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类心灵
-
>
考研数学专题练1200题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
-
>
神农架叠层石:10多亿年前远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二十四史天文志校注(上中下)
-
>
声音简史
-
>
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
江淮对流云人工增雨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972820
- 条形码:9787502972820 ; 978-7-5029-728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江淮对流云人工增雨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 结合数值模拟, 分析研究了对流云宏微观结构特征、演变规律及降水物理机理, 并结合外场试验, 研究建立了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指标体系。在综合观测和特征分析基础上, 通过数值模拟, 分析了江淮对流云降水形成机制, 建立了降水物理模型 ; 通过催化试验分析了不同降水物质在催化过程中的演变。在江淮地区开展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作业试验, 利用成对对流云效果评估方法, 评估了生命期内目标云各物理参量的变化。
江淮对流云人工增雨技术 目录
前言
第1章 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试验
1.1 江淮对流云主要天气类型
1.1.1 平直西风型
1.1.2 内陆高压外围型
1.1.3 低槽Ⅰ型
1.1.4 高压脊型
1.1.5 副高控制型
1.1.6 副高外围Ⅰ型
1.1.7 低槽Ⅱ型
1.1.8 低压控制型
1.1.9 副高外围Ⅱ型
1.2 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试验布局
1.2.1 综合观测方案
1.2.2 综合观测主要天气过程(IOP)
1.2.3 综合观测数据服务系统
第2章 江淮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分析
2.1 基于卫星的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
2.1.1 对流云识别与分类方法
2.1.2 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时空分布特征
2.1.3 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分类特征
2.1.4 不同地区对流云特征对比分析
2.2 江淮对流云雷达宏观结构特征
2.2.1 资料与方法
2.2.2 江淮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分析
2.3 安徽地区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3.1 资料来源与资料处理
2.3.2 降雹时间变化特征
2.3.3 冰雹云雷达回波参数特征
2.3.4 冰雹云单体VIL
2.3.5 冰雹云发展过程中的回波特征
2.4 对流云水汽场特征
2.4.1 研究背景
2.4.2 研究目的和方法
2.4.3 结果分析
2.5 江淮对流云结构分类特征
2.5.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2.5.2 结果分析
2.6 江淮对流云精细结构特征
2.6.1 资料与方法
2.6.2 对流云精细垂直结构特征
第3章 江淮对流云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3.1 基于双偏振雷达的对流云微观结构特征
3.1.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3.1.2 对流云微观特征分析
3.2 地面雨滴谱特征
3.2.1 研究方法和数据介绍
3.2.2 滴谱特征分析
第4章 江淮对流云数值模拟
4.1 江淮对流云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
4.1.1 数值模式简介
4.1.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 江淮对流云催化个例数值模拟
4.2.1 三维准弹性对流云模式介绍
4.2.2 对流云模式个例的模拟
第5章 江淮对流云增雨外场催化试验
5.1 外场催化试验方案
5.1.1 作业点选择
5.1.2 作业指挥产品
5.1.3 作业预警指标及作业参数的确定
5.1.4 作业指挥流程
5.2 常规催化效果评估方法
5.2.1 统计检验
5.2.2 物理检验
5.3 成对对流云效果评估方法
5.3.1 资料与方法
5.3.2 结果分析
5.3.3 个例分析
第6章 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指标体系
6.1 江淮对流云潜势天气学阈值指标
6.1.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6.1.2 潜势分析指标的选择
6.1.3 潜势分析指标判别阈值的确定
6.2 基于PGS/PWV的水汽条件判别指标
6.2.1 方法介绍
6.2.2 预报阈值
6.3 江淮对流云作业条件雷达宏观参量判别指标
6.3.1 资料与方法
6.3.2 判别指标方程
6.4 江淮对流云作业条件雷达微观参量判别指标
6.4.1 方法介绍
6.4.2 判别指标
6.5 江淮对流云催化作业指标
6.5.1 资料和方法
6.5.2 结果分析
6.5.4 效果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第1章 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试验
1.1 江淮对流云主要天气类型
1.1.1 平直西风型
1.1.2 内陆高压外围型
1.1.3 低槽Ⅰ型
1.1.4 高压脊型
1.1.5 副高控制型
1.1.6 副高外围Ⅰ型
1.1.7 低槽Ⅱ型
1.1.8 低压控制型
1.1.9 副高外围Ⅱ型
1.2 江淮对流云综合观测试验布局
1.2.1 综合观测方案
1.2.2 综合观测主要天气过程(IOP)
1.2.3 综合观测数据服务系统
第2章 江淮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分析
2.1 基于卫星的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
2.1.1 对流云识别与分类方法
2.1.2 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时空分布特征
2.1.3 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分类特征
2.1.4 不同地区对流云特征对比分析
2.2 江淮对流云雷达宏观结构特征
2.2.1 资料与方法
2.2.2 江淮对流云宏观结构特征分析
2.3 安徽地区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3.1 资料来源与资料处理
2.3.2 降雹时间变化特征
2.3.3 冰雹云雷达回波参数特征
2.3.4 冰雹云单体VIL
2.3.5 冰雹云发展过程中的回波特征
2.4 对流云水汽场特征
2.4.1 研究背景
2.4.2 研究目的和方法
2.4.3 结果分析
2.5 江淮对流云结构分类特征
2.5.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2.5.2 结果分析
2.6 江淮对流云精细结构特征
2.6.1 资料与方法
2.6.2 对流云精细垂直结构特征
第3章 江淮对流云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3.1 基于双偏振雷达的对流云微观结构特征
3.1.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3.1.2 对流云微观特征分析
3.2 地面雨滴谱特征
3.2.1 研究方法和数据介绍
3.2.2 滴谱特征分析
第4章 江淮对流云数值模拟
4.1 江淮对流云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
4.1.1 数值模式简介
4.1.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 江淮对流云催化个例数值模拟
4.2.1 三维准弹性对流云模式介绍
4.2.2 对流云模式个例的模拟
第5章 江淮对流云增雨外场催化试验
5.1 外场催化试验方案
5.1.1 作业点选择
5.1.2 作业指挥产品
5.1.3 作业预警指标及作业参数的确定
5.1.4 作业指挥流程
5.2 常规催化效果评估方法
5.2.1 统计检验
5.2.2 物理检验
5.3 成对对流云效果评估方法
5.3.1 资料与方法
5.3.2 结果分析
5.3.3 个例分析
第6章 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指标体系
6.1 江淮对流云潜势天气学阈值指标
6.1.1 研究方法与资料介绍
6.1.2 潜势分析指标的选择
6.1.3 潜势分析指标判别阈值的确定
6.2 基于PGS/PWV的水汽条件判别指标
6.2.1 方法介绍
6.2.2 预报阈值
6.3 江淮对流云作业条件雷达宏观参量判别指标
6.3.1 资料与方法
6.3.2 判别指标方程
6.4 江淮对流云作业条件雷达微观参量判别指标
6.4.1 方法介绍
6.4.2 判别指标
6.5 江淮对流云催化作业指标
6.5.1 资料和方法
6.5.2 结果分析
6.5.4 效果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