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天下1:明清对外战略史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670984
- 条形码:9787542670984 ; 978-7-5426-709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天下1:明清对外战略史事 本书特色
● 全球史视角,细看历史大转折 作者以人文史家的敏锐,对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诸多拐点格外留意。从中国社会的传统路径看,明清时期的政治运作模式为什么一旦遭遇全球化的冲击,就明显呈现东西方“大分流”的趋势并逐渐落后于西方?作者将明清中国置于全球史的大背景下,分析其鲜为人知的原因。 ● 中国-日本-欧洲跨文明体对照,更广阔视角看明清史 以外交史为视角,彰显同时段不同文明体处理同一事件的不同方式,可见跨文明交往的融合与碰撞,以及巨大差异路径下的种种调适和龃龉,甚至近看东南亚诸邦在东西方文明冲击下的生存法则。作者打破封闭的体系,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明清的历史。 ● 反思华夏边缘,洞彻王朝对外战略的核心 从天下视角反观地缘政治格局,揭示王朝核心战略始终锁定在北方原因;反思同属华夏边缘,但陆地和海洋的战略意义在传统治理逻辑中地位悬殊的深刻性。 ● 回看“忽必烈的事业”,窥测文明互动的阵痛与共生困境 以古见今,从忽必烈的未竟事业看文明互动的调适与阵痛。明清时期中国与世界的相遇,虽不乏融合与调适,但*终的失败既源于中国的内生困境,也在于人类社会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共同难题。 ● 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视角反思,从旧史料读出新问题 视角新颖,尤其擅长从旧史料读出新问题,在外交史、政治史、思想史等领域穿梭,交叉采用地缘政治学、知识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领域的方法,层层梳理小事件背后的风云诡谲。 ● 史家之思,作家之文,轻松读懂外交史中的明清王朝 每一篇文章都从讲述一个小小的历史故事开始,以独特的分析方法进行全新的解读,具有思想冲击力,且文笔流畅优美。因此,不必正襟危坐,床头桌边,随手翻阅。
天下1:明清对外战略史事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部分, **部分处理大明帝国的海洋政策, 重点在其对待南中国海—印度洋区域的战略决策与布局 ; 下篇处理大清帝国对待蒙古诸部落及俄罗斯帝国的态度, 梳理大陆板块的地缘格局。两部分都是在作者提出的“双重三角关系”的多边互动框架中展开叙事, 在这一框架中探讨帝国对外战略的决策制定过程及其背后的制度与知识基础, 并试图理解这一决策过程中的权力、文化与心理机制。
天下1:明清对外战略史事 目录
天下1:明清对外战略史事 节选
远东海权争夺战 世界近代史为何由欧洲主导而非中华帝国?这一问题几乎成为所有现代史家、社会思想家们的考题,全球史、区域史以及一般近代通史都在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尤其是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兴起,历史上中华帝国的强大形象慢慢浮现,这一问题也就更具挑战性。它不仅涉及 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也触及东方世界的民族情感与自我定位,当然,它更触及人类的自我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规划未来世界的某种思想资源的重新梳理。 《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一书强调,葡萄牙人在亚洲创造的贸易繁荣,并非凭借他们自己的意志完成,而是“受惠于在很大程度上不受葡萄牙人控制的环境”。也就是说,作为外来者与陌生人,他们所进入的“主场”并非依据他们的意志自由塑造的。相反, 作为“客方”的他们多少受制于主场规则——“中国海的不稳定形势起初就阻碍过他们在这一贸易中获得实质性的利益,直到倭寇危机被解决了之后(葡萄牙人充其量只在其中起到了边缘作用),他们才收获贸易的回报”。换言之,葡萄牙之所以能在东方世界中立足并获利丰厚,与其说是他们“殖民”的结果,不如说是东方世界为他们创造的机会。由此,作者提出“伟大的远东转向”这一说辞,认为中国和日本沿海政治形势的变化,为西方世界打开了大门,推而广之,则可以说,近代以来西方的崛起,从根本上说是东方世界丧失了主导权的产物。 “东方主场” 如果这一说法成立,则历史学要追溯的是:“老牌的”海洋帝国究竟拥有怎样的海洋意识? 16—18 世纪的“东方主场”,究竟又发生了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近代以前的中华帝国曾经主导过亚洲大陆及海洋,日本讲谈社出版的“中国的历史”系列中,由上田信所撰写的明清部分,就使用了《海与帝国》这个书名,“海洋帝国”之名几乎走红。*近出版的欧阳泰《1661,决战热兰遮》更是热闹,这本书有一个煽情的副标题“中国对西方的**次胜利”。欧阳泰是美国哈佛学派中著名的叙事史学大家史景迁的弟子,这本书亦继承了史景迁叙事史学的特长。尽管“热兰遮之战”根本说不上东西方的**次战争,也说不上中国对西方的**次胜利(早在此前,中国与葡萄牙有过多次交手,且一直都是中方胜出,1521年屯门之战、1523年西草湾之战、1548年朱纨发动的双屿港之战及1549年走马溪之战,欧阳泰书中只略提一句),但通过欧阳泰的描述,我们至少可以得出某种认知,那就是,至少就明清之际而言,中国海洋军事力量对于欧洲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当时中国洋面仅国姓爷的海军人数就达15万之众,是当时亚洲*强大的军队,人数比当时的荷兰海军多出10倍。 欧阳泰说:“1661至1668年间的中荷战争,是欧洲与中国的**场战争,也曾是欧洲与中国军队之间意义*重大的一场武装冲突,此一地位直到两百年后,才被鸦片战争所取代。”在《1661,决战热兰遮》中,欧阳泰还描述了福建海商的伟大事业: 这些福建商人每到一个地方,就在当地建造住宅与寺庙,许多人也选择在海外定居下来。在1500至1945年的欧洲殖民期间,住在亚洲海外的闽人比欧洲人还多。实际上,即便在欧洲殖民地里,闽人也比欧洲人还多……郑芝龙的一个舅舅就住在葡萄牙殖民地澳门,距离福建约一个星期的航程。郑芝龙到了澳门后与他同住。 华侨与海洋贸易史家王赓武曾将中华帝国海洋力量的消长划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至少在第四阶段(1368年之后),中国已经具备在国内外取得贸易繁荣的几乎所有前提条件:国内需要发展海上贸易;资金盈余,可以用于风险投资;借贷和金融机构已经确立,虽然还缺乏保护措施;航海技术先进,政局稳定;等等。 ......
天下1:明清对外战略史事 作者简介
邓文初 历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国史、近代思想史等。具有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背景,著有《历史学家的作坊》等多部学术作品,主编史学评论文集《历史在此转向》。笔下文章,多兼顾学术与现实,文字诗意而不失哲理,思想明晰而多有原创。
-
安史之乱
¥25.8¥68 -
三国史话
¥15.4¥42 -
帝国失格:明清易代十六人
¥17.7¥59 -
两晋南北朝-迷乱狂欢三百年-梅毅说中华英雄史-02
¥30¥79 -
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
¥15.3¥35 -
三国史话
¥1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