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作者:于德志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21cm 页数: 314页
中 图 价:¥20.6(4.3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559668
  • 条形码:9787545559668 ; 978-7-5455-596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本书特色

◆一本书带你走出内心的困境,时刻谨记:觉得难,是因为在错误的路上走得太努力了。 ◆资深心理咨询师于德志写给千万心处困境之中的朋友的解忧之书!他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场景化再现心理治愈全过程,揭开内心撕裂的真相,终结自我的冲突与对抗。 ◆拿着拳头去砸墙,只会越砸越痛!找回自信心、找到为之奋斗一生而内心愉悦的方向,再持续努力下去,自然会走出人生困境。 ◆一边努力想要满足别人的期待,一边拼命压抑心里的疲倦与悲伤,时刻觉得人生处处与你为难。其实,终有一天,我们会与自己和解。 ◆人间苦难,再多,也不要心生畏惧。你越勇敢,它才会离你越远。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于德志老师倾力之作, 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 剖析心理受困的根源, 以真实的情境记录, 教你如何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作者给出的答案是, 在自己的生活中观察, 了解心理世界的运行规则, 进而在这种清晰的了解基础上, 自动远离一切有害的反应模式, 开始热情的生活。希望能引导每一位读者在认真观察自己生活的基础上, 自己体验并发现心理世界运行的规律。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目录

Part 1 了解自我:“心里难”的背后是个人多样化的需要 01 / 倾听的核心并非语言 02 / 感知自我,感知世界 03 / 追逐生命的安全与舒适 04 / 构建并维护自我 05 / 生命的发展与价值 Part 2 了解痛苦:“心里难”背后的统一模式 01 / 心理痛苦的六种真相 02 / 自由是个伪概念,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03 / 无序的反应必然会加剧混乱和冲突 04 / “心里难”背后潜藏着个人需要的失衡 05 / 一切心理痛苦,皆源于注意力的转移 06 / 心理世界,思维的实质就是二元冲突 07 / 心理痛苦的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Part 3 有效行动:走出“心里难”需要直接的行动 01 / 人类对自由行动的探索 02 / 自由之路:生活的冥想 03 / 实践应用之生活的冥想 Part 4 实践检验:借用生活的冥想走向重生 4月17日?4月23日 / 寻根:在痛苦中开始自救 4月27日?5月25日 / 沉浸:在崩溃中体验收获与希望 5月26日?6月1日 / 自愈:开始将冥想融入日常生活 6月2日?6月10日 / 重生:生命逐渐展开,走向独立与绽放 过去不是问题的核心,此时此刻的行为才是 后记 愿所有人都能走向真实与自由
展开全部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节选

“心里难”背后潜藏着个人需要的失衡 通过探讨并观察自己的生活,我们正一步步接近真相。 我们已经注意到,行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们时刻被感受、思维驱动着做出种种无益的反应。这些反应是无序而混乱的,因为它们不是有效的行动,所以会进一步加剧而非减弱内在的混乱。 现在,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继续了解驱动感受、思维以及行为变化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我们从案例的分享开始。 一个年轻的妈妈,孩子刚上一年级,她就已经开始为孩子的表现而苦恼:“于老师,我觉得女儿现在被我管出问题了。她平常总会特别恐惧地问我:我要是做不好怎么办?老师不喜欢我怎么办?你是不是觉得我表现得特别差?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我觉得,她现在特别没有安全感。可是,如果我不管她,她磨蹭一晚上也写不完作业。并且,她身上有那么多毛病,如果我放任不管,那她将来怎么办?” 试着想一想,你能看清这位妈妈是如何遭遇种种冲突的吗? 我们一起看一看。 女儿写作业磨蹭的状态,让她体验到了不安(我们在**部分已经看到,安全感是生命的基本动机之一),她不想体验这种不安,急切地想要摆脱它(我们也看到过,自由感知世界、感知自我是生命第二种基本的动机),于是她开始控制女儿,但女儿太过脆弱,无力承担她的不安—女儿自己也变得焦虑不安。这种变化,让她感受到了亲子教育的失败(我们还看到过,维护自我意象的正确性,是生命第三种基本的动机,这里作为“妈妈”的自我意象,就是支持女儿健康发展)。 所以,这位妈妈的痛苦,就在于需要的失衡:首先,鲜活的现实与僵化的思维需要出现冲突;其次,不同的需要之间也发生了冲突。 在训练中,曾有一个正在读高三的孩子问我:“我之前的咨询师说要尊重自我,我不想上学,就可以不上,我想玩游戏,就可以去玩。她说玩够了我自然就会开始努力了……可是,我现在不去上学,天天玩游戏,我早就玩够了,为什么我还是不快乐?还是不敢跟人交流?还是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 你能发现这个孩子面临的冲突吗? 在青少年身上,这种冲突是*常见的,很多孩子在陷入困境后会试图用玩游戏、听相声、看网剧、购物等活动来获得快乐,但他们真实的体验,往往是在短暂快乐之后感受到更长久的失落、无聊、无力、绝望……就像一个天天听相声的孩子告诉我:“我不敢让自己闲下来,每天通过听相声很努力地去笑,但即使是在听相声的过程中,我也常常会感受到无聊、失落、悲伤、绝望……” 他们不知道,自己在用离苦得乐式的反应模式追逐内在的安全需要时,会持续伤害个体追求自我成长和人际发展等多种其他需要。 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恐惧艾滋病而求助:“害怕艾滋病这件事,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跟人说话的时候,我会担心对方的唾沫有问题;跟客户见面,我总是不敢与对方握手,因为我担心他会有艾滋病;每次在办公室或公共场所摸了东西,我都会反复地洗手;回家见了媳妇,我也要求她换掉外面的衣服后反复洗手……我觉得自己已经没办法正常与人交往了。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你能发现这个年轻人面临的冲突吗? 什么在驱动感受、思维发生变化?什么在驱动我们不断做出各种无效的反应? 自古以来,关于这一话题的观点一直有很多。到了近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内在的欲望、需要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在其专著《动机与人格》中,首次提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在生命晚期,在了解了大量的东方文化之后,马斯洛又补充了第六条需要:超越自我。 与马斯洛同为人本主义大师的卡尔·罗杰斯,因为其实践更多倾向于个体干预,所以他强调指出,只要条件具备,每个人天生都有自我实现的趋向。这种趋向,也同样意味着内在的需要。 结合这些论述,以及生活的经验,我们将发现本趟旅程中需要了解的第三个核心真相:需要是人类行动的驱动力,且不同的需要对生命的意义截然不同。任何时候,只要需要与现实间出现差异,或者满足不同需要的行动间出现冲突,都会引发持续的不安和痛苦。 在本书的**部分,我们已经探讨了生命四种主要的需要,现在,我再继续补充观察两种重要且常见的需要。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作者简介

于德志,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服务行业破壁人,专注于探索心理痛苦真正的根源以及有效的处理方案。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成功地将脑神经科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于一体,倡导以提高个人心理灵活性来有效处理各种心理困境,开创了广受参与者赞誉的心理灵活性训练课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