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作者:龚长宇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24cm 页数: 215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5.3(7.2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版权信息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本书特色

陌生人社会秩序研究同样奠基于社会秩序理论基础上,而对于陌生人社会秩序价值基础的探究则是道德社会学的核心论域之一。 作为一项基础理论研究,本书主要采用文献法、反思与批判、比较分析的方法。书中引用了大量前辈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因为很难想象没有这些资料基础,怎能实现理论的连续统一和点滴突破。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内容简介

从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现代化与现代性促成了传统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陌生人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共享价值观念作为基础以实现社会认同与整合,价值基础缺失或建构不充分就会引发伦理风险,使社会秩序出现裂痕。化解伦理风险需要坚持超越性的价值观念、强化道德权威,同时需要重新发现和建构道德空间与道德共同体。夯实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尤其是柔性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统一性。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目录

导言
**章 陌生人、陌生人社会及其现代性根源
第二章 陌生人社会秩序、社会制度与价值基础
第三章 陌生人社会秩序价值基础的解释范式
第四章 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伦理风险及其致因
第五章 陌生人社会秩序伦理风险的化解机制
第六章 筑实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
第七章 我国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与柔性社会治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节选

自从16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以来,人们对现代化、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便一直持续着,从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现代化进程中*突出的表象就是人的流动性与人际关系的陌生化,人们跨越地域性的限制在城市生活中接触、交往与协作,但是似乎再也找不到传统共同体中的感觉了。因此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类分就成为社会类型之 “传统”与 “现代”二分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社会秩序是社会学的恒久主题,长期以来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社会秩序理论。陌生人社会秩序研究同样奠基于社会秩序理论基础上,而对于陌生人社会秩序价值基础的探究则是道德社会学的核心论域之一。本书主要内容有下述七个方面:(1)陌生人、陌生人社会及其现代性根源。对陌生人、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秩序的研究基于现代化、现代性的宏大社会背景展开,具体解析是从齐美尔(Georg Simmel,又译为 “西美尔”)、鲍曼(Zygmunt Bauman)、恩格尔哈特(H.Tristram Eengelhardt)以及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等的观点切入的。陌生人社会与现代化、现代性紧密结合,或者说现代化与现代性是陌生人社会得以建构的实践场域和理论背景。(2)陌生人社会秩序、社会制度与价值基础。社会秩序问题是社会学的恒久主题,陌生人社会秩序研究奠基于社会学的秩序论传统,秩序问题从霍布斯(Thomas Hobbes)那里开始,经孔德(Auguste Comte)、迪尔凯姆(émile Durkheim,又译为 “涂尔干”)在帕森斯(Talcott Parsons)那里达到巅峰,新功能主义对行动与秩序关系进行了辩证及再解释,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提出并阐释了“结构、行动与制度秩序”的关系,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则对社会秩序做了精致的类分。社会秩序依赖于价值基础,价值基础对社会秩序的建构发挥价值导向与价值整合作用。另外,社会制度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为密切,社会制度是维系陌生人互动与合作的基本力量。(3)陌生人社会秩序价值基础的解释范式。西方社会思想史上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有关现代社会、现代化与现代性的价值基础的解释,即自由主义的解释范式,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解释范式,以麦金太尔 (Alsdair Maclntyre)、桑德尔(Michael Sandel)等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的解释范式等,其中重点关注作为古典自由主义之代表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合情利己主义的解释,即“合情利己主义―分工合作―自由放任、竞争―看不见的手调适―实现富国裕民的价值目标”范式,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秩序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一直标榜的“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基础的批判,同时对未来社会中真正自由、平等、人权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寻。(4)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伦理风险及其化解机制。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缺失或者没有充分建构起来,就会引发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伦理风险;伦理风险的存在又会引致陌生人社会秩序的“意义共同性缺失”,由此造成陌生人社会的伦理困境与秩序裂痕。化解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伦理风险需要坚持超越性的伦理理念、通过包容和允许获得道德权威,以及重构责任理念等基本原则。(5)重新发现和建构道德空间与道德共同体,是陌生人社会秩序伦理风险的化解机制,也是建构陌生人社会秩序价值基础的重要手段。道德空间的研究得益于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理论界形成的“空间转向”,主要从齐美尔、勒温(KurtLewin)、鲍曼和泰勒(Charles Taylor)对道德空间的审视中得到启迪,尤其根据鲍曼的理解来阐释陌生人社会状态下道德空间被拆除的事实与重新建构道德空间的过程与方法。对道德共同体的研究从滕尼斯那里开始,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对逝去道德共同体的眷恋与乡愁,同时也创造了道德共同体再建构的新形态。(6)筑实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根源于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多元社会的正常运转必然需要一些共享价值观念作为价值基础和支撑,以实现价值认同与聚合。作为社会秩序价值基础的共享价值观念与规范主要包括信任、责任、忠诚、团结宽容、允许、尊重等,这些共享价值观念与规范往往超越了一般性的价值诉求。社会公平正义是陌生人社会秩序*重要的价值基础。这些规范价值同时也是维系道德空间与道德共同体的基本要素。另外,奠基于这些价值基础上的陌生人社会秩序还需要确立价值整合机制,即法与制度机制、意识形态机制、道德整合机制以及社会分工机制等,以实现陌生人之间的心理认同与价值整合,进而实现社会一体化。(7)我国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及柔性社会治理。中国传统社会、现代农村社会、城市的单位社会大多为熟人社会。1979年以来社会转型进入加速期,原有的熟人社会格局被打破,在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发生了改变,面对社会秩序裂痕与失落的精神家园,需要重新发现和建构道德空间与道德共同体,确立陌生人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利益共同性与意义共同性的辩难、身份归属与个人自由的辩难、价值多元与价值共识的辩难等。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建构陌生人社会秩序价值基础与柔性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统一性,也是柔性社会治理的过程,具体操作手段主要包括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奠定合理利益基础,以民间团体尤其是志愿组织发展培育责任意识,以城市精神建设为载体使城市成为市民的精神共同体。通过这种柔性治理,以黏合社会秩序的裂痕,促进社会整合和良性运行。作为一项基础理论研究,本书主要采用文献法、反思与批判、比较分析的方法。书中引用了大量前辈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因为很难想象没有这些资料基础,怎能实现理论的连续统一和点滴突破。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已陆续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经过几年来的思考和写作,笔者确实感到驾驭这样一个比较宏大的理论问题的艰辛,因此研究中肯定还有许多不够深入细致全面的地方,纰漏与不当之处还望方家学者批评指正。正如哈贝马斯说 “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一样,对于陌生人社会秩序及其价值基础的探索,同样也是一项未竟的议题,随着陌生人社会的来临,探究仍将继续。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

龚长宇,黑龙江人,社会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在《世界哲学》《哲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致力于社会学理论、道德社会学及政治社会学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