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离异与回归

作者:徐律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3.0(7.6折) 定价  ¥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离异与回归 版权信息

离异与回归 内容简介

本书以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反思为主要研究线索,将自我、理性、情感等诸多现代性因素纳入动态发展的社会思想史视域中,在厘定并反思现代社会理论中有关“结构-行动”这一经典命题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展开日常生活与历史时间两个人文向度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反思,为当代情感社会学研究提供反思性理论的研究探索。

离异与回归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
第二节 文献回顾及反思
一 国外情感社会学研究的文献回顾
二 国内情感研究现状
三 讨论与反思
第三节 研究路径与方法
一 研究脉络
二 研究方法与相关问题澄清

第二章 离异:人文主义的思想流变及其向度
**节 源起:文艺复兴以来自我意识觉醒
一 人文主义思想溯源与厘定
二 文艺复兴以来的新经学运动及其效应
三 古典人文与宗教传统的文化弥合:“完美人”的诞生
第二节 转承:哲学认识论下的自我分化历程
一 从理想回归现实:人文主义思潮的衰退
二 认识论视野下封闭自我成形
三 作为感性与理性的人文主义内涵表达
第三节 证成:启蒙运动下自我意象的乐观再塑
一 启蒙时代的自然科学及其思想效应
二 科学主义话语下的二元性消解
三 启蒙理性精神及其自我观念的局限

第三章 经典时代情感研究的二元张力
**节 机械复制时代的“均值人”及其学科叙事
一 抽象化现代境遇的文明发生
二 经验及其贫乏:现代个体的精神遭际变迁
三 布尔乔亚群体诞生与自由主义观念证成
第二节 结构社会学框架下情感研究的缺失
一 理念应然与社会实然间:社会学之“均值人”的书写
二 从社会有机体论到“结构”的社会学说
三 结构主义下的“结构”界说
四 情感作为结构“座架”下的分析实在
第三节 以马克思、西美尔、本雅明为延展的情感研究脉络
一 反思性话语的历史性回转
二 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界说
三 西美尔对现代情感体验的形上求索
四 本雅明都市空间意象下的情感研究解读
第四节 日常生活批判视野下的正负情愫及其界限考察

第四章 晚期现代性视域下情感研究的二阶反思
**节 理性作为制度化情感研究定向的意涵
第二节 再谈“结构”: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说起
一 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结构性涵摄下的二元整合说
二 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的理论定向:微分一关系性权力能动观辨识
三 两种层级说:“积分化”的能动样态及其意涵
第三节 无处安顿的现代性情感修辞
一 反思的现代性:情感研究的自我证成逻辑
二 从情感劳动到情商理论:非正式化情感研究议题刍议
三 日常生活关系视角下的情感研究导向
第四节 时间、自我与社会:情感的人文反思意涵
一 从永恒化、封闭化到相对开放的社会时间观厘定
二 “过去的”重构:走向二阶的反思理路

第五章 当代情感研究的反思定向:从当代个体化进程说起
**节 个体化:作为个体自我证成的背反逻辑进程
一 外控持具的个体化社会发生
二 面向日常生活逻辑的个体化境遇
三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的历史嬗变
第二节 “重识”社会学的想象力:跨越时空的历史解读与反思
一 米尔斯的界限:一个概念普及下的迷思
二 重返经典:“社会的”想象力的方法论诉求
三 时空历练:想象社会学想象力的发生前景
四 游离于想象与幻想间:现代性话语下的启蒙焦虑及反思
五 从祛魅到返魅:现代性阈限下的人类学启示
第三节 恐惧&乐观情愫下的个体性话语批判
一 复归人文的反思性历史社会学视野
二 早期现代社会的情感现代化解读
三 晚期现代性境遇下的情感社会学再反思
四 反思性历史社会学下正负情愫理性话语的再祛魅
第四节 迈向后情感主义文明:当代理性精神的历史回响与反思
一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谱系间:当代情感的死与生
二 从“内在导向”到“他者导向”:个体情感体验及本真性历史嬗变考察
三 怀古情愫的再造:迎向激情消逝的时代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节 疏离与证成:不断坠落的人文主义及完美理性的辩证意象批判
第二节 思想对话与澄清:日常生活与历史时间观下的双重检视
一 日常生活之形而上的反思
二 日常生活形而下的制度化反思批判
第三节 再识社会学想象力:当代情感话语的时空拓展与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离异与回归 节选

  《离异与回归:情感研究的人文反思与当代定向》:  四 反思性历史社会学下正负情愫理性话语的再祛魅  现代文明进程下,社会逐渐朝向现代化而越发流动,人与人之间交往下所呈现的情感现象与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尤其对社会学来说,自20世纪80年代情感社会学的创立,催生了大量的情感研究。这不仅有来自现实的推动,也有学科本身为应对情感这一传统非理性存在带来的挑战。借助个体情感现代化的线索,埃利亚斯通过社会型构视角给出对基于个体与社会二元理性话语的建构性批判解读。  现代化进程下,社会逐渐转向相互制衡的个体化发展,越发规训的社会控制下,个人自我意识以内一外的方式得到强化,个体性成为这一进程下的显著标识,由此催生情感现代化基础上的恐惧(对未来,对周遭的理性筹划)。进一步地,在认知层面,由现代化带来的情感体验成为理性思维本身的精神同谋,在理性的压抑作用下,个体性与社会性开始对峙,个体也因受到外部的强制而越发对自我觉知且具有个性。因而,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开始,理性一感性、个体与社会的分裂同步展开,人与宗教、自然、社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殊异隔离,理性对形上宗教开始祛魅。实际上,当个体于恐惧情愫下推动着理性的发展,乐观情愫进而借助启蒙理性的全能力道与恐惧交融,进一步证成理性的圆满,一正一反为理性鞍前马后,相互交融的正负情愫由此受到理性话语的遮蔽。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现代社会,两者都难逃理性对情感的巫术化返魅魔咒,后者亦取代初民社会的仪式本身而成为不可从根本质疑的权威禁忌。因此,个体性话语本身蕴含情感与理性的双重向度,也恰恰是理性本身拒斥了情感所指向的难以令人忍受的不安与焦虑现实。从恐惧到乐观的个体情感演变考察,埃利亚斯对情感的现代化考察充满历史性的反思意涵。  从根本上以时间社会学角度看,埃利亚斯对个体化社会下理性与情感关系的反思性揭露,基于型构的反思性历史社会学视角是一种二阶的开放时间模式基础上的。具体来说,它与持具个体的外控封闭时间观殊异,与诸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所秉持的线性历史不同。虽然日常生活由理性的个体所组成,但个体之间互相作用却并未使得日常生活的变迁能以线性的形式发展,尽管表面上他与弗洛伊德有关文明进程的理论结论相似。进而,以非线性的日常生活逻辑与历史发展相观照,依靠社会秩序的“解放政治”历史发展理念在埃利亚斯那里是没有地位的。  这样一来,于文明发生的社会人类学面向下,有关情感的现代化问题在埃利亚斯那里就成为理性逐渐将原始初民以来的恐惧、崇高、乐观等正负情愫予以至少是表面话语的消解过程,自我的个体性一并成为理性的俘虏。进一步地,从外控持具到如非正式化的操控(与个体化时代消费社会耦合)①,理性取代宗教及其集体狂欢内涵的情感成为文明发生下的社会秩序的逻各斯,*终以禁断的制度化安全图腾再现。可以说,埃利亚斯对理性之于情感的操持内里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反思性揭露,不仅接续了对个体化社会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反思性探讨,也将正负情愫交融的人类学意涵与理性化进程给予了具体的观照,从二阶反思的历史现实维度大大拓展可供个体化进程的历史回溯与反思空间。  ……

离异与回归 作者简介

  徐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发展创新与文化浙江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情感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等。  近年来,先后主持“诺贝特·埃利亚斯的型构社会学思想研究”“浙江精神的日常生活实践机理、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等省部级一般、重点课题,在《社会学评论》《浙江社会科学》《学习与实践》等核心刊物发表沦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