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传统孝道创新性发展研究

中华传统孝道创新性发展研究

作者:李蕾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1.9(7.2折) 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传统孝道创新性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中华传统孝道创新性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上篇为理论探索部分。主要以当代精神去观照经典,阐释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周易》以及孔子、曾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孝道思想,从中寻求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内核,从哲学基础、存在意义、价值目标、分寸准则、人性基础五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整体。下篇为实践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多年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积累出发,选取一定角度适当深入,以现代的眼光透视孝道的民间传统和实践,由家庭教育到民间文化再到社会组织,反观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于当今孝道的影响以及新孝道的建设问题。

中华传统孝道创新性发展研究 目录

上篇 理论探索
**章 《周易》中的差等观和孝道
**节 《周易》中的差等
第二节 《易经》中的平等
第三节 《周易》与孝道
第二章 《论语》中多重维度的“孝”
**节 时间维度上的孝
第二节 空间维度上的孝
第三节 超越时空维度上的孝
第四节 《论语》中孝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 《孝经》中的“移孝作忠”
**节 先秦时期的忠孝观念与《孝经》
第二节 汉后《孝经》注疏“移孝作忠”
第三节 近现代对孝道的批判与重建
第四节 思考“移孝作忠”的当代价值
第四章 《孟子》中孝道的情与义
**节 《孟子》中的“情”与“义”
第二节 《孟子》孝道的理论展开
第三节 “情”“义”的冲突与协调
第四节 “情”与“义”的现代思考
第五章 《荀子》中孝道的人性根基
**节 荀子孝道的人性论根基
第二节 以礼入孝
第三节 道义为准
第四节 荀子孝道的当代价值

下篇 实践传承
第六章 家庭教育是孝道之根
**节 家庭读经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家庭读经的益处
第三节 家庭读经的原则
第四节 家庭读经的方法
第五节 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家庭读经的时代意义
第七章 民问文化的引领教化(上)
**节 教化的主体和对象
第二节 教化的场所和方式
第三节 教化的效果分析
第四节 “二十四孝”的当代反思
第八章 民间文化的引领教化(下)
**节 忠孝两全的典型
第二节 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剧
第三节 对养父母也得尽孝
第四节 以德报怨的闵子骞
第五节 伦理困境的两难选择
第六节 对不孝者的快意惩治
第七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孝道
第八节 民间孝道的当代价值
第九章 孝道的民问组织实践
**节 孝文化促进会简介
第二节 孝心示范村建设
第三节 孝道的当代精神价值
第十章 社会基础与孝的变迁
**节 孝道是否具有普世价值
第二节 社会变化对孝道的冲击
第三节 探索新时代的新孝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华传统孝道创新性发展研究 节选

  《中华传统孝道创新性发展研究》:  其一,啮齿痛心。曾参家里来客人了,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远在山里的曾参感觉到自己的手指痛了就跑回家。这可能是家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心电感应吧。通常人们说感觉比语言快一百倍,也许我们不需要说什么,但别人已能感觉到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从心里尊敬父母爱父母,不管什么样的父母都是能感应到的。  其二,百里负米。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少时家境贫苦,只能以野菜充饥。为了使双亲填饱肚子,他曾去百里之外寻找粮米,不顾路途遥远背回奉养双亲。后来子路做了大官,“有车百乘,积粟万钟”,然而他有再多的钱也没有机会奉养父母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路在父母生前已经尽力孝养了,还遗憾未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那我们为什么不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多尽心呢?  其三,恣蚊饱血。晋朝濮阳人吴猛,由于家里贫穷买不起蚊帐,父亲受蚊叮咬无法安然入睡。凡到夏夜,小吴猛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以稚嫩之躯吸引着蚊虫来叮咬自己,蚊虫吃饱了就不会再去咬父亲。他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父亲受苦,一个幼小的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定恰当,天真幼稚中却能见赤子之心。  其四,拾葚异器。时遭王莽之乱的蔡顺,在荒年只好以拾桑葚野果充饥。蔡顺把拾得的桑葚分置两个篓子中,把成熟可口的黑色桑葚给母亲享用,青的不好吃的留给自己吃,连抓到他的农民起义军知道后也为之动容,赠蔡顺米二斗、牛一头。他的孝行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回报。  其五,行佣供母。江革的模范孝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时逢战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路遇强贼,面临杀身之危也绝不肯弃母而逃。另一方面,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把供养母亲看作*大之事,做雇工养活老母,自己宁打赤脚也不买鞋子,把省下的钱供养母亲。  除此以外,属于这类的还有单衣顺母、戏彩娱亲、怀橘遗亲、扇枕温衾、卧冰求鲤、乳姑不怠、弃官寻亲、涤亲溺器。以上这几个故事,都是在父母生前尽孝,宁可苦自己也不苦父母。第二类是父母死了以后的孝祭,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其一,卖身葬父。相传董永家境贫寒,父亲亡故没钱安葬,董永只得卖身为奴。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一名善良而美丽的女子跟他结为夫妻,并以她超强手艺为主家织锦缎三百匹,为董永抵债赎身。这女子帮助董永尽孝之后,腾空而去。董永的孝行故事想必确有其事,只不过在流传中神话化罢了,让人不禁想起了《孝经》里的一句话“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后人把它编成戏文《天仙配》搬上舞台,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演绎成动人的神人爱情神话。  其二,刻木事亲。丁兰年幼父母双亡,就用木头雕刻了父母的画像,如对待真人般早晚侍奉。时间久了,其妻便对木像不太恭敬,居然好奇地用针去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竟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得知实情后把妻子休了。丁兰的做法不值得效法,但把父母木刻成像,表示了一个孝子对父母的追思和纪念。丁兰的妻子之所以被休,就在于她背离孝道,忘却了对父母的纪念。丁兰以一种特殊祭祀的形式表达了儿子对父母的孝心。  其三,闻雷泣墓。王裒的父亲王仪本是司马昭的司马,因讨伐东吴失败,直言得罪了司马昭被其杀害。王裒就将父亲的灵柩运回家乡昌乐隐居起来。据说,他在其父墓侧筑屋而居,朝夕跪拜,泪溅树枝,就连树木也为之枯槁。他的母亲活着时比较胆小,害怕打雷。母亲死后,葬于山林中,每逢雷声震动,王裒就不顾风雨即刻奔向母亲的墓地,跪拜哭泣,并诉说:我在此,母亲不要畏惧!后来,王裒恋祖茔,不肯避乱南迁,被盗贼所害。  (二)孝在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上  人衰老后,都会生病,在饮食上必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需要和要求。  其一,鹿乳奉亲。郯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他年老的父母患有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为此披鹿皮进深山,不顾性命危险混入鹿群,挤取鹿乳。  ……

中华传统孝道创新性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李蕾,武汉大学国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任教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学。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4项,已合作出版著述、译注作品11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