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

作者:张威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 版权信息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 内容简介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是国内中西比较新闻学领域中与国际研究接轨的首部考证型专著。它在大文化研究的框架下对西方和中国的新闻学诸范畴做出了翔实的考察,重点探讨了比较新闻学的定义、历史沿革、研究现状和展望。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对中西新闻理论异同的宏观考察,下篇是根据大量的新闻实践和案例比照上部的理论进行诠释。全书信息丰富、旁征博引,重视**手资料,流畅易读。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 目录

自序
引言 比较与交流:中国的两次革命
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平衡
二、文化比较:中国的**次革命(1840-1920)
三、文化比较: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78-)

上篇 比较新闻学的宏观视野——方法、难题及其他因素
**章 比较新闻学的界定、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关于界定
二、比较新闻学学科产生的条件
三、比较新闻学的可比性问题
四、比什么?怎么比?——比较新闻学的内容和一般方法
五、比较新闻学学者应具备的素质
第二章 比较新闻学的历史、现状与难题
一、中西百年比较新闻学发展回顾
二、比较的难题之一:意识形态阴影下的学术领域
三、比较的难题之二:简单化倾向
四、比较的难题之三:西方中心论与妖魔化中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比较新闻学与文化误读
一、误读是文化交流中的普遍现象
二、两种误读方式
三、中美记者眼中的新闻理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比较新闻学的社会因素
一、政治因素在比较新闻学中的意义
二、文化传统在比较新闻学中的意义
本章小结

下篇 比较新闻学的聚像关注——中西新闻理论和实践的趋同与悖逆
第五章 “新闻”作为一种概念
一、划分世界传媒体系
二、“新闻”是什么
三、“新闻价值”:理论同一与实践悖谬
四、新闻的社会功能
本章小结
第六章信息流动:怎样面对挑战
一、为信息自由流动而斗争的实践
二、“完全信息”和“全面告知
三、对”全面告知“的挑战
四、影响信息流动的因素之一:权力
五、影响信息流动的因素之二:媒体决策者
六、影响信息流动的因素之三:自我审查
本章小结
……
结论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 节选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  误读往往呈现出两种方式。  **种是下意识的误读,这主要是因双方文化上的差别造成的,它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粗疏的,常常是当事人以己方的价值观去衡量他方的行为;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来得出否定或肯定对方的结论。  比如,一些亚洲人吃狗肉会遭到爱狗的西方人的指责,并得出亚洲人“残忍”的结论,亚洲人反唇相讥道:难道吃牛肉就不残忍吗?这时,西方人就会哑口无言。吃狗肉和牛肉本无高下之分,这里的误读是显而易见的。  2000年岁末,巴黎上演了一出以《华人与狗不得人内》为题的话剧,遭到了海外华人的强烈抗议,认为题目是侮辱了华人。原作者佛·齐博不得不道歉并连连喊冤,他使用这个名称是出于幽默而并无恶意。他说:“我了解(中国人的)这段历史,这是一段痛苦的历史,但是,这不是中国人的耻辱,而是法国、英国、德国的耻辱,是它们侵略了中国。我丝毫没有羞辱中国的意思,如果说羞辱,我羞辱的是法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句话涵盖了一段历史,是一个历史现象。我用这句话做标题,完全是出于一种亲中国的情绪……”  原作小说的中文翻译沈志明说,“这句短语对齐博的刺激是很大的,这种用人狗对比,通过语言所表达的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使他深受震撼。他要找一些词语、一个突破点来发泄,用反面词汇来表达情感或许是一种方式。说他是文字游戏也好,说是反其道用之也好,总之,他把自己的愤懑、自己的不满都发泄了”。  但是作者和译者的解释并不能使华人谅解,在强烈的抗议下,*后作者还是作了让步。其小说中文版题目改为《去他的戒律》。②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误读案例。  很长时间以来,西方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十八九世纪的“三寸金莲”、“妻妾成群”、“封建、落后、愚昧”等概念上。他们往往以这样的印象来解读当代中国。他们对中国的现代化关注较少,而《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红高粱》等影片却会引起他们较高程度的共鸣。英国华人张戎写就的《鸿:中国三代女性的故事》之所以在西方引起轰动,部分原因也是该书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那些洋读者心目中的中国故事。以当年的印象来解析现代中国,个中当然也有误读的成分。  法国比较文学学者阿兰·雷认为,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思维方式的不同,由此产生了阅读的困难。因为信息生产者的社会语言学编码和读者、听者的编码系统不同,所以出现了译码的困难。他说:“就是一位现代的中国读者对孑L学原著的阅读,或是现代的一位英国人、一位美国人和一位澳大利亚人对莎剧的观看都会提出无数的问题,出现了许多信息的缺失和大量的曲解。”①  有时即使同一文化背景的人观察同一外来文化,由于认识主体的差异,也可以出现截然对立的看法。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对中国礼仪的认识,古伯察(Regis-Evariste)认为:“中国人拘泥于无意义的礼节和烦琐的作派,中国人喜欢像机器人那样行事,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规定的作派。礼节是中国国民性的明显特征。”库克(George Wingrove Cooke)则认为:“在公共场合,再没有比中国人更缺乏礼节的了。中国的百姓一点也不讲礼让,他们不理会行人,也不让路。”②  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文化误读的故事,比如,在美国的课堂上,有的老师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一家人坐的船沉了,船上有母亲、妻子和孩子,男人应当先救谁?结果亚裔学生大都选择母亲,而美国学生没有一个选择母亲,他们首选的是救妻子或救孩子。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姑娘要过河去看望她那病重的恋人,但由于突发的洪水使她无法越过。有个年轻的船夫说他可以帮助她过河,但条件是姑娘必须以身相许。姑娘理所应当地拒绝了。过了几天,洪水越发大了起来,看看无望,为恋人计,姑娘屈从了。船夫信守诺言,将姑娘送过河去,两个恋人重逢了。不久,姑娘冷静地告诉了恋人事情的经过,恋人却将姑娘一通暴打。美国老师问中国学生,这三个人中谁*该诅咒?亚洲学生多选择诅咒船夫,因为他乘人之危,不道德;再次就是姑娘,因为她没有保住贞操。但美国学生却认为,*该诅咒的是姑娘的恋人,因为他既无能又缺乏宽容,而姑娘所为简直就是英雄壮举,应当赞美。来自不同国度的学生们没有激烈地争辩其中的高下之分,他们似乎理解这种不同的文化造成的不同看法。  粗疏也可以造成误读,比如一位一流的西方史学家就曾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误译为:“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  ……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修订版 作者简介

  张威,原《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记者,后赴澳大利亚留学,主攻西方新闻史,1996年获新闻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所教授、所长,现任山东大学(威海)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并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特约常务理事。张威的研究领域涵盖比较新闻学、外国记者与近代中国、环境新闻学,曾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  主要著作  Politics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Sydney:AustraLian Centre for Independent Journalism,1997  《跨国婚恋:悲剧、喜剧、正剧》,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走过澳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1《澳大利亚传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光荣与梦想:一代新闻人的历史终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端纳档案:一个澳大利亚人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冒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主要译作《悉尼华人史》,悉尼: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出版社,1998  《阴之德——中国女性问题研究》,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0《获取信息:新闻、事实与权利》(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调查报道指南:文件、数据及技巧》(主译),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澳大利亚华人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