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鸟类学家郑作新

鸟类学家郑作新

作者:杨群荣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5.8(3.8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鸟类学家郑作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903881
  • 条形码:9787521903881 ; 978-7-5219-038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鸟类学家郑作新 本书特色

鸟类学大师 科普线尖兵 ——周光召(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 科学先驱 学者楷模 ——宋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原国家科委主任) 倾一生心血育百鸟 留千古伟业在人间 ——许智宏(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 春华秋实一代宗师 恩泽鸟类千古流芳 ——董智勇(原林业部副部长) 一心为鸟树碑立传 一意为鸟传声扬名 ——张广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鸟学奠基人 桃李遍神州 芳泽传后世 风范标千秋 ——钦俊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研究员)

鸟类学家郑作新 内容简介

  《从博物少年到科学巨匠:鸟类学家郑作新》主要介绍郑作新先生一生从博物少年成为科学巨匠的经历。《从博物少年到科学巨匠:鸟类学家郑作新》分两大部分。**部分由50篇文章组成,由郑先生家人撰写,主要包括少年家庭的遭遇、初入大学的经历、海外求学的境遇、学成归来的生活以及在鸟类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等,记述他的博物少年成长经历以及推动中国鸟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第二部分由20篇文章组成,由郑先生的学生及相关工作人员撰写,他们都是我国鸟类学、生态学的大科学家。由他们记述郑老先生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等教育理念和方式,以此来描述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鸟类学家郑作新 目录

代序
前言

1.“精卫还在填海吗?”
2.三项**
3.老虎洞探奇
4.破格录取
5.西红柿的启示
6.捉蛇的思考
7.在美国大学半工半读
8.获“金钥匙”奖
9.“金鸡”标本前的沉思
10.**次婚姻


11.编写中文教材
12.再结良缘
13.川石岛采集
14.迁往闽西山城——邵武
15.访“挂墩”
16.我不能再待下去了!
17.发表**部中国鸟类名录
18.在南京等待解放
19.一个山雀蛋的秘密
20.为麻雀“平反”


21.中国家鸡的祖先
22.郑氏白鹇
23.治学严谨
24.在德、苏访问
25.为中国的鸟类写谱立传
26.动物地理学的开拓者
27.这才是真正的专家
28.找到丢失10年的书稿
29.以林为家,以鸟为伴
30.在“科学的春天”里


31.“文革”后首次出国
32.在日本
33.开展“爱鸟周”活动
34.重访美国
35.赴澳大利亚参加年会
36.父亲带回宝贵的礼物
37.鸟类谱志工作的三台阶
38.求索创新
39.呕心沥血育后生
40.一份入党申请书


41.不成文的家规
42.无法自抑地湿了双眼
43.集邮与爱鸟
44.情系故土
45.海峡两岸的深情
46.协和大学在京校友的欢聚
47.金婚佳侣
48.谁要放弃时间,时间就会放弃他
49.在病中
50.莺歌燕舞的愿景定能实现


竭诚纪念恩师郑作新院士百年诞辰
难忘谆谆教导情
从郑老留下的书信说起
追忆郑老给我们**堂授课之开篇
郑作新先生与鸟类科普
我的面前是一位世界级的学术大师
恩师指引我的学术生涯
郑老是座山——怀念导师郑作新先生
嘉祉赐鹏雀其志磐石坚——记一位令人钦佩的老人
爱,在人与鸟的和谐中闪光——郑作新院士夫人陈嘉坚的不凡人生
飞翔的梦——记一位科学家的强国梦

附录
附录一 郑作新纪事年表
附录二 郑作新著作目录
后记
展开全部

鸟类学家郑作新 节选

  《从博物少年到科学巨匠:鸟类学家郑作新》:  1.“精卫还在填海吗?”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福州成了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外国资本家纷纷来到福州,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开办工厂。一个个茶厂、糖厂、印刷厂、造纸厂、船舶修造厂……建立起来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开始在福州建立起分行、支行。  外国的传教士来到福州,盖起了一所所教堂,声称要帮助中国人摆脱苦难,使灵魂进入天堂……  他们带来的是畸形的繁荣,且伴随着无穷无尽的欺凌、践踏、屈辱、苦难……中国人民不甘心国家被宰割、民族被压迫的地位,为了消除贫困、落后的根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探索。  1911年4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黄兴等人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又遭失败的消息传到福州,使原来死气沉沉的政治空气更加沉闷,几乎让人窒息。远处的声声闷雷,更使人烦躁不安,但也预示着一场新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鼓山脚下的郑家院子,只见人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一张张忧伤焦急的面容,使人心情沉重。屋里床上躺着27岁的女主人陈水莲,因患肺病,她呼吸己很困难,生命奄奄一息,仍坚强地等待着什么。  只见男主人郑森藩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来,总算见到妻子的*后一面。  妻子深情地瞥了丈夫一眼,用尽*后一点儿力气喃喃地说:“要把儿子、女儿抚养好……”就离开了人世。  只听见屋里乱作一团,哭声与呼喊声交织在一起。  郑森藩5岁的儿子郑作新,弄不明白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只见爸爸、奶奶、舅舅、姨妈一个个放声恸哭。他拽住奶奶的衣角,天真地问:“妈妈睡觉了,怎么还不起来啊!”  人们顾不上也不愿意告诉他一个“死”字,怕伤害这颗纯洁幼稚的童心。但小作新还是一个劲地嚷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他哪里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位多么好的母亲,一位文静贤淑、端庄秀丽、知书达理的母亲。他的妹妹慧贞才3岁,更不懂得失去母爱的悲伤。  已到而立之年的郑森藩,早年肄业于福州英华书院(相当于现在的大专)。原籍长乐的郑家,因要安排子女到福州读书,全家迁到风景秀丽的鼓山脚下。  英华书院学生的英语程度很高。在大批失业者寻找职业的竞争中,郑森藩算是个佼佼者,在盐务局找到一份差事,抄抄写写,还常被上司派往各地联系业务。以后他升任为一些县城的盐务局长,家境才开始好转,供作新兄妹上学。但是,当时盐务局就有规定:在一处任职不得超过3年,于是他足迹遍及福建省各县城,远及江西、湖南、河北张家口以至内蒙古包头。  郑森藩是个老实人,工作认真负责,长年在各地奔波难得在家住上十天半月。此次,办完妻子的丧事,为了生计,又得远行,无奈把一双儿女托付给母亲照顾。年过半百的老母亲,承担起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  郑作新的祖母郭仁慈当时身体健壮,除操持家务外,还要做些女红以贴补家用。她满脸慈祥的笑容,从不训斥孙子。一次,她带着作新路过村中小桥。一群富家子弟手中拿着一串荔枝边吃边玩,小作新也吵着要吃荔枝。奶奶边教育他要好好学习,不与小伙伴比吃比穿;一面又买了几个荔枝给作新吃,自己没舍得吃一个。  慈祥的奶奶小时候聪明好学,虽然没有进过学堂,可认识不少字,能粗读一些通俗读物。在她脑子里,好像装着数不清的故事,什么“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龟兔赛跑”“郑和下西洋”“愚公移山”等。每当夜晚,总要讲几个美丽动听的故事哄孙子睡觉。这许许多多的故事中,小作新*爱听的就是“精卫填海”,他常常让奶奶讲了一遍又一遍。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