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红烛于漪

红烛于漪

作者:董少校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5cm 页数: 229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6.2(6.8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红烛于漪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3237040
  • 条形码:9787313237040 ; 978-7-313-23704-0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红烛于漪 本书特色

2019年9月17日,于漪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首次颁发“人民教育家”这一国家荣誉称号,于漪作为基础教育界的代表获此殊荣。 人民教育家于漪生于1929年,亲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一步步站起来、强起来的艰辛过程,因此,她把“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作为她终生奋斗的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她说,“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她坚持推广“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强调“既教文,又教人”; 她虽然经历苦难,但仍乐观、积极,不放弃教师的责任; 她把所有的爱给了她的学生们,爱生如子; 她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语文教学研究,著作等身; 她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见证、参与、推动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历程; 她是党员,是教师,是校长,是人大代表,无论担当任何社会职务,她都尽职尽责; …… 于漪一辈子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像红烛一样,于漪的精神正如“忠诚 坚毅 仁爱 担当”的红烛精神。 于漪常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就是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的坚守。

红烛于漪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于漪成长奋斗历程, 围绕教文育人、关爱学生、撰文著书、管理学校、社会服务等方面, 展现于漪“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光辉形象, 颂扬她卓越的教育成就和贡献, 提炼出“忠诚、坚毅、仁爱、担当”的红烛精神。

红烛于漪 目录

引言/001
**章 心底埋下“一切为民族”的种子/003
第二章 语文教学“门”在哪里/020
第三章 走过阴霾的日子/038
第四章 耕耘在语文教学田野上/059
第五章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075
第六章 日月光华文章焕/095
第七章 师爱超越亲子之爱/111
第八章 珍爱学生,因材施教/123
第九章 党员·校长·代表·导师/144
第十章 研究于漪,学习于漪/172
尾声/197
于漪大事年表/203
参考文献/223
后记/225
展开全部

红烛于漪 节选

教师之爱不是母爱,胜似母爱。于漪说,教师之爱就是超越血缘关系的大爱与仁爱,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都是国家的宝贝。教师需要唤起内心的觉醒,把日常的教学小事与国家未来的千秋大业紧密联系起来。 师爱没有选择性。“如果只爱学习尖子,只爱有钱或者有权人家的子弟,那还办什么学校?岂不是道德沦丧?”于漪说,教师要懂得阳光普照,爱每个学生。 有了爱的浇灌,铁树也会开花。 于漪当班主任时,一个被视为不安定因素的女生小郝,从别的班级调到她的班。因为几个习惯差的学生闹腾太厉害,原来的班主任无计可施,就把部分人调开。 她留着齐耳短发,可谓“劣迹斑斑”:把班主任自行车的车胎气放掉,在班级门上写“霍府”,搞得全班没法上课……活脱脱一个“叛逆少女”。 好心的老师告诫于漪“:你得小心点,她的调皮‘独树一帜’,点子多,破坏性大,谁的话都不听,男同学都不如她。” 对于小郝的“本领”,于漪也曾领教过一二。“什么老师?讲都讲不清楚,还没我懂!”她一副瞧不起老师的腔调,傲气得很。 于漪想到的应对办法是,首先尊重她,平等相待,以不变应万变。 没过多久,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小郝来到新班级,与大家有隔阂。不少同学认为她“另类”,对她避而远之;她也总是绷着脸,一声不响,有时还带着敌意冷眼看人,下课铃一响,就窜出教室,不跟旁人交流。 尽管如此,于漪还是发现小郝身上有一些优点。比如上课铃响就走进教室,从不迟到;课上不跟其他学生交谈,自控力强;听到新奇的知识,眼睛会发光。她判断,小郝对学习是有兴趣的,也一定会转变过来。 在一次次的引导下,小郝也能有板有眼地回答问题,甚至会举手提问。她从不人云亦云,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辩论时,错了也不服输。尽管她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于漪还是觉得,感情似乎隔了一层。怎样能更近些呢? 一天下课,小郝又奔出教室,于漪紧随其后。“啪”,她裤子口袋里的书掉在了地上。于漪跟去捡起来,一看,是本介绍国画的书。她有点纳闷“:比男孩子还调皮捣蛋,她怎么会喜欢这类书?” 看到小郝有点紧张,于漪若无其事地说“:多好的书啊,把它卷成这个样子,太委屈它了。”接着又说,“我家里有不少介绍画画的书,《芥子园画传》对初学国画的人很有帮助。还有些国画、油画、水彩画和连环画,如果你喜欢,休假日可来我家看,对它们发表意见。” 于漪拍拍小郝的肩膀,她表情放松了,点点头,拿起自己的书跑开了。 通常女同学看到虫子会吓得尖叫,小郝却很大胆,什么虫子都敢抓,甚至还要肢解,研究它们的结构。于漪发挥小郝动手能力强的长处,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请她用试管做实验,进行花的细胞液的酸碱反应。 小郝很高兴,把各种不同颜色的花瓣揉碎,分别开展酸碱反应,一边演示还一边说明,颇有“小老师”的架势。这样,她展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在班上建立起威信,和女同学们慢慢打成了一片。 原本小郝写作能力不强,表达起来不太清楚,但好奇心强。有一次,于漪听说,生物课上做解剖豚鼠的实验,小郝非常认真。正教着说明文,于漪让同学们写一篇科学实验习作。这正在小郝的兴头上,写出了很棒的作文。 于漪把写得好的作文印出来,发给同学们,包括小郝这篇,对她的作文讲评格外详细,包括按照认识事物的过程和事物本身的规律依次说明,观察精细,理解深刻,等等。小郝听得十分专心,脸都涨红了,嘴角咬着笔杆,不时点点头。当堂得到老师这样的重视与表扬,对她来说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心扉打开了,感情也近了。一个星期天,小郝到了于漪家。 她手里拿着一把纸折扇,打开介绍说“:扇面上的竹子是外祖父画的,字也是外祖父写的,写的是岳飞的《池州翠微亭》。外祖父说送给老师。”于漪向她道谢,询问她外祖父多大年纪,身体情况怎么样。 小郝开始有点拘谨,说起曾任职于同济大学的外祖父,很快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外祖父喜爱画画,她经常帮着磨墨、展纸,看他画竹子、石头、山水。 “刷,刷,刷,几笔,竹子就出来了,叶是叶,竿是竿,像变魔术似的,好玩。有时我也画几笔,就是不像。外祖父每画一幅山水,就叫我欣赏,我看啊看,就走了进去,好在哪儿,我也说不出。我肯定说得不在点子上,外祖父常哈哈大笑……”小郝完全把于漪当成了贴心人。 于漪跟她说到作画人的性格,要学画就得静心。两个人一起阅读画册,评点赏析,相谈深入又愉快。末了,约定下次一起谈“书”。 没过多久,小郝又一次到了于漪家。这次她明显放松了,迫不及待地告诉于漪,读过哪些书,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科技的,甚至连政治读物也涉猎不少。她不仅阅读,还摘抄,写感想。于漪翻看她的阅读笔记,连连夸赞。 一名初中生阅读面如此之广,是于漪始料未及的,难怪她在课堂上会对老师的教学有种种挑剔,桀骜不驯,对有些问题还常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于漪赞扬小郝读那么多书很不简单,询问她如何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是环境造成的!爸爸妈妈在广西搞水电建设,终年忙碌,难得来上海一次。我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外祖母年纪大了,他们早早睡觉,我没有人说话,我跟书说话,说着说着,就成了伙伴。”小郝欢喜地分享道。 兴到浓处,她还得意又带着几分神秘地告诉于漪“:我不是上海人,小学里有同学欺负我,我就和他拼,我才不怕呢!谁能狠过谁?” 这样,于漪知道了小郝为什么口袋里装着卷起的书,为什么脾气那么倔强,乃至顽劣,也知道了该怎样依据她的特点,掸去她性格上的灰尘。 课内课外你来我往,两人成了忘年交。在交往中,小郝渐渐改变了,性情温和起来,不再乱闹乱顶撞。 一天晚上,小郝和她母亲一起去于漪家看望她。小郝腼腆地说“:妈妈来谢谢您。”于漪慨叹,有什么好谢呢,孩子是家长的宝贝、国家的宝贝,当然也是她作为教师的宝贝,孩子学好变好,也是她的由衷期盼。 小郝步步深造,先是考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她个性很强,曾和班主任争锋,于漪还去帮着排解。后来他考到国防大学,直到去美国做博士后。 “是您看到了我傲慢叛逆背后的好奇心、创造力和钻研精神。”在从美国写给于漪的信中,小郝这样回忆,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于漪体会到,学生的事无需喋喋不休,动辄下禁止令、管头管脚。放下架子和他们交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在关键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学生隐藏的潜力就变成了发展的现实。 师爱是冬夜里蜡烛的亮焰,是阳光下清泉的欢鸣,是老师为学生演奏的世间*动听的旋律。 ……

红烛于漪 作者简介

董少校,山东高密人,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双学士、文学硕士,同济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出版与媒体推广工作委员会委员、澳门印社研究部主任、山东省高密市柴沟初级中学思政课教育研究工作站辅导员。参与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20多篇、新闻3200多篇。曾任《中国教育报》记者10年,采访于漪数十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