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无汉语语法隐喻研究

无汉语语法隐喻研究

作者:杨延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无汉语语法隐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13442
  • 条形码:9787301313442 ; 978-7-301-3134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无汉语语法隐喻研究 本书特色

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本书的目的是借助语法隐喻现象的分析,深入探讨汉语中形式与意义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汉语和英语在形义互动上的差异进行解读。

无汉语语法隐喻研究 内容简介

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本书的目的是借助语法隐喻现象的分析,深入探讨汉语中形式与意义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汉语和英语在形义互动上的差异进行解读。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中语法隐喻现象的著作。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描述了汉语语法隐喻的识别方法、分类标准和分布特征;揭示了汉英语法隐喻的异同点,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做出了解释;确定了语言演进和语境要素对汉语语法隐喻使用的具体影响。对汉语语法隐喻的深入分析及汉英语法隐喻的对比,丰富和完善了语法隐喻理论。

无汉语语法隐喻研究 目录

**章 目的与方法
1.1 基本概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各章内容简述
第二章 语法隐喻研究的核心方向
2.1 语法隐喻的本质
2.1.1 **阶段:词汇隐喻在语法层面的对应体
2.1.2 第二阶段: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的组配关系
2.1.3 第三阶段:跨语法级阶语义范畴
2.2 语法隐喻的分类方法
2.2.1 概念隐喻的具体分类
2.2.2 人际隐喻的具体分类
2.3 语法隐喻和语言演变的关系
2.3.1 语言历史轴研究
2.3.2 语言习得轴研究
2.4 语法隐喻同语境变化的关系
2.4.1 语域和语法隐喻
2.4.2 语法隐喻的内在动力
2.4.3 国内外应用型研究
2.5 总结
第三章 汉语系统功能分析框架
3.1 原则与视角
3.1.1 建立汉语系统功能分析框架的原则
3.1.2 横向与纵向视角
3.2 汉语小句的表意功能分析
3.2.1 汉语过程类型的不同理解
3.2.2 过程类型再分析
3.2.3 汉语中的环境成分
3.2.4 及物性系统的实现方式
3.3 汉语小句的谋篇功能分析
3.3.1 传统分析
3.3.2 系统功能分析
3.3.3 特殊的汉语小句主位
3.3.4 主位系统及其实现形式
3.4 汉语小句的人际功能分析
3.4.1 人际系统的主要成分
3.4.2 汉语语气系统
3.4.3 汉语情态系统
3.4.4 汉语中的主观与客观情态
3.4.5 语气和情态系统的实现方式
3.5 其他语法单位的分析
3.5.1 汉语中的小句复合体
3.5.2 汉语中的关联词和关系副词
3.5.3 汉语中的词组
3.6 总结
第四章 汉语语法隐喻的识别
4.1 汉语语法隐喻识别的依据
4.1.1 语法隐喻的三大主题
4.1.2 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的共通性
4.2 汉语语义层描述
4.2.1 谋篇维度
4.2.2 人际维度
4.2.3 表意维度
4.3 汉语跨语法级阶语义范畴
4.3.1 扩充语义
4.3.2 投射语义
4.3.3 情态语义
4.3.4 言语功能
4.4 一致式和隐喻式实现方式
4.4.1 一致式实现方式
4.4.2 隐喻式实现方式
4.5 识别中涉及的语言现象
4.5.1 汉语兼类词
4.5.2 语气词
4.5.3 “是……的”和“有……”结构
4.6 总结
第五章 汉语语法隐喻分类
5.1 汉语语法隐喻分类框架
5.1.1 概念隐喻分类框架
5.1.2 人际隐喻分类框架
5.2 概念隐喻分类
5.2.1 以事物为指向的转移
5.2.2 以性状为指向的转移
5.2.3 以过程为指向的转移
5.2.4 以环境为指向的转移
5.2.5 指向修饰成分的转移
5.2.6 无一致式隐喻
5.2.7 概念隐喻分类汇总
5.3 人际隐喻分类
5.3.1 语气隐喻
5.3.2 情态隐喻
5.4 总结
第六章 汉语书面语中语法隐喻的使用
6.1 语料和数据收集
6.1.1 汉语理科教材
6.1.2 小语料
6.1.3 分析对象
6.2 语料处理
6.2.1 语法隐喻的识别
6.2.2 语法隐喻使用的统计
6.3 发现与分析
6.3.1 汉语中语法隐喻的分布特征
6.3.2 语法隐喻集合体
6.3.3 语体和语言复杂度对汉语语法隐喻的影响
6.4 总结
第七章 汉语口语中语法隐喻的使用
7.1 语法隐喻与口语
7.1.1 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
7.1.2 语法隐喻和汉语口语
7.2 语料库选择和语料分析
7.2.1 汉语语料库选择
7.2.2 语料分析
7.3 汉语口语中语法隐喻的分布特征
7.3.1 语气隐喻
7.3.2 情态隐喻
7.4 人际隐喻的跨语域分布
7.5 总结
第八章 汉英语法隐喻对比
8.1 汉英语言类型学差异
8.1.1 语法单位排序
8.1.2 语法细致度
8.1.3 语法实现范畴
8.2 汉英概念隐喻对比
8.2.1 识别特征
8.2.2 分类特征
8.2.3 使用程度
8.3 汉英人际隐喻对比
8.3.1 识别特征
8.3.2 分类特征
8.3.3 使用程度
8.4 总结
第九章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9.1 研究结论
9.1.1 语法隐喻理论
9.1.2 汉语中的语法隐喻
9.1.3 汉英语法隐喻的差异
9.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无汉语语法隐喻研究 作者简介

  杨延宁,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出版专著5部,发表SSCI和CSSCI论文3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