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志明评传

马志明评传

作者:启贺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4.9(7.0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马志明评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0676585
  • 条形码:9787530676585 ; 978-7-5306-7658-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志明评传 本书特色

作者与相声名家马志明有着深入而长期的交往,能够获得众多一手资料,既能够保证素材的准确性,又使本书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书中对多部相声作品的深入分析,兼具理论深度与可读性,并且能够将演员和创作者的个人经历与作品精神、家族传承联系起来,从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马氏相声乃至相声这门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马志明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相声名家马志明的人生有着深入了解,并对其艺术有着长期研究的作家启贺多年研究成果的汇总。作者从马志明少年时对曲艺艺术耳濡目染说起,对其在戏校学习、入职曲艺团、下放南郊、重返舞台等人生经历进行了详尽的展现。书中对马志明的代表作《太平歌词》《纠纷》《五味俱全》等相声段子的创作和表演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其间摘录了许多马志明本人的心得感受。书中还探讨了马志明对马氏相声精髓的传承与发展,更在此基础上对马氏相声的形成、特征和对相声艺术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清晰而全面的总结。

马志明评传 目录

目录

**章 艺海神游五十载

从小耳濡目染

报考天津戏校

转行曲艺团体

“文革”开始了

下放南郊七年

重返相声舞台

开办个人专场

港台演出获赞誉

一场北大演出

艺海神游五十载

附:马志明大事记

马老惜别黄鹤楼 票友重开文章会

第二章 精雕细刻的创作

敏锐的观察力

幽默语境的设置

缜密精巧的构思

丰富的潜台词

鲜活的人物形象

第三章 兼收并蓄的表演

出神入化善模拟

入内出外细刻画

低调为人情自敛

朴拙背后显智慧

反熟为生见功力

也文也武出情采

抑扬顿挫说贯口

咸淡见义融捧逗

第四章 马志明相声赏析

马志明的传统相声

《大保镖》和“镖外情”

《报菜名》里见章法

《太平歌词》唱个性

马志明的现代相声

《纠纷》过程有深意

正反两面《看不惯》

《五味俱全》多味素

“麻将声声”传世情

附:马志明演出过的相声目录

我的恩师:马志明

第五章 他与父亲马三立

马三立相声赏析

纵横捭阖《文章会》

真假虚实《开粥厂》

似曾相识寓况味

“龚大个儿”的“形而上”

同题文章各不同

附:马三立:津门相声的魂魄

论马派相声的传统精神

子承父业有拓展

第六章 马氏相声的文化继承与传承

生活无处不有“哏”

俗到家时自入神

源远流长有根基

津门无人不宗马

附:刘奎珍先生二三事

第七章 马氏相声带来的思考

喜剧背后是悲剧

相声也应塑典型——相声与文学初探

相声更宜“相声化”——与喜剧小品区别初探

传统技巧的继承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马志明评传 节选

**章 艺海神游五十载 2007年11月24日,在天津大剧院,“艺海神游五十载——马志明从艺五十周年庆典”拉开了序幕。环顾整个剧院,台上灯火辉煌,台下座无虚席。一阵喜庆的锣鼓后,在“四击头”的鼓点下,若干名小猴簇拥着齐天大圣隆重登场。就在观众们猜想美猴王的扮演者为何人之时,一句“头戴着紫金冠”之后的亮相着实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这不是相声名家马志明那熟悉的声音吗?这个开场确实出乎意料。在短暂的停顿后,观众们这才反应过来,并以雷鸣般的掌声向美猴王——少马爷表示欢迎。此时的笑匠心中百感交集,回想起自己五十年的坎坷从艺经历,一时间仿佛打翻了五味瓶,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这次开场的猴戏对于少马爷来说可谓寓意深刻:五十年前,十二岁的马志明满怀着对戏曲的狂热痴迷,报考了天津戏校,进入了河北梆子剧团,成为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在命运的安排下,他*终没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戏曲大角,却认祖归宗重操起祖父、大爷、父亲传承了上百年的相声衣钵,成为马氏相声的集大成者。五十年后的这场猴戏,寄寓了马志明对自己少年时代兴趣爱好、从艺经历的怀念,同时也是献给喜爱并推崇他相声艺术的听众们的一件礼物。 从小耳濡目染 马志明祖籍甘肃永昌,1945年生于天津,回族。他出生于曲艺世家,曾祖马诚方擅说评书,祖父马德禄被誉为“相声公司”,是“相声八德”之一,大爷马桂元是“万人迷”李德钖的高足,父亲就是开创马氏相声的一代宗师马三立,堂兄马敬伯也是相声名家,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马志明在五十年的从艺历程中,吸纳各家之长,真正做到了兼收并蓄,但对其艺术上的成长影响*深的还是乃父马三立。 马三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这样谈到其子马志明学相声时的情况: 我的名下有八个孩子,五女三男……说相声的是老大马志明……尽管这哥仨都喜欢相声,小时候都嗲声嗲气地说“我姓马,长大了跟我爷、我爹一样说相声”,可是,我总觉得他们虽然是马德禄的孙子、马三立的儿子,却并不一定都能说相声。我认为说相声要有一定的条件,有一定的天赋。如果说话口齿不清,脑子反应不灵,学什么都是“陕西胳膊直隶腿”,只会胡逗乱哄,那就不能说相声。我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糟蹋相声这门艺术。 马志明就是被父亲认为口齿清、反应灵的那一个,是马三立经过严格筛选后,脱颖而出的马氏相声继承人。这既说明了马志明具有很高的禀赋,更体现出马三立对于艺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马家传承了百年的相声老字号的珍爱。 1950年,父亲马三立已经有了相当的艺术声望,虽然时常要到东北、唐山、北京等地跑码头,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天津表演。天津南市、鸟市的露天场地上,是马三立赖以行艺、谋生的大本营。马志明从小就生活在南市,他对这块畸形的土地是非常熟悉的。南市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化在天津的缩影。这里商户林立,娱乐场所蔓生,吃喝嫖赌的营生满眼皆是,更是各种民间艺人撂地谋生的处所。说书的、唱戏的、练把式卖大力丸的、相面算卦的、变戏法的随处可见,说相声的就是其中的行当之一。相声在这市民生活的底层诞生、繁荣,也与这块藏污纳垢畸形发展的“地上”分不开。马三立的很多相声段子就是直接取材于这里的生活,而马氏相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正好与马氏诸艺人对这种生活的熟悉、认识以及表现的深度相关。那时的马志明只有五岁。 由于前面的是三个姐姐,马志明的出生给马家带来了更大的喜悦。那时候父亲马三立总是乐于带着顽皮的马志明奔走于各大曲艺园子、电台,以此来炫耀一下自己也有儿子了。也就是这种机缘,马志明每天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都泡在南市。那个时候相声表演没有报幕环节,说完一段接着说下一段,这个人说完了那个人说。马志明就坐在园子里一个换一个地听,一坐就是八个小时,一连两年天天如此。他在回想起那段生活时说:“你想想,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家里靠着相声吃饭,天天接触的都是相声,能不喜欢相声吗?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当时,天津的相声名家张宝茹、冯立铎、赵心敏、阎笑儒、刘奎珍等人的精湛表演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一位前辈都身怀绝技,都是天津相声界的元老级大将。他们在表演上各有其独到的地方,即便是上演同一段节目,也各有侧重,绝不雷同。这无疑让年少的马志明眼界大开,增长了自身的艺术鉴赏力,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艺术精华。 那个年代没有方便的录音设备,年少的马志明要想记住台词就必须用心听,往往刚把上一句台词默记下来,下一句台词就不知窜到哪儿去了。就这样,马志明竟将这些段子烂熟于胸,多难背的贯口都能滚瓜烂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去请教父亲马三立,相声技巧、社会杂学无一不问,问完以后就去思考,把想好的背下来,上台时就用上,如果失败了,下来再问。1954年,马志明已经开始在天津电台表演相声了。那时他常把自己说的相声和父亲说的进行对比,哪儿说得和父亲不一样,然后试着写出来,拿给父亲看。父亲马三立总是很认真地给他修改,把落下的补上。这样,十几岁的时候,马志明几乎把父亲说过的段子都掌握了。当时相声界的名家与马三立的切磋、讨论,马志明也都用心记下,并时常求教于这些高人。出于马三立的人缘,这些老艺人都倾囊相授,毫不保守。如此下来,马志明更是如鱼得水,在相声艺术的海洋中纵情驰骋。那时他的精力也格外旺盛,除了学习相声,一有空就去听评书,听大鼓,看变戏法,这些都成了他日后成为相声巨擘的财富。幼年的马志明正赶上天津相声的鼎盛时期,那个时代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马志明评传 作者简介

启贺,又名老鹤,本名赵鹏。公安部文联曲艺委员会理事。自幼酷爱戏曲曲艺,师从快板名家郑文昆先生、相声名家王佩元先生、小品相声作家刘凯先生,并成为曲艺理论家薛宝琨先生入室弟子。有多篇相声、快板赏析、理论文章在全国刊物上发表。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