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部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部

作者:月润江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4.4(6.9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部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35997
  • 条形码:9787302535997 ; 978-7-302-53599-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部 本书特色

1.“宋粉儿”福音,天涯和头条号现象级历史小说。 2.300余万字笔墨,写尽两宋318年历史。 3.十余部系列作品、百余个登场人物、千余个历史事件,品读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体味变幻莫测的人性人心。 4.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同步上市,有声书由喜马拉雅FM播放。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部 内容简介

《大宋帝国三百年》系列小说,可以说是《宋朝那些事儿》,是宋朝粉儿的所爱哦!其中既有男生为之神往的金戈铁马(比如让宋太宗上演了“奔跑吧,皇帝”的高梁河之战)、厚黑博弈(比如“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如何巧妙整死政敌);也有女生为之痴迷的霸道帝王(比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唯美爱情(比如契丹**美女萧燕燕与韩德让的再续前缘)。本系列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唐末农民起义到崖山海战之间三百余年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史料均源于正史。 其中既有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既有帝王的开疆拓土、或明或昏,也有名臣的生平际遇、宦海沉浮。十余部连载作品、百余个登场人物、千余起历史事件,交织成一部大气磅礴的两宋历史剧。读者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情百态,更可品味出中国社会千余年不变的世情冷暖与处世之道。有趣儿、有料儿、长知识!比《知否》《清平乐》《大宋宫词》还好看,一读就停不下来!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部 目录

**章 三板斧
第二章 文治天下
第三章 武将的冬天
第四章 镇抚四方
第五章 太原!太原!
第六章 兵败高梁河
第七章 德昭之死
第八章 颓势稍减
第九章 宋辽之争
第十章 赵普复相
第十一章 廷美之死
第十二章 契丹那些事儿
第十三章 契丹版『纸牌屋』
第十四章 这个女人不寻常
第十五章 雍熙北伐
第十六章 魂断陈家谷
第十七章 痛定思痛
第十八章 卷土重来
第十九章 宋军威武
第二十章 平戎万全阵
第二十一章 西北变乱
第二十二章 此消彼长
第二十三章 功亏一篑
第二十四章 西北二人转
第二十五章 弃守之争
第二十六章 五路进军
第二十七章 西南之乱
第二十八章 储位之争
第二十九章 倒霉孩子
第三十章 天命所归
第三十一章 暗流涌动
第三十二章 吕端大事不糊涂
第三十三章 力挽狂澜
第三十四章 盖棺论定

展开全部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部 节选

第三十二章 吕端大事不糊涂寇准阴沟翻船,赵恒痛失靠山,李皇后一伙弹冠相庆。在他们看来,扳倒赵恒的*大障碍已经清除,胜利指日可待。看看“倒恒同盟”的豪华阵容:一个大宋皇后(李皇后),一个大内总管(王继恩),一个禁军统领(李继隆),一个参知政事(李昌龄),一个皇帝秘书(胡旦)。放眼整个朝廷,还有谁可以与之争锋?!如此有能量的政治集团要么不想搞事情,若想搞事情,还能搞不成吗!然而,历史注定要和他们开个玩笑,因为他们的终极对手并不是那个刚直足智、锋芒毕露的寇准,而是这个貌似糊里糊涂、笨手笨脚的吕端。|默默无闻|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他并非进士出身,而是凭借父荫(其父吕琦后晋时任兵部侍郎,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其子弟可录用为官员),补了一个千牛备身(掌侍从宿卫)的官职,从此迈入仕途。宋朝立国前,吕端已经做到著作佐郎、直史馆。吕端的兄长吕余庆(一作馀庆)仕途更为平顺。他早年进入赵匡胤的幕府,为建立大宋出力不少,是宋朝的开国功臣。其后作为赵普的副手,任职参知政事,稳居高位达十年之久。虽然兄长地位显赫,但吕端并没有跟着沾多少光。太祖在位的头十五年(共在位十六年)里,吕端仅以副使身份,跟随正使出使过一次辽国。直到太祖在位的*后一年,吕端才终于熬到一个机会,出知成都府,干出了一些政绩。太宗即位后,吕端也一直是默默无闻。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寇准曾向太宗郑重推荐吕端,但太宗却说出这样一句话:“朕知此人,是世家子弟,能吃大酒肉,余何能为?”可见,在太宗的认识中,此时的吕端,不过就是一个富二代加超级吃货。然而十六年后,事情却发生了完全的逆转。|气度非凡|至道元年(995年),太宗起用吕端为相,在拜相制中对其大加赞赏,称其“周知大体,多识旧章”,甚至在任相之前还专门赋诗“欲饵金钩深未到,磻溪须问钓鱼人”相赠,俨然将其视为自己的“姜太公”(想想看这句诗的潜台词是什么)。从不屑一顾的吃货,到非你莫属的太公,到底是什么,令吕端在太宗心中的形象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在我看来,是吕端官场沉浮四十余载所积淀的非凡气度。如果用打油诗来形容的话,可以概括为三句:宠辱不惊自坦然,宰相肚里能撑船,每临大事有静气。所谓“宠辱不惊自坦然”,在一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来了解一下吕端任职开封府推官的血泪史。在太祖一朝,吕端虽然官运不算亨通,但也算差强人意,好歹混了一个成都知府、地方大员。然而,到了太宗一朝,吕端*初的官运就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背!开宝九年(976年),太宗即位后,封皇弟赵廷美为齐王,兼开封尹。吕端被任命为开封府推官,协助廷美处理政务。没过几年,太宗兴起大狱,廷美被陷害,吕端吃了瓜落儿,遭到贬谪。太宗特别“关照”,让人给吕端戴上重枷,押往商州。临行前,开封府还有一些公务需要处理,吕端镇定自若地说:“快拿来!戴枷办公,自古就有!”处理完公事,正准备上路,太宗又送来“格外关照”:走路瘦身,没事多走两步!吕端不能骑马,只能走路!从开封到商州,遥遥一千三百余里,作为朝中数一数二的大胖子,长路漫漫、戴枷而行,其中痛苦,可想而知。时任宰相的薛居正怕吕端受不了这份苦,特地命人捎话给他,劝其暂且认栽。谁知吕端满不在乎,反而乐呵呵地告诉使者:“请回禀宰相大人,这不是我吕某人倒霉,是大耳驴倒霉啊!哈哈哈!”吕端自嘲为大耳驴,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如此气度,与那些受点委屈就哭天抢地的官员相比,真的是云泥之别。到了贬谪地后,吕端兢兢业业干好工作,凭借出色的政绩,这头“大耳驴”没过多久,就回到京城任职。雍熙三年(986年)十月,元僖被任命为开封尹,朝廷又给这位准皇储配置了开封府推官。这个推官不是别人,又是吕端!淳化三年(992年),元僖中毒身亡,天子震怒,吕端毫无意外地再次成为皇帝的出气筒。两次任职开封府推官,两次被牵连,遭遇无妄之灾。这运气,怎一个“背”字了得!元僖事件后,开封府的一众官员全部被朝廷削职、立案调查、等待处罚。三个月后,太宗的气消了一些,元僖的事情也水落石出了。太宗知道此事并非开封府属官的错,于是亲自召见这些待罪官员,准备给他们申辩的机会。面对这难得的机会,众人纷纷在太宗面前痛哭流涕、请求原谅,唯独吕端平静地向太宗请罪:“臣罪大恶极,请陛下严惩!”不诿过于人、不摇尾乞怜、宠辱不惊、镇定自若,太宗对吕端的表现赞赏有加,立刻意识到,此人足堪大用,只微笑地回复了四个字:“朕自知卿。”从此,太宗对这个宠辱不惊且务实勤政的大臣上了心,这头背时的“大耳驴”终于时来运转。一个月后,一封诏书下达:着吕端出任参知政事。吕端的第二个优点就是肚量颇大,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戴罪之身到参知政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荣升宰执重臣,进入帝国的权力中枢,成为天子的心腹重臣,吕端的火箭式上升,自然引发他人的嫉妒。而他本人则不记仇、不计较个人得失,时人谓之“糊涂”。一日上朝,吕端从文武百官身边经过,一个品级较低的官员很是不屑地揶揄道:“这种糊涂虫,居然也能当上参知政事?!”吕端听到后,如同没听见一般,平静地走了过去,可他的随从不乐意了,大家十分气愤,要去问问那人的名字。吕端急忙制止,很恳切地表示:“不要去问。他要是说了,我就记住此人的名字了。虽然我不会刻意去报复,但万一以后朝中有什么事牵扯他,又正好落到我手里,要做到完全公正,恐怕很难。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啊。”众人所谓的“糊涂”,实则是一种大智慧。还有一件事也颇能反映这一点。对立储有功的寇准此时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成为大宋帝国的副宰相,位居吕端之下。后来居上的吕端,担心寇准这位昔日在皇帝面前推荐过自己的少年英才因此心中不平,于是主动上书,请求将参知政事的权力提高到与宰相相同的地步。太宗批准了吕端的请求,从此,吕端和寇准轮流在中书值班、轮流掌管相府大印、轮流率领百官上朝,一切权力均等,再无高低之分。吕端的休休有容,一时间传为佳话。|大器晚成|吕端的第三个优点就是处变不乱、沉着稳重,正所谓“每临大事有静气”。端拱元年(988年)四月,吕端奉太宗之命,乘船渡海,出使高丽。圆满完成任务后,一行人启程回国,途中突遭暴风雨,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桅杆都被大风吹断了。一船人吓得面如土色、乱作一团。副使吕祐之*终只得下令,将船上所载货物统统扔掉,减轻载重,方才保住船只不沉。船上一片慌乱之时,吕端在干嘛呢?吕大人面不改色心不跳,正坐在船舱内安静地读书,淡然处之、毫无惧色,仿佛在自己的书斋里览书一般。其沉着稳重,可见一斑。在国家大事上,吕端处理得尤为稳妥。在地斤泽之战中,宋军擒获李继迁的老母亲。宋将尹宪和曹光实向朝廷报捷,并请示如何处置李继迁之母。当时,寇准任枢密副使,负责军机事务,太宗便召寇准入宫商量。君臣一番商量后,决定将老太太押往边境处决,以震慑李继迁。寇准领旨之后,赶紧往宫外走,准备执行命令,正巧被在宫中值班的吕端看见。吕端见寇准行色匆匆、神情凝重,定是和皇帝商量了什么大事,便截住寇准问道:“刚才朝中是不是在商量大事?”寇准默然不语、扭扭捏捏,就是不愿意说。吕端正色道:“边境的日常事务,我不必知道。但若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职责所在,就不该不知道!”被吕端这样一说,寇准也觉得的确事关重大,便一五一十地将刚才商定的处置方案告诉了吕端。吕端听后,眉头紧锁,嘱咐寇准:“此事万万不可!你先别急,暂缓处理,我马上去面见圣上!”吕端劝太宗道:“当年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太公,扬言要杀刘太公,刘邦竟然说‘愿分我一杯羹’,弄得项羽非常狼狈,*后不得不放了刘太公。可见,凡举大事者,危急关头往往是顾不得至亲的,更何况像李继迁这样悖逆残暴之人。我们如果杀其母,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加深对方的仇恨、坚定对方的反叛信念,有百害而无一利。倒不如将其母安置在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作为人质,以招降李继迁,将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岂不更好?”一语惊醒梦中人,太宗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若非爱卿及时提醒,险些误了大事!”后来,李继迁之母在延州善终,不久李继迁也去世,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即位。由于宋朝始终善待其祖母,李德明不久后便归顺了宋朝。吕端一番话,为大宋西北边境换来了近三十年的和平。深谋远虑至此,他不当宰相,谁当宰相?!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吕端拜相,时年六十。当时议论宰相人选时,有人说吕端“糊涂”,不可为相。太宗笑道:“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力排众议,坚决拜吕端为相。事实证明,太宗没有看错人。吕端宦海沉浮四十载,命运多舛、几上几下,至此终于修成正果。不久的将来,在那场决定帝国命运的斗争中,他将充分展示异于常人的冷静、担当和谋略,力挽狂澜,不负所托。|智斗王继恩|太宗任命吕端为相后,非常欣赏这位老臣,常常感叹用之太晚,甚至给了吕端一项超级特权:今后中书事务必须经过吕端斟酌同意后,方可上奏。对于嗜权如命的太宗来说,能够如此放权给宰相,足以说明他对吕端的信任之深、依仗之重。有这样一位老成持重、谋略深远的干臣、重臣、老臣执掌朝政,太宗终于可以放心了。至道三年(997年),太宗的箭伤进一步恶化,身体已经难以支撑。二月,一生勤政的他实在无法在正殿办公了,只好改在偏殿处理政事,不久,更是破天荒地宣布“不视朝”,回宫养病去了。虽然已病入膏肓,但太宗还想做*后的努力。他赦免了京城一带的囚犯,希望以宽赦感动上苍,延缓生命终点来临的脚步。他是多么希望,再多看一眼脚下这片富饶的土地,再多呼吸一下初春芬芳的花香!这个初生的帝国,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自己曾经无数次渴望的太平盛世,似乎已隐约浮现于眼前。是的,他应该感到欣慰,毕竟这其中浸透了他的心血,耗费了他毕生的精力,让他再多看一眼吧。告别的时刻,终于到来。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宋太宗赵炅驾崩。太宗驾崩前夕,吕端进宫探视,却发现太子赵恒不在宫中。皇帝即将殡天,太子不在身边,这意味着什么?阴谋,巨大的阴谋!于是,吕端不动声色,悄悄在笏板上写了“大渐”(形容君王病危的专用词)两字,命随行亲信立刻出宫通知太子:你爹快不行了,赶紧来!就在吕端派人出宫通知赵恒之际,太宗已进入弥留状态,躺在床上无法说话,没多久便驾崩了。大内总管王继恩等的就是这一刻,他抹了把眼泪,赶紧转过头来对吕端说:“皇后娘娘要在中书召见宰相大人,商议立谁即位。”吕端心里冷笑一声,心想,先皇册立太子赵恒是干嘛的?怎么现在又冒出一个商议立谁的问题?想忽悠我,你还嫩点!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亮剑吧!吕端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个手舞足蹈的死太监,十分平静地说:“皇上早就料到这一天,已经拟好了诏书,麻烦宣政使去拿来,一看便知。”王继恩没想到太宗居然留了遗诏。对于他来说,此刻要做的,就是尽快拿到遗诏。只要把遗诏控制在手,废立之事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于是,王继恩来不及细想,急切问道:“诏书在哪儿?”吕端不紧不慢地回答:“在御书楼。”话音未落,只听“嗖”的一声,王继恩已经蹿出去三米多远。这个狗奴才生怕吕端先拿到诏书,拔腿就往御书楼跑。王公公,吃相不要太难看哟!王继恩飞快地蹿入御书楼,到处翻找,回头看到吕端慢腾腾地踱到了门外,急忙问道:“诏书放在哪个位置?”吕端努努嘴,指了指西南方向,王继恩眼疾手快,又一步蹿到御书楼的西南角翻找起来。突然,门口传来一声清脆的落锁声。王继恩回头一看,一把大锁锁住了御书楼的大门。吕端大人站在门外,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平静地注视着自己,仿佛猎人在欣赏关在笼中的猎物。上当了!王继恩脑子“嗡”的一下,意识到中了这个死胖子的奸计。“哈哈哈!”吕端大笑三声,挪着肥硕的身躯,沉稳离去,身后传来王继恩绝望的呐喊声。“快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出去,出去,去……”|力保太子|吕端立刻入宫,面见李皇后。李皇后见只有宰相一人前来,却不见同党王继恩,不免有些心慌,便以商量的口吻询问吕端:“皇上已驾崩。自古以来,立嗣君当立长,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吕端眉毛一挑,声如洪钟,一句话就给怼回去了:“陛下册立太子,正为今天,岂容另有异议?!”失去了大太监王继恩的支持,李皇后顿感势单力薄,面对宰相大人义正词严的回答,只好默然不语。此时,赵恒得到吕端的通知,已经进宫。吕端立刻派人通知文武百官上朝,即刻举行仪式,面见新君。群臣集合完毕,吕端押班,率众臣立于殿下,赵恒端坐在宝座上,正式举行新皇登基大礼。按规定程序,应当是宰相吕端率文武百官下拜,高呼万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吕端迟迟不下拜,因为他看到御座前垂有一道珠帘。就在朝臣们不知所措之际,吕端不慌不忙地迈上台阶,掀开珠帘,仔细端详。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吕端居然当众掀开赵恒的衣服,认真查看其胎记。确认御座上坐的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太子赵恒后,吕端从容下殿,率领群臣,跪拜于地,高呼万岁。这就是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吕端!他凭着自己的沉着稳重、深谋远虑,在*危急的关头,挫败阴谋,力挽狂澜,圆满地完成了宋太宗的托孤重任。福宁殿上,“万岁”之声响彻云霄,宣告着新皇赵恒的正式登基,大宋帝国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三部 作者简介

月润江南,准80后汉子一枚。生于湘水之南,学于长安之麓,居于渤海之滨,耕于历山之下。自幼喜爱历史,常常沉醉其间,曾将半月饭费换回史书一册,有此精神食粮,竟全然不觉肚饿。历史虐我千百遍,我待历史如初恋。好在苦心人天不负,字里行间爬了好几年,头顶总算冒出了一点小光环:头条官方认证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人气作者。始终相信“历史本来就很有趣儿,历史也可以写得很有趣儿”,愿与诸君分享乐趣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