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
>
湖南省志(1978-2002)?铁路志
-
>
公路车宝典(ZINN的公路车维修与保养秘籍)
-
>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
>
基于个性化设计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
>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花样百出:贵州少数民族图案填色
-
>
识木:全球220种木材图鉴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158006
- 条形码:9787201158006 ; 978-7-201-15800-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文献的角度重新追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体制的批判,并充分考量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世界性贡献,考量了世界性环境共识所形成的行动纲领和文件,考量了发达**和发展中**知识分子对该研究的学术反思成果。作为对资本批判*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我们**资本逻辑来看待现代文明与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和方法论框架。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对当前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内外主要理论流派和实践形式做了详尽的梳理, 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论断进行历史性总结, 并结合世界生态文明发展的文献成果和国际性研究报告, 形成一种基于文献的策略框架, 并结合*新和*前沿的国内外生态学术研究成果, 向读者呈现全景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图景, 能够有效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和研究。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目录
一、经典作家论述
1.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2.历史与自然
3.人类劳动实践与自然环境变化
4.不要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胜利
5.废物的利用
6.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中介
7.资本主义生产破坏物质变换
8.劳动生产率的自然条件
9.大土地所有制与地力的浪费
10.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二、国际文件和文献
1.《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节选)
2.《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
3.《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节选)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节选)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宣言》(1992年)
6.《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2002年)
7.《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2008年)
8.《我们希望的未来》(里约+20会议,2012年)(节选)
9.《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发展峰会,2015年)(节选)
三、研究文摘
1.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2.萨拉·萨卡:生态资本主义能够奏效吗
3.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新陈代谢断裂
4.詹姆斯·奥康纳: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与生态危机
5.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6.大卫·佩珀:绿色政治是后现代政治
7.岩佐茂:可持续的循环型社会
8.刘湘溶等: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及其实现模式
9.马德哈夫:这片开裂的土地
10.张晓玲: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
附录: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大事记
版权说明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节选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对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只要劳动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就够了,例如,只要从前为自己劳动或者作为行会师傅的帮工的手工业者变成受资本家直接支配的雇佣工人就够了;另一方面却可以看到,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无限度地延长工作日正是表现为大工业的特有的产物。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一旦掌握整整一个生产部门,它就不再是单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而一旦掌握所有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那就更是如此。这时它成了生产过程的普遍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形式。现在它作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方法,只在下面两种情况下起作用:**,以前只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的那些产业部门为它所占领,也就是说,它扩大作用范围;第二,已经受它支配的产业由于生产方法的改变不断发生革命。 从一定观点看来,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区别似乎完全是幻想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绝对延长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为前提。但是,如果注意一下剩余价值的运动,这种表面上的同一性就消失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旦确立并成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只要涉及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差别就可以感觉到了。假定劳动力按其价值支付,那么,我们就会碰到这样的抉择:如果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的正常强度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工作日的界限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两个组成部分即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对量的变化才能提高,而这种变化在工资不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的情况下,又以劳动生产率或劳动强度的变化为前提。 如果工人需要用他的全部时间来生产维持他自己和他的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那么他就没有时间来无偿地为第三者劳动。没有一定程度的劳动生产率,工人就没有这种可供支配的时间,而没有这种剩余时间,就不可能有剩余劳动,从而不可能有资本家,而且也不可能有奴隶主,不可能有封建贵族,一句话,不可能有大占有者阶级。 因此,可以说剩余价值有一个自然基础,但这只是从*一般的意义来说,即没有绝对的自然障碍会妨碍一个人把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劳动从自身上解脱下来并转嫁给别人,比如,同样没有绝对的自然障碍会妨碍一个人去把别人的肉当作食物。决不应该像有时发生的情况那样,把各种神秘的观念同这种自然发生的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只有当人类通过劳动摆脱了*初的动物状态,从而他们的劳动本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的时候,一个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另一个人的生存条件的关系才会出现。在文化初期,已经取得的劳动生产力很低,但是需要也很低,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其次,在这个文化初期,社会上依靠别人劳动来生活的那部分人的数量,同直接生产者的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这部分人也就绝对地和相对地增大起来。此外,资本关系就是在作为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的经济土壤之上产生的。作为资本关系的基础和起点的现有的劳动生产率,不是自然的恩惠,而是几十万年历史的恩惠。 撇开社会生产的形态的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域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可以用英国同印度比较,或者在古代世界,用雅典、科林斯同黑海沿岸的各国比较。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
韩欲立,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月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2.4¥6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6.2¥42.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6.7¥39.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8.3¥3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人天之际:青藏高原生态与文化的互动研究
¥67¥88 -
生活垃圾分类与管理
¥59.5¥78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一句顶一万句 (印签版)
¥40.4¥68 -
百年书评史散论
¥1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