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作者:杨建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52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2.1(7.1折) 定价  ¥1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版权信息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内容简介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立足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的现实,前瞻性地谋划社会治理模式重建的方案。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将人类的社会治理模式区分为三种历史类型:农业社会家元共同体中的社会治理、工业社会族阈共同体中的社会治理、后工业社会合作共同体中的社会治理。在构想后工业社会的治理模式时,引入了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前提性条件,分析了依据规则以及程序原则的治理的不可能性,令人信服地证明社会治理伦理重构是出路。在与农业地域性的、工业社会民族国家下的社会治理的比较中,发现了社会治理演进的历史中包含着向全球扩展的逻辑,指出全球化、后工业化所推展出来的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表现形式,而其实质则是合作治理。这是一本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全面构想后工业社会治理模式的著作,多维度地展示和证明了社会治理伦理重构的必然性。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目录

导论 反思与重构
一 概述
二 民主与法治的追求
三 行政及其普遍性原则
四 合作治理的道德谋划

**章 人的关系及其工具化
**节 重新认识人的关系
一 熟人、陌生人与匿名社会
二 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
三 人的行动中的关系
第二节 管理学中的“科学”与“人”
一 科学化、技术化追求之路
二 科学化、技术化追求的现实表现
三 把关注重心转移到行动者上来

第二章 法治与自治
**节 法治以及在当前的困难
一 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
二 法律的缺陷和法治的困难
三 全球化、后工业化中的法治
第二节 “自治”在社会转型中的遭遇
一 根源于自我的“自治”与“他治”
二 “自治”与“他治”的历史与逻辑
三 “自治”与“他治”受到了挑战

第三章 从竞争到合作
**节 竞争及其社会后果
一 工业社会的竞争文化
二 对竞争原因的理解
三 竞争文化必将得到扬弃
第二节 竞争文化中的竞争政治
一 体现了竞争文化的政治
二 竞争政治引发国际冲突
三 终结竞争文化之路
第三节 从竞争文化到合作文化
一 竞争文化中的司法
二 竞争的社会及其规范
……
第四章 流动性与社会治理
第五章 超越个人与集体
第六章 道德化的进路
第七章 民族国家的处境
第八章 全球治理中的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节选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当康德说“人是目的”时,显然所表达的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要求面对自然的时候把人作为目的。不过,当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向前走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则需要以自我为目的。这个时候,无非是对边沁的利己主义的再申述。在康德的时代,所面对的是英法启蒙思想,针对社会契约论把全部关注点都放在了谋求如何使人过上“好生活”的路径上,康德提醒人们说“人是目的”,希望让人们不要因为过多地关注手段而忘记了目的。这应当说是积极的。但是,康德并未对“人是目的”作出更为充分的阐述,更没有基于此而作出系统化的理论建构,至少是没有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接着进行探索的明确的逻辑展开空间。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康德的这一“人是目的”的设定也是一种静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即确立一个静态的终极性的理论目标。所以,康德在英法启蒙思想之后而作出的这一提醒似乎没有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康德之后的几乎全部社会建构都仍然是在社会契约论的逻辑中展开的。  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却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把康德的提醒放到桌面上来。我们是以“人的共生共在”的表述去置换康德的“人是目的”的,它意味着我们的理论研究已经转向了目的而不是手段方面。当我们确立起这样一个理论方向,关于手段的探索也会有着新的收获,甚至可以预见,在对手段的探索中将会绘制出全新的图景,但目的将被放在首位,不会像近代以来的思想行程那样,因为对手段的关注而忘记了目的。*为重要的是,当“人是目的”的设定转化为“为了人的共生共在”时,将带来人的关系的根本性变化。如果“人是目的”在逻辑展开的过程中表现为首先以人类为中心然后再以自我为中心的话,那么人的共生共在的设定则要求消除任何中心,人的关系不再从属于工具一目的的理解。  超越了工具一目的理解的人的关系如何得以建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需要考虑到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的现实条件,那就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这牵涉到对人的重新认识和定义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不能再对人作出静态的定义,而是需要赋予人以动态的可理解性质。  ……

社会治理的伦理重构 作者简介

  张康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受学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先后任教于西北政法学院理论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巾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行政伦理学的教学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哲学与文化。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六百多篇。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北京市、江苏省优秀成果奖和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