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格位理论的发展及其解释力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7486
- 条形码:9787520367486 ; 978-7-5203-674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格位理论的发展及其解释力研究 内容简介
格位理论是模组化了的生成语法体系中理论概括很为成熟、研究成果很为丰富的模块之一。学界在格位过滤器基础上提出的扩充的格位过滤器(T是格位理论的重要发展。它不仅可以解释“保留宾语句”和“体词谓语句”中句末名词性成分的句法地位,基于扩充的格位理论提出的“格位释放序列原则”还可以解释“连动句”和“兼语句”中“连动”“兼语”等特征存在的深层原因。这些特殊句式与其他语言中相关现象的异同得到统一、合理的解释,它们表面上看似违背了人类语言共同遵循的某些语法原则,但实际上它们是具体原则与其他语法原则协同作用的结果,这在更深层次上恰恰证明了语法原则的普遍性。
格位理论的发展及其解释力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选题缘由
一 解决问题的需要
二 深化理论的需求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目标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理论背景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五节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格”理论的来龙去脉
**节 形态格一一传统语法
第二节 语义格一一格语法
第三节 句法格一一格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 经典的格位理论
二 扩充的格位理论
第三章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保留宾语句
**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评述
一 “移位说”
二 “非移位说”
三 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新的解决方案
一 “的” 的有无
二 领属关系的确定
第四节 保留宾语句的生成
一 “王冕的父亲死-被杀了”的生成
二 “王冕死/被杀了父亲”的生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体词谓语句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关于“体词谓语句”的疑问
一 能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有多少
二 “体词谓语句”的定性有问题吗
第三节 形容词谓语句的论证
一 中心语与修饰语地位不平衡
二 短语层面与句子层面不一致
三 重音位置的差异
四 总结
第四节 两种句式的共同特征
一 句末名词都很自由
二 句中名词的关系所受的限制一样
三 句末名词的格位需要解释
四 两种句式的同义结构相类似
第五节 统一的解释:“非宾格谓词”
第六节 两种非宾格结构的生成
一 保留宾语句的生成
二 “体词谓语句”的生成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连动句
**节 连动句研究前史
一 **阶段共性期
二 第二阶段摸索期
三 第三阶段深入期
四 第四阶段争论期
五 第五阶段接受期
第二节 连动句研究述评
一 关于“连动句”的争议
二 语法理论对连动句的解释
三 研究述评
第三节 连动句的生成机制
一 连动句的范围
二 相关理论
三 连动句的生成
第四节 语言的差异与格位释放序列原则
一 其他语言中的连动结构
二 统一的解释:格位释放序列原则与句法实现
三 重新审视汉语中的限定式存在与否之争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兼语句
**节 引言
第二节 兼语句研究述评
一 “兼语句”的提出
二 关于“兼语句”的争议
三 语法理论对兼语句的解释
四 研究述评
第三节 兼语句的生成机制
一 兼语句的界定
二 兼语句的生成
三 取消“兼语”的理论优势
第四节 语言的差异与解释
一 不同语言中“兼语”表达的共性
二 统一的解释: 中心语的强弱特征与句法实现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相关思考
**节 结论
第二节 相关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选题缘由
一 解决问题的需要
二 深化理论的需求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目标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理论背景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五节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格”理论的来龙去脉
**节 形态格一一传统语法
第二节 语义格一一格语法
第三节 句法格一一格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 经典的格位理论
二 扩充的格位理论
第三章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保留宾语句
**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评述
一 “移位说”
二 “非移位说”
三 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新的解决方案
一 “的” 的有无
二 领属关系的确定
第四节 保留宾语句的生成
一 “王冕的父亲死-被杀了”的生成
二 “王冕死/被杀了父亲”的生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体词谓语句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关于“体词谓语句”的疑问
一 能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有多少
二 “体词谓语句”的定性有问题吗
第三节 形容词谓语句的论证
一 中心语与修饰语地位不平衡
二 短语层面与句子层面不一致
三 重音位置的差异
四 总结
第四节 两种句式的共同特征
一 句末名词都很自由
二 句中名词的关系所受的限制一样
三 句末名词的格位需要解释
四 两种句式的同义结构相类似
第五节 统一的解释:“非宾格谓词”
第六节 两种非宾格结构的生成
一 保留宾语句的生成
二 “体词谓语句”的生成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连动句
**节 连动句研究前史
一 **阶段共性期
二 第二阶段摸索期
三 第三阶段深入期
四 第四阶段争论期
五 第五阶段接受期
第二节 连动句研究述评
一 关于“连动句”的争议
二 语法理论对连动句的解释
三 研究述评
第三节 连动句的生成机制
一 连动句的范围
二 相关理论
三 连动句的生成
第四节 语言的差异与格位释放序列原则
一 其他语言中的连动结构
二 统一的解释:格位释放序列原则与句法实现
三 重新审视汉语中的限定式存在与否之争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扩充的格位理论与兼语句
**节 引言
第二节 兼语句研究述评
一 “兼语句”的提出
二 关于“兼语句”的争议
三 语法理论对兼语句的解释
四 研究述评
第三节 兼语句的生成机制
一 兼语句的界定
二 兼语句的生成
三 取消“兼语”的理论优势
第四节 语言的差异与解释
一 不同语言中“兼语”表达的共性
二 统一的解释: 中心语的强弱特征与句法实现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相关思考
**节 结论
第二节 相关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格位理论的发展及其解释力研究 作者简介
杨西彬,1980年出生于河南新密,201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获博土学位,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徐杰教授,同年入职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国际中文教育。先后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语言科学》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友推荐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5.1¥39.8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本类畅销
-
字海探源
¥25¥78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8.3¥15 -
文言津逮
¥10.2¥28 -
那时的大学
¥12¥28 -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19.6¥58 -
2020年《咬文嚼字》合订本
¥2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