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气候变化与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理论及实践丛书

气候变化与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理论及实践丛书

作者:王富平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34.2(3.8折) 定价  ¥9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气候变化与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理论及实践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247035
  • 条形码:9787112247035 ; 978-7-112-2470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气候变化与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理论及实践丛书 内容简介

(1)结合气候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条件与挑战,以及40余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历程,认识气候变化人为归因中短寿命气候污染物与长期温室气体并重的新特点;认识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相互交织、持续加深、协同治理的发展新趋势;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在我国城市绿色发展中独特的“抓手”作用;认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日益迫切的“整体转型”、“融合发展”与“创新引领”诉求。 (2)从复杂性科学出发,认识城市绿色发展的自组织创新与协同进化特征,以及其中的开放性、层次性、复杂适应性等发展要求;认识城市物质、能量与信息流耦合作用的自组织结构特性,及其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认识现有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的行动特点与协同行动关系;探讨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高效模式,使城市关键发展资源的配置、系统发展质量和效率整体*优。 (3)以钱学森先生提出的求解复杂巨系统发展问题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和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方法论为指导,结合项目案例,以系列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与评价为载体,探讨与新发展要求和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协同规划组织、编制、实施管理和实施评价方法。 在项目案例方面,本书着重以獐子岛镇“走向生态岛”生态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作为微缩模型,探讨协同规划决策系统的组织、工作流程的操作和技术步骤的运用;以海南博鳌万泉乐城低碳生态专项规划、苏州吴中太湖新城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和苏州高新区绿色生态专项规划三个项目的开展为例,对獐子岛镇项目无法尽数的规划内容加以补充;以《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后评估体系研究》为例,通过42个示范区的评估实践,探讨相关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气候变化与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理论及实践丛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与经济发展相伴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1.1.1 局部环境治理 1.1.2 大气污染防治 1.1.3 应对气候变化 1.2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蓬勃发展与理性回归 1.2.1 城市发展与气候变化问题的汇聚 1.2.2 国际行动 1.2.3 国内探索 1.3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再思考 1.3.1 写作目的与重点 1.3.2 理论借鉴 1.3.3 应用案例 第2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绿色转型 2.1 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归因及其经济社会驱动规律 2.1.1 主要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干扰 2.1.2 气溶胶和臭氧污染及其耦合效应 2.1.3 主要人为归因的经济社会驱动规律 2.2 影响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要因素 2.2.1 城市主要温室气体、气溶胶和臭氧排放现状及趋势 2.2.2 气候变化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 2.2.3 国情背景挑战 2.3 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持续探索 2.3.1 初始起步阶段(1972-1991年) 2.3.2 活跃探索阶段(1992-2004年) 2.3.3 转型发展阶段(2005-2011年) 2.3.4 纵深推进阶段(2012年至今) 第3章 协同创新型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研究框架 3.1 复杂性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3.1.1 复杂性科学及其相关理论 3.1.2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特征 3.1.3 可持续性范式与理论模型的演进 3.2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耦合结构与协同路径 3.2.1 城市自组织演化的耦合结构与影响 3.2.2 基于耦合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协同 3.2.3 规划建设案例启示 3.3 协同创新型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3.3.1 理论模型 3.3.2 协同进化总体目标、状态判断与序参量 ” 3.3.3 协同创新发展特征与原则 3.3.4 协同优化结构 3.3.5 协同创新机制 3.4 城市规划研究框架 3.4.1 规划方法 3.4.2 规划原则 3.4.3 规划路径 第4章 资源环境评估与规划定位 4.1 信息收集与现状评述 4.1.1 自然生态概况 4.1.2 城镇发展与建设 4.1.3 主要上位规划 4.2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 4.2.1 生态足迹测算 4.2.2 水足迹测算 4.2.3 指标体系评价 4.3 气候变化应对条件评估 4.3.1 温室气体清单分析 4.3.2 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4.4 规划愿景与目标 4.4.1 规划区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SW0T分析 4.4.2 愿景与目标 4.4.3 空间发展层次 第5章 分项规划研究 5.1 产业经济 5.1.1 基本策略 5.1.2 关键规划资源与任务分析 5.1.3 分项规划方案 5.2 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 5.2.1 基本策略 5.2.2 关键规划资源与任务分析 5.2.3 分项规划方案 5.3 景观生态 5.3.1 基本策略 5.3.2 关键规划资源与任务分析 5.3.3 分项规划方案 5.4 绿色交通 5.4.1 基本策略 5.4.2 关键规划资源与任务分析 5.4.3 分项规划方案 5.5 能源综合利用 5.5.1 基本策略 5.5.2 关键规划资源与任务分析 5.5.3 分项规划方案 5.6 水资源综合利用 5.6.1 基本策略 5.6.2 关键规划资源与任务分析 5.6.3 分项规划方案 5.7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5.7.1 基本策略 5.7.2 关键规划资源与任务分析 5.7.3 分项规划方案 5.8 绿色建筑 5.8.1 基本策略 5,8.2 关键规划资源与任务分析 5.8.3 分项规划方案 第6章 方案优化、规划实施与实施评价 6.1 情景分析与方案优化 6.1.1 绿色低碳技术与技术评价 6.1.2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 6.1.3 情景方案的再评价与综合行动路线 6.2 指标体系与规划实施 6.2.1 规划指标体系 6.2.2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解应用(一) 6.2.3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解应用(二) 6.3 规划实施评价 6.3.1 概念比较 6.3.2 评价框架 6.3.3 评价应用 第7章 补充案例 7.1 案例一:海南万泉乐城低碳生态专项规划 7.1.1 规划任务与低碳目标导控分区 7.1.2 分区导控重点指标与策略 7.1.3 减排效益与指标分解 7.2 案例二: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绿色生态专项规划 7.2.1 规划任务与目标 7.2.2 专项规划方案重点 7.2.3 行动计划与成本效益 7.3 案例三:苏州高新区绿色生态专项规划 7.3.1 资源综合评估与基本判断 7.3.2 规划建设策略组织 7.3.3 数字化分析手段的运用 附彩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