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多层交换技术(理论篇)

多层交换技术(理论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中 图 价:¥40.8(8.2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多层交换技术(理论篇) 版权信息

多层交换技术(理论篇) 本书特色

1.依托厂商真实的园区网工程项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构建多层交换的园区网工程施工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多层交换网络中的交换知识和专业技能。 2.体系完整、紧跟行业新技术。 3.开发团队主要来自院校教师和厂商的工程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多层交换技术(理论篇)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数通厂商园区网工程项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园区网工程施工中需要掌握的多层交换技术,包括园区网络多层交换技术、多层交换中的VLAN技术、使用RSTP实现网络快速收敛、使用MSTP增强网络弹性、部署VRRP实现网关冗余、使用链路聚合增加链路带宽、使用DHCP实现动态编址、快速检测以太网链路故障、使用VSU技术实现网络高可靠性以及交换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多层交换技术(理论篇) 目录

单元1 园区网络多层交换技术概述 1
1.1 认识园区网络 2
1.2 智慧园区网络 4
1.3 园区网络的架构 5
1.3.1 园区网络的三层架构规划 5
1.3.2 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的大二层架构 8
1.4 园区网络交换技术 10
1.4.1 二层交换技术 10
1.4.2 三层交换技术 12
1.4.3 第四层交换技术 15
1.5 网络实践:一个智慧校园网规划设计 16
1.6 认证测试 25
单元2 多层交换中的VLAN技术 27
2.1 交换网络中的VLAN技术 27
2.1.1 交换网络中的广播和冲突 28
2.1.2 VLAN技术原理 29
2.1.3 802.1Q技术 31
2.1.4 接口链路类型 33
2.1.5 Trunk通信机制 34
2.1.6 Native VLAN 35
2.1.7 VLAN修剪 36
2.2 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37
2.2.1 使用SVI技术 38
2.2.2 使用单臂路由技术 39
2.2.3 单臂路由技术和SVI技术对比 42
2.3 特殊的VLAN技术 42
2.3.1 私有VLAN技术 42
2.3.2 超级VLAN技术 48
2.4 网络实践:使用Super VLAN优化IP地址 54
2.5 认证测试 57
单元3 使用RSTP实现网络快速收敛 59
3.1 交换网络中的环路 59
3.2 生成树协议 60
3.2.1 相关概念 60
3.2.2 BPDU报文传播消息 62
3.2.3 STP接口状态与定时器 63
3.2.4 STP选举 65
3.2.5 STP拓扑变更 69
3.2.6 配置STP 71
3.3 快速生成树协议 74
3.3.1 RSTP接口状态 74
3.3.2 RSTP接口角色 75
3.3.3 BPDU格式变化 77
3.3.4 RSTP链路状态及快速过渡机制 77
3.3.5 RSTP拓扑变更机制 78
3.3.6 RSTP和STP兼容 79
3.3.7 配置RSTP 80
3.4 认证测试 82
单元4 使用MSTP增强网络弹性 84
4.1 传统单生成树问题 85
4.2 认识MSTP实例 86
4.3 了解MST域 87
4.4 MSTP基本概念 89
4.5 MSTP接口 91
4.5.1 MSTP接口角色 91
4.5.2 MSTP接口状态 93
4.6 MSTP计算 93
4.7 配置MSTP 96
4.7.1 MSTP基本配置 96
4.7.2 配置MSTP负载均衡 100
4.8 网络实践:配置MSTP增强网络弹性 104
4.9 认证测试 109
单元5 部署VRRP实现网关冗余 111
5.1 VRRP应用背景 111
5.2 VRRP术语 113
5.3 VRRP技术 114
5.4 VRRP状态 116
5.5 VRRP选举机制 117
5.6 VRRP通告报文 118
5.7 VRRP基本配置 120
5.7.1 配置VRRP组 120
5.7.2 配置VRRP优先级 121
5.8 调整和优化VRRP 123
5.8.1 配置VRRP接口跟踪 123
5.8.2 配置VRRP抢占模式 125
5.8.3 配置VRRP定时器 126
5.8.4 配置VRRP定时器学习功能 127
5.8.5 配置VRRP认证 127
5.9 VRRP负载均衡 128
5.10 查看VRRP运行状态 130
5.11 网络实践1:配置多子网VRRP 130
5.12 网络实践2:实现VRRP均衡负载 133
5.13 认证测试 135
单元6 使用链路聚合增加链路带宽 137
6.1 了解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 137
6.1.1 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简介 137
6.1.2 链路聚合模式 138
6.2 LACP技术 140
6.2.1 LACP技术产生的背景 140
6.2.2 手工静态聚合 140
6.2.3 LACP聚合模式 141
6.2.4 LACP聚合模式之一:静态LACP聚合 142
6.2.5 LACP聚合模式之二:动态LACP聚合 144
6.3 配置链路聚合 144
6.3.1 配置静态聚合 144
6.3.2 配置动态链路聚合 146
6.4 网络实践:配置LACP动态链路聚合 147
6.5 认证测试 149
单元7 使用DHCP实现动态编址 151
7.1 DHCP应用背景 152
7.2 DHCP工作原理 152
7.2.1 DHCP地址分配 152
7.2.2 DHCP状态 155
7.2.3 地址释放 156
7.2.4 DHCP报文类型 157
7.3 DHCP中继代理 158
7.3.1 DHCP中继代理的应用 158
7.3.2 DHCP中继代理工作原理 159
7.4 配置DHCP服务器 160
7.4.1 配置地址池 160
7.4.2 配置地址租约 161
7.4.3 配置分配选项 162
7.4.4 配置静态IP地址绑定 164
7.4.5 配置Ping包次数 166
7.4.6 配置Ping包超时时间 166
7.4.7 配置排除地址 166
7.5 配置DHCP中继代理 167
7.6 配置DHCP动态获取地址 167
7.7 监视和维护DHCP 168
7.7.1 查看DHCP状态 168
7.7.2 清除DHCP信息 169
7.7.3 DHCP的调试与诊断 170
7.8 网络实践:配置网络中主机使用DHCP动态获取IP 170
7.9 认证测试 172
单元8 快速检测以太网链路故障 173
8.1 RLDP概述 173
8.2 RLDP工作原理 175
8.3 以太网设备链路故障检测 176
8.4 了解智能线缆检测技术 177
8.5 配置RLDP 178
8.6 RLDP技术实践 181
8.7 网络实践:使用RLDP防范链路故障 182
8.8 认证测试 186
单元9 使用VSU技术实现网络高可靠性 187
9.1 VSU技术概述 187
9.2 VSU技术原理 190
9.3 VSU虚拟交换链路 192
9.4 VSU组网拓扑技术 194
9.4.1 VSU拓扑结构 194
9.4.2 VSU拓扑变化 194
9.4.3 VSU设备外部连接 196
9.5 VSU热备份 197
9.5.1 VSU热备份原理 197
9.5.2 成员设备故障恢复 197
9.6 VSU双主机检测 198
9.6.1 基于BFD检测 198
9.6.2 基于聚合口检测 199
9.7 配置VSU 199
9.7.1 在单机模式下配置VSU 200
9.7.2 在VSU模式下配置VSU 204
9.7.3 配置双主机检测 206
9.7.4 配置聚合口流量均衡 208
9.7.5 从VSU模式切换为单机模式 209
9.8 网络实践:使用VSU技术实现网络的高可靠性 210
9.9 认证测试 216
单元10 交换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217
10.1 接口安全 218
10.1.1 接口安全概述 218
10.1.2 配置接口安全 218
10.1.3 配置安全地址绑定 221
10.2 ARP检查 222
10.2.1 ARP欺骗攻击 222
10.2.2 配置ARP检查 224
10.3 DHCP监听 225
10.3.1 DHCP攻击场景 225
10.3.2 DHCP监听原理 226
10.3.3 配置DHCP监听 227
10.4 动态ARP检测 229
10.4.1 DAI工作原理 229
10.4.2 配置DAI 230
10.5 保护接口 231
10.5.1 保护接口工作原理 232
10.5.2 配置保护接口 232
10.6 接口阻塞 233
10.6.1 接口阻塞工作原理 233
10.6.2 配置接口阻塞 234
10.7 接口镜像 235
10.7.1 镜像技术 235
10.7.2 配置接口镜像 236
10.8 风暴控制 236
10.8.1 风暴控制工作原理 236
10.8.2 配置风暴控制 237
10.9 STP安全机制 238
10.9.1 PortFast 239
10.9.2 BPDU Guard 240
10.9.3 BPDU Filter 242
10.10 网络实践:配置DHCP监听 244
10.11 认证测试 248
展开全部

多层交换技术(理论篇) 作者简介

汪双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系安徽建设院计算机专业教研室高级讲师,承担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岗位教学、实训工作。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高级技师,技能带头人。 本书邀请由来自学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教师和来自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的专业工程师队伍,组建校企合作团队,联合开发。本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坚持立足清远,对接产业,根据专业就业方向和“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按技术相关性特点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共同完成“工学交替、实境育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课程内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