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近思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近思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杨浩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0-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5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9.2(6.8折) 定价  ¥4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近思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版权信息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近思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本书特色

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传统经典 伴你一生 【卖点】 1. 本套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为经典的著作,以权威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2. 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3. 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 编辑推荐 1.“理学”入门,“四书”阶梯。《近思录》的选编者为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和吕祖谦,选编对象为理学界的宗师级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这本书篇幅短小,共14卷622条,却包涵理学思想的方方面面。朱熹说,“四书”是学习“六经”的阶梯,而《近思录》是学习“四书”的阶梯。《近思录》对“四书”的很多重要观点进行了解析和论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四书”。“四书”思想的“道”在孟子之后中断千年,一直到周敦颐、二程、张载的时代又重新接续起来,其主要内容就体现在《近思录》当中。 2.治学宝典,修身指南。周、张、二程对治学、修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学习要以圣人之道作为志向。书名中的“近思”二字,就是指从眼前小事做起。除此之外,还要认真阅读儒家经典,勤于思考,穷尽事理,迁善改过,反躬自省,体悟修行,全面提升自己的德行。通过仁爱、恭敬、致知等“内圣”工夫,改正耽于逸乐、猜疑、好利、固执、欲望等人们常犯的过错,进一步实现齐家、处世,并且治国平天下的“外王”理想。 3.版本权威,注解全面。底本选取南宋衢州学宫刻本杨伯嵒《泳斋近思录衍注》,此版本是现存*早的《近思录》刻本,内容完备,比较接近《近思录》原貌。本次注释,重点对其中难懂的字义予以注释,难认的字加以注音。对引用的《诗经》《周易》《尚书》等典籍的文字,说明出处,并予以解释。每一卷之前用题解的形式串讲了本卷的主要内容,方便读者参阅。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近思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内容简介

《近思录》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思想家朱熹,他精选了北宋重要思想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中的六百余条文句编辑而成,全书分为十四卷,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介绍的哲学思想、为学次第、读书方法等,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钱穆先生曾说:“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足见其重要性。我们将《近思录》作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的一种来进行选题立项,其读者范围定位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作为普及文本,我们会按照“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体例,对全文每一卷添加题解、注释、译文,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近思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目录

前言

朱熹序

吕祖谦序

卷之一(凡五十一条)

卷之二(凡百十一条)

卷之三(凡七十八条)

卷之四(凡七十条)

卷之五(凡四十一条)

卷之六(凡二十二条)

卷之七(凡三十九条)

卷之八(凡二十五条)

卷之九(凡二十七条)

卷之十(凡六十四条)

卷之十一(凡二十一条)

卷之十二(凡三十三条)

卷之十三(凡十四条)

卷之十四(凡二十六条)


展开全部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近思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节选

卷之三 【题解】 朱熹论此卷纲目曰:“格物穷理。” 叶采曰:卷三致知:此卷论致知。知之至,而后有以行之。自首段至二十二段,总论致知之方。然致知莫大于读书,二十三段至三十三段,总论读书之法。三十四段以后,乃分论读书之法,而以书之先后为序。始于《大学》,使知为学之规模次序;而后继之以《论》《孟》《诗》《书》;义理充足于中,则可探大本一原之妙,故继之以《中庸》;达乎本原,则可以穷神知化,故继之以《易》;理之明,义之精,而达乎造化之蕴,则可以识圣人之大用,故继之以《春秋》;明乎《春秋》之用,则可推以观史,而辨其是非得失之致矣。《横渠易说》以下,则仍语录之序,而《周官》之义, 因以具焉。 本卷讨论致知的方法。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总的致知方法。主要有两点: (一)要勤于思考。学问来源于思考(3.6),如果思考确实有收获, 内心就会充满喜悦,气力也会非常充沛(3.4)。沉下心来默默体验,持久地玩索,自然会有所获得(3.7)。思考时间久了以后,智慧自然会产生(3.10)。人刚开始思考的时候,思绪混浊,时间久了,自然会明快起来(3.13)。发现自己与先贤有不同的地方时,不应该忽视,而应该深入去思考(3.2)。如果一个人思考问题到了不可言说的地方,就应该更加认真地辨别,才可以说是善于学习(3.22)。 (二)要穷尽事物的道理。凡是一件事物上就会有一件事物的道理, 所以需要穷尽其中的道理(3.9)。事物与自己都是一个道理,明白了这个,就明白了那个(3.12)。知道之后才能够有所实行(3.8)。需要沉潜下来研究,才能够有所成就(3.18),不可以粗心(3.19)。 二、具体的读书方法。如果不读书的话,义理终究是看不明白的(3.74)。凡是阅读文字,首先要理解文字的字面意义(3.23),不可以拘泥于文字的字面意义,也不可以完全背离文字的字面意思(3.26)。要把内心放平和,才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3.25)。凡是解释经文,解说不同并没有什么妨碍,但要紧地方的解释不可以不相同(3.32)。书不必看得太多,但是要明白书中的精华(3.33)。阅读之后,还要仔细去思考如何有所作为(3.30、3.31)。儒家的经典需要不断反复地去领会(3.76), 读书要尽量背诵(3.75)。 三、阅读各类儒家经典要注意的方面。初学增进德行,首先要阅读《大学》,其他的书没有比《论语》和《孟子》更为重要的(3.34-3.42)。此外,《诗经》(3.43-3.46、3.72)、《尚书》(3.47、3.73)、《中庸》(3.48、3.77)、《周易》(3.49-3.60、3.70)、《春秋》(3.61-3.65、3.78)、《周礼》(3.71)都有特定的学习内容与方法。阅读史书的时候,也建议采用特别的方法(3.66-3.69)。 3.1  伊川先生答朱长文书曰①: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②,孟子所谓“知言”是也③。心不通于道,而较古人之是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使时中,亦古人所谓“亿则屡中” ④,君子不贵也。⑤ 【注释】 ①朱长文(1039—1098):字伯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于“六经” 皆有辨说。著有《乐圃文集》。 ②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 ③知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意谓“什么叫作能够辨析他人言辞?”“偏颇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盲点;过度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缺点;邪僻的言辞,我知道它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知道它的困境。” ④亿则屡中:语出《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意谓端木赐不安身立命偏偏去经商,而货财不断增加,瞎猜而常常能猜中。亿,通“臆”。中,正中,料事总是能与实际相符。 ⑤按:本条见《二程文集》卷九。 【译文】 程颐给朱长文的书信中说道:心与圣人之道相通,然后才能辨别是非,就好像拿着秤去称东西,才能知道事物的轻重,这就是孟子所谓“能够辨析他人言辞”的意思。如果心不能与圣人之道相通,而想要评价古人的是非,就好像不用秤而想要衡量事物的轻重一样,竭尽了眼力,耗费了心思,即便有时猜对了,也不过是古人所说的“瞎猜而每每能猜中”的意思,这并不是君子所看重的。 3.2  伊川先生答门人曰:孔孟之门,岂皆贤哲,固多众人。以众人观圣贤,弗识者多矣,惟其不敢信己而信其师, 是故求而后得①。今诸君于某言,才不合,则置不复思,所以终异也。不可便放下,更且思之,致知之方也。② 【注释】 ①求而后得:语本《孟子·尽心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意谓追求就会得到,放弃就会失去,这说明追求有益于获得,因为追求在于自己的努力。 ②按:本条见《二程文集》卷九。 【译文】 程颐回答门人的信中说道:孔子与孟子的弟子,难道都是贤明睿智的人吗?当然更多的是普通人。以普通人的角度去观察圣贤,不理解的地方会有很多,只是他们不敢相信自己而愿意相信老师,所以通过追求而后能够获得。现在你们对于我说的话,有不同的地方就放在一边,不再去思考,所以*终还是不同。不可以把不相同的地方放下,而应该深入去思考,这就是推极知识的方法。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近思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简介

1.原著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精于《易》理,为宋代理学创始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极力阐发儒学传统,为理学创始人之一。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等。 程颢(1032—1085),字伯淳,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为程颢之胞弟,世称伊川先生。程颢与程颐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程颢代表作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代表作有《周易程氏传》《经说》。 2.选编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代表作为《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朱熹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以“二程”为核心的理学思想,建立了逻辑严密而又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被后代尊奉为官学,称为“朱子”。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开浙东学派之先声,学者称东莱先生。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3.译注者:杨浩,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著作有《孔门传授心法——朱子的解释与建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