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24cm 页数: 456页
本类榜单:外语销量榜
中 图 价:¥58.8(6.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668899
  • 条形码:9787542668899 ; 978-7-5426-688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本书特色

本书主题“悠悠我思”采自《诗经》中的《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此处不写相思之苦、艳羡之情,只在字符层面借以托义:在学术探求中的上下思索和回顾与瞻望中的思想印痕。本论集分别辑录德语学科文学、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研究与区域和国别研究等类别的学术论文,同时兼收瑞典语学科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少量文章;作者包括学科在编师资、荣退师长和部分博士生;论文主体系作者自采,小部分德语系荣退老教师的论文,选移自已由德语系编辑出版的四辑《日耳曼学论文集》;论集两卷间栏目相近,编辑体例整体一致,只在主题、视角与观点间求取差异和丰富。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内容简介

本书意在精要展现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前辈学者的科研成果、在岗德语和瑞典语教师的学术成绩与德语学科博士生的学习心得, 在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之间, 在德语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深化乃至跨学科研究的拓展之间, 约略呈现上外德语研究的历史风貌、彰显德语学科几代学人可贵的的学术追求和博士生同学的学术努力, 同时展示瑞典语学科独特的学术姿态。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目录

文学研究 在实践中追求《浮士德》简析 《浮士德》:歌德的人生自白 歌德在中国 荷尔德林诗歌创作中的和谐思想 父亲为何不去刺杀暴君,却刺死自己的女儿评莱辛的《爱密丽亚·迦洛蒂》 从心灵黑洞走向现实荒原——感受黑塞小说中的创伤记忆之 自我救赎 试论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中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窗之惑——试论卡夫卡小说中的“窗”之隐喻 现实主义的范例——贝歇尔长篇小说《告别》读后感 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中的方言运用与集体身份 “我”在伊万和马利纳之间的双重生活 记忆·遗忘·救赎——解读克里斯塔·沃尔夫的自传体小说 《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衣》 触不到的美——浅析《我与卡明斯基》和《阳光下》中的艺术家 形象 解开缠绕个性的纽扣——论伊尔莎·艾兴格的经典广播剧 《纽扣》 《世界文学》(1953—2008年)中的德语翻译文学初探 浅析中篇小说在德语文学史中的发展历程 理想化的礼仪之邦——启蒙时期德语文坛的“中国”形象考辨 审美与历史:文学史悖论与文学史撰写 基于版权保护的获诺奖德语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 Brechts Rezeption auf der chinesischen Bihne Medialitit der Emotionalitat.Zur Liebesbriefepisode im,, Willehalm von Orlens" 德语教学法与德国教育研究 水平测试的命题、评改和反馈机理探讨 德语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检视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竞争与趋同、融通 与交叉 以企业创新为导向的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管理 Das Germanistikstudium in China in der Expansion 语言学问题研究 话语的同义素现象 关于词典长词条的思考 汉德语对比刍议 跨文化交际与国别区域研究 我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外语教育的四十年不解之缘 德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以巴登—符腾 堡州为例 法西斯主义是封建专制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复辟 名利双收的德国教会 略谈瑞士的全民国防和直接民主 试析瑞典入欧后的政治组织形式之变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瑞典福利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试析郭士立于在华传教活动中的身份建构与身份冲突 侨易路线:青年凯泽林的异文化漫游与哲学志向之形成 Kreditfinanzierung versus Anleihefinanzierung Wettbewerb und Regulierung im Mobilfunkmarkt Chinas vor dem Hintergrund der 5G-Einfihrung
展开全部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节选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汉斯·彼得·加斯特尔出生在一个生活优越、正派规矩的家庭。汉斯的父亲是农民出身,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致仕。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效忠皇上,这使汉斯的父亲当上了巴伐利亚首席检察官。汉斯的父亲青云直上,他成家立业,并在结婚后不久建立家谱。汉斯的父亲为能给家史写上光彩的一页而感到十分自豪。汉斯的父亲执意将儿子培养成继承己志、光耀门庭的人,他千方百计地不让这个独生嫡子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  但是,汉斯与父亲的意愿和希望背道而驰。汉斯在学校里同一帮调皮捣蛋的少年交上朋友,他经常逃学、胡闹、逃避考试,他的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汉斯在家里偷外祖母藏在旧式小柜中的金币,并喜欢同遭到父亲鄙视的克萨韦尔(父亲的好友博内特少校的马弁)待在一起,他甚至帮克萨韦尔铲马粪。汉斯看不惯父亲的举止和待人接物的方式。  早在孩提时代和念小学时,汉斯就从日常生活中觉察到父亲的虚伪。汉斯经常用好奇的眼光观察父母的一言一行并反复思考,*终他对这些言行产生了怀疑。汉斯越来越感觉到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和资产阶级的傲慢。汉斯看到他的同学、缝衣匠的儿子哈廷格尔只能啃干面包,而他自己则能吃夹香肠的面包。汉斯的父亲和母亲经常手拉着手,相互昵称“贝蒂”和“海因里希”。有一天,汉斯突然发现,父母双双恶语相向、视同仇敌,父亲竟以死威吓母亲,而这仅仅是因为父亲在外出旅行期间没有收到母亲的信。汉斯暗地里管父亲叫“贪吃芦笋的大王”。  小汉斯特别感到刺耳的是,大人们见面时都改变腔调,“用假嗓音说话”。有一次,汉斯随父亲去老家乡下,他们路遇一名伐木工人,父亲用假嗓音称伐木工人为“你”,这是阿谀奉承以讨好伐木工人。伐木工人同样用假嗓音以“好心的老爷”和“您”作答,这使父亲感觉很舒服。在家里,汉斯发现母亲也用假嗓音和女佣克里斯蒂内说话。缝衣匠哈廷格尔在接待顾客——尤其是接待军官顾客——时,也用假嗓音说话,甚至连教师也不例外。汉斯心想:“要是大家都不用假嗓音说话,不搞虚伪一套,说不定大家就要相互打起来,就要像俄国那样爆发一场革命[……]大家都在搞虚伪一套,自欺欺人[……]唯一的目的在于,蒙着眼睛混世度日。”  尽管父亲对汉斯严加管束,但汉斯还是三天两头去找克萨韦尔,他宁愿听克萨韦尔拉手风琴,也不愿待在家里听父亲、邮政总局局长诺伊贝特和少校博内特的三重奏。汉斯特别讨厌这组三重奏,讨厌“臭畜牲”(诺伊贝特),讨厌他们热烈地谈论“裸体文化”。汉斯喜欢同克萨韦尔坐在一起,小口细嚼马弁的面包,并毫不掩饰地对马弁说:“真好吃!克萨韦尔先生,干杯!”面包似乎比家里的珍肴美点可口得多。汉斯承认:“在家里,再好吃的东西也有一股怪味,吃在嘴里,仿佛满口全是家里的晦气,使我倒胃口。我担心父亲会问学习成绩,芦笋汤里就带有这种恐惧。烤兔肉里搀杂着悄悄偷视的眼神。用调羹吃苹果酱,我也害怕一撒谎脸就会发红[……]每顿用餐我都要听一大堆气势汹汹的禁令:‘注意!别大声咀嚼吞咽!,‘注意!别把台布弄脏!“注意!要用餐巾擦嘴!’‘注意!大口吃东西时不可以说话!’”一个小孩竟然连日常在家同父母进餐都不能自由自在!同法律顾问家的使女克吕欣接触也被汉斯的父亲视为有失身分,他禁止汉斯再这么做。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促使汉斯讨厌家庭,特别是讨厌父亲。汉斯在家里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慰藉。  然而,如果读者认为《告别》仅仅是描写了汉斯或加斯特尔的家庭生活,那未免就过于天真了。《告别》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主人公汉斯的青少年时代正好是上世纪初的那14年,即所谓的“金灿灿的威廉时代”。《告别》从不同的侧面清楚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汉斯的个人命运、成长道路和人生抉择,都同这个时代的种种典型人物形象(如文职人员、军官、工人、学生、女侍者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仍以汉斯的父亲为例。作为忠于皇帝和维护当时社会制度的官员,汉斯的父亲也意识到了时代的弊病,意识到了德国及整个世界的面貌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汉斯的父亲对社会民主党人恨之入骨,因此他谆谆告诫儿子切不可同社会民主党人来往。  ……

悠悠我思——西索德语研究七十掠影 作者简介

  陈壮鹰,教授、博士(瑞士伯尔尼大学德语文学博士学位),上外一级学科骨干,博士生导师。上外德语系主任,上外德国教育科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外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优秀研究生论文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评审专家,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2022),担任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及文学理论、德语诗韵学、德语国家诗歌研究、德汉同声传译。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10部,主编教材3部,主持上海市及教育部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国际合作项目2项。曾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谢建文,1984年和1996年分获武汉大学文学学士与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学位。9次赴德国海德堡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党总支书记兼系常务副主任,上外一级学科骨干,全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暨教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译研网德语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教育部多个类别通讯评审,多家学术期刊编委或通讯评审,武汉大学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现当代文学与文学理论。完成所主持或独立承担的校级、上海市、教育部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现参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项目总协调人兼子课题负责人),主持上海市哲社项目和其他类别项目计6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编著4部(主编/副主编)和文学译著6部(含合译),发表书评、科技论文译文等42篇,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8篇为人大复印《外国文学研究》等全文转载或收录。曾获“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