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24cm 页数: 309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73.5(7.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67079
  • 条形码:9787520167079 ; 978-7-5201-670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辑总第34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深入研究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进行了诠释、世界观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本书对于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政治经济学及政治哲学批判、马克思资本权力思想论纲、再思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话语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目录

本辑特稿
领导干部要学好哲学、用好哲学(上) 王伟光/3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关于信仰信念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下) 李德林/33
重审“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互释 倪寿鹏/45
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政治经济学及政治哲学批判 涂良川/56
马克思资本权力思想论纲 董彪/70
再思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陈永盛/7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话语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 张丹/89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
《哲学的贫困》的当代实践启示 杨洪源/101
当代西方学者语境中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闫培宇/112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再审视——《反杜林论》新解读的意旨与思路 赵悦/125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 冯颜利 严政/141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性与马克思的“合理的辩证法” 毕芙蓉/153
如何建设核心价值观——对国外相关经验的概述及思考 周丹/164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研究 叶远涛/175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新时代条件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演变 蓝江/189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重要范畴的本质剖析及逻辑建构
——碎片·符号消费·交往·专业化 欧阳英/203
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 卢斌典/223
阿尔都塞对辩证唯物主义的重构及其理论困境 范春燕/234
阿玛蒂亚·森的正义理念 贾可卿/245
霍耐特的历史唯物主义 翁少龙/257
试论本雅明神秘学思想的源头及其历史唯物主义化 李文洋/271
小生产者意识形态解析——以卢梭文本为中心 陈犟将/284

专家反馈
大家小书开卷有益 赵剑英 王斌/30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稿约/308
展开全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节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第三,现实存在的问题。必须承认,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并没有很好解决人们的精神支柱问题。相反,一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于这些问题怎么看,必须有辩证思维。我们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主义无可厚非,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属性。当国有企业甚至政府成为市场的主体后,容易给人留下这些主体借助垄断地位与民争利的印象,而政府在老百姓的眼中,是正义、公平的化身。市场交换作用的机理,使人们的逐利性、等价交换意识不可避免地泛化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甚至渗透到公共服务部门,由此导致权力寻租现象。处在市场条件下的人们,通常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谋求利益*大化,并认为这是正确和道德的。思想变得更加务实,而这背后寄托的是对个人利益的满足和对生活状况改善的期待。这种整个社会的大氛围,使得一些人虽然承认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崇高性,但也认为共产主义过于遥远,不能给自己带来眼前的实际利益。信仰的现实价值性与理想的超越性出现了脱节,当理想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未来时,人们就将目光投注于世俗生活的平凡满足上。  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使公平和效率得到更好的体现。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先富带后富,*终实现共同富裕。这种目标的预设与实际情况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贫富差距、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人民群众反映还是比较多的。如果改革的红利不能惠及大多数人,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不出来,人们自然会产生“我们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惑。这正是不少人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不够坚定和纯洁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问题,对人们的信仰信念产生极大的冲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的,信仰的危机折射的是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危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党性修养,贪欲极度膨胀,在糖衣炮弹、金钱美色面前当了俘虏。从这些年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看,他们的思想轨迹与行为变化是相向而行的。从思想上看,他们的思想一般都经历了从困惑、迷惘到放弃、背叛这样一个变化轨迹。思想的蜕变导致行为的失控,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那些在老百姓眼中被视为共产党精英的人都不再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了,一般官员和普通群众又怎么能相信呢?中国社会的传统,就是人们的感性往往重于理性,特别是在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有些道理的遵守要靠强势群体、社会精英来做示范,因为在老百姓看来,他们是社会的引领者,道理的阐释者,理应带头践行。如果这些人都不相信,甚至搞腐败,言言不一,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对广大普通人来说,不仅仅是个不认同的问题,更认为是一种政治欺骗,思想愚弄,对精神层面的杀伤力更大,又怎么能够让他们把理性信念立起来呢?  另外,有不少人认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现状,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一味高调是不合现实的。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被认为是一种左的表现。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氛围中,有的人也自觉不自觉地放低了标准,使得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物质化的倾向。应该看到,一个人信仰的确定,既是社会对个人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也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的社会权威形象,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创造的,如果三者之间对人们的规范要求和价值指导出现了分歧、对立甚至冲突,社会权威形象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约束力便随之降低,这种降低和弱化也是造成部分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信仰信念丧失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四,传统文化的缺陷。传统文化惯性很大,我们经常在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思想营养和精神资源,其家国情怀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神圣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很重要的一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均贫富,等田地”等思想相契合。但传统文化又有很多糟粕,在信仰问题上,传统文化就有其模糊性、实用性的缺陷。自孔子以来,就培养出一种深厚的“实用主义”精神,重实际而轻玄想,崇现实而抑超越,同西方学以致知不同,我们是学以致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对鬼神问题也就是“彼岸世界”,采取的是一种悬置的态度。受此影响,国人缺少一种刨根到底,永不休止的探索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坚定信仰必不可少的。与这种在终极问题上模糊处理的方式相一致,人们很容易把一些次终极性的东西当作终极性的东西来处理,这种信仰往往具有功利性的特点。灶王爷、财神、门神等由此产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靠撞大运企图获得实际需求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升职、赚钱、高考、生育、避祸、安全等,追求的都是实际利益,并不是心灵的追问。因为功利的目的而缺少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所以人们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工作生活中的进退得失,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作者简介

冯颜利,1963年生于湖南临湘。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等10多个高校的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平正义、文化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200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