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孟河医学源流论(新版)

孟河医学源流论(新版)

作者:蒋熙德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8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3(7.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孟河医学源流论(新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29418
  • 条形码:9787513229418 ; 978-7-5132-294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孟河医学源流论(新版) 本书特色

央视热播剧《老中医》现实版孟河医派学术精品!医者仁心《老中医》博施济众孟河派学术精品守初心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开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孟河中医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明末清初,费尚有弃官从医,定居孟河,开始了孟河费氏的医学事业。略晚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乾嘉年间,费士源以内科闻名。丁氏以儿科见长。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六世孙费伯荣、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百十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医事之盛。 费家以调治内伤杂病见长,马家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孟河医家在杂病、外疹方面的突出建树,使孟河医家的声名大扬。从清道光、咸丰年间起至清末民初,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发展。沙石安迁镇江大港,巢崇山、费绳甫、丁甘仁迁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孟河医道之盛,医家辈出,正如丁甘仁在《诊余集》序中所说:“吾吴医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当时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帝国主义侵略日趋猖狂,祖国文化倍受摧残,传统医药学更不例外,孟河医家的崛起,增添了医学的活力,起到了鼓舞自强的作用,这是孟河医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孟河医家,极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由他们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费家具代表性的大家是费伯雄(1800-1879年)、费绳甫(1851-1914年)祖孙两人。伯雄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他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绳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上海。 马家原以疡科名者数世,至马培之(1820-1903年)呼声极高,影响极大。1880年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名声大振。宫廷里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较著”的声誉。从此以后;马培之被称为“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 巢家是在两地先后成名,即是巢崇山(1843-1909年)、巢渭芳(1869-1927年)二人,巢崇山在上海行医50余年,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犹为独到。巢渭芳系马培之学生,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一生留居孟河,业务兴旺,名重乡里。 丁家医学造诣较深的是丁甘仁(1865-1926年)。他从马文植学,能兼蓄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为上海一大名医;因创立中医专门学校,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称颂。

孟河医学源流论(新版)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以“孟河医派”为线索的一段中国医学发展史。原作者Volker Scheid(中文名蒋熙德)以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历时八年,研究和撰写了从明清、民国直至近代,江南地区“孟河医派”的发展、繁荣、衰落以及在新中国的衍变。实际是中医学在17世纪至20世纪在江南地区的发展、演变的一段缩影。这一段如此完整的医学历史是我国学者迄今尚未揭示的。

孟河医学源流论(新版) 目录

引言
中医及传统问题中医及传统问题
西方人想象中的传统
不断发展的传统
研究活传统
学派

**部分
封建帝制末期:家庭、谱系和社会关系
**章 封建帝制末期中国的经济与社会
常州、武进、孟河简史
江南经济、社会与文化
江南谱系与社会网络
第二章 封建帝制末期的儒家医学传统
阶段划分:宋代以前的传统医学
传播王朝慈悲
儒医
儒家医学与政治化身份
明清时代的儒医
回归正统
个人兴趣与创新
清代末期的医学领域
武进县的优秀医术
第三章 孟河医学的起源
起始期
巩固期
繁荣期
沙氏家族
马氏家族
跨地区网络
第四章 孟河医学的繁荣
费伯雄(1800-一1879)
马培之(1820-一1903)
巢氏谱系
主导网络与优势策略
医疗领域的理想与现实
阶层、声誉和成为医者的努力
个人、家族与谱系:竞争与合作
第五章 孟河医学的东传
费家:尽量保证家族内传承
马家:学徒身份与当地网络
余氏家族
巢氏家族
从谱系到网络
第六章 费伯雄与孟河医派的发展
中医派系及其精湛的医术
孟河医派的起源
寻找可靠性:费伯雄的医醇
可靠性的实质
孟河医派的风格
从个人风格到地方性医学

第二部分
“中华民国”:籍贯、国粹、新旧时代分水岭
第七章 近代初期中医在上海的发展
家族传统、医学流派、旅居上海的医生
在上海的中医社会组织
籍贯、身份、现代化
第八章 民国时期中医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起因
机构的现代化及其与过去的关系
创建国医
中医与科学、现代的结合
中医现代化的个人观点:四个人的传记
人物和思想系谱
第九章 丁甘仁和孟河医派的诞生
开始阶段:]820-1890
早期的上海生涯:1890-1905
名医、商人和教师:1905一1916
中医现代化和关系政治:建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从慈善团体到中医医院
孟河医派的创立
开创一支新的医派
政治性的联合
第十章 后丁甘仁时期的丁氏医学
丁仲英(1886-1978)
丁济万(1903-1963)
丁景源(1930一1995)
从全球网络到全球医学
丁济华(1909一1964)
丁济民(1912一1979)
丁济南(1913-2000)
孟河医学的结束?
第十一章 丁氏医药的传承和变迁
丁甘仁的医学
丁氏医家开方风格:四个病例的研究
摒弃家族传统:丁济南的医学
风为百病之长
丁氏医学和儒医传统

第三部分
当代中国:新中国中医传统的传承、铭记和重建
第十二章 中医的制度化及不同见解重7
艰难开端:1949一1953
传统中医组织机构的设立:1954一1966
中断:1966-1976
持续发展:1977一1989
政治关系网
走向现代:1989年以后
第十三章 继承传统、发展中医和提高自身修养
程门雪:发扬传统但不盲从现代化
中医作为自我修养的项目
中医改革
中医之道
秦伯未:教育改革中医传统
章 次公:根植传统土壤的革命者
传统的结束?
第十四章 武进中医的铭记
孟河流派怎样成为武进中医的代表
被遗忘的吴家
吴家中医
打破传统的行医方式
差点被历史湮没的钱派
谢观因何出名却未能随心所愿
传统与社会回忆

重温传统流派
孟河医派发展的新篇章 中文版《孟河医学源流论》之后记
展开全部

孟河医学源流论(新版) 作者简介

Volker Scheid德国人文学学者、汉学家、中医,有三十年以上中医临床。他也是伦敦Westminster大学,Integrated Health学院的资深研究员。2000年他得到Wellcome医学史基金会的赞助,来中国做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历时七年余完成“孟河医学源流论”一书,英文书名“Currents of Tradi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1626-2006 ” 西雅图Eastland 出版社。而“孟河医学源流论”是该书的中文名。Volker也是“Chinese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China: Plurality and Synthesis”的作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