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作者:颜新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9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56292
  • 条形码:9787513256292 ; 978-7-5132-562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本书特色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分为三部分:一、孟河医派源流,包括医派的形成、代表人物、学术特点、脾胃病证治特色、“轻可去实”用药特色探析;二、脾胃证治,涉及中医对脾胃的认识、脾胃学说的发展、代表医家脾胃证治特点及发展、常用方药选析;三、医案医话精选。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一、孟河医派源流,包括孟河医派的形成、代表人物、学术特点、脾胃病证治特色、“轻可去实”用药特点。二、脾胃证治,涉及历代医家对脾胃病的认识、孟河医派各医家的脾胃证治特点。三、医案医话。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目录

孟河医派源流
一、孟河医派的形成
(一)地域特点
(二)历史渊源
(三)时代背景
(四)后世影响
二、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
(一)孟河费氏
(二)孟河马氏
(三)孟河巢氏
(四)孟河丁氏
三、孟河医派的学术特点
(一)师古不泥,不拘门户
(二)博采众长,寒温兼容
(三)辨证用药,轻可去实
(四)内外皆精,治法灵活
四、孟河医派脾胃证治特色
(一)内伤杂病,调补脾胃
(二)调畅气机,重视升降
(三)和缓醇正,轻以去实
五、孟河医派“轻可去实”用药特色探析
(一)对“轻”的理解
(二)对“实”的理解
(三)“轻可去实”用药风格形成的原因
(四)“轻可去实”的现代意义
……

脾胃证治
医案医话精选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节选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一、孟河医派的形成  (一)地域特点  唐元和年间,常州刺史孟简为分流漕运、发展农业,主持开通了一条运河,全长24公里,南与苏州、杭州相连,北与镇江、扬州相接。后人为纪念孟简的功绩,便把这条新开的河道称为“孟河”,千百年来沿用至今。在江苏南部的武进区北(现属常州新北区)有一个小镇,镇依河名,便称孟河镇。孟河镇北临长江,是常州市的西北“边陲”,地理位置条件独特,位于两座山之间,当地人有“东山对西山,两山夹一城”之说。从地形上看,小城两面的龙山和黄山犹如两条龙,而两山之间的小城就像是一颗明珠,因此占卜家把孟河的地形与地理位置形容为“双龙戏珠”。  孟河医派的形成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孟河地处苏南和苏北的交通要口,又是江、浙两省联系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长江沿岸地区的重要水运线,在宋代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水陆交通运输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这里独特而又便利的水上交通优势,再加上富庶自足的经济,对当地而言,无疑在漕运商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文化信息的交流、人才的往来会集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时孟河的开通,使漕粮船只可以由此入江,分流了漕运,使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文化亦逐渐繁荣。至明清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南移与漕运的兴盛,孟河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成为“吴文化”的核心地带。正如《大学衍义补·卷二十四》所云:“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之十九也。考洪武中,天下夏税秋粮以石计者总二千九百四十三万余,而浙江布政司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苏州府二百八十万九千余,松江府一百二十万九千余,常州府五十五万二千余。”  以孟河为代表的常州地区民生富庶,崇文重教,文风兴盛,文人辈出,至清代,先后涌现出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派团体,如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另外,还出现了十多位杰出的学术领袖、作家和诗人,如赵翼、黄仲则、洪亮吉、孙星衍、段玉裁、李宝嘉等,可谓名士辈出,学者迭现。  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明末清初,政界动荡,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思想影响下,孟河镇以儒从医者甚众,或承其家学,或受于师门,并且受儒学的影响,同业之间相互切磋,或阐发古典医籍之奥义,或下承诸子百家之说,逐渐形成了孟河医学流派。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条件、繁荣的漕运经济、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孟河医派的形成与核心医学思想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渊源  “孟河医派”的名称由丁甘仁次子丁仲英提出,他1927年在丁甘仁《喉痧症治概要·跋》中说:“吾乡多医家,利济之功,亘大江南北,世称孟河医派。”孟河医派的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葛洪医药的余绪。庐江左慈授《九丹液仙经》予葛玄,沛国人华佗传学于弟子吴普,吴普与葛玄素有交往。葛玄的孙子葛洪,承袭祖上衣钵,隐居茅山,用毕生精力汇集晋以前所能见到的医籍上千卷,辑成《玉函经》。是书虽佚失,但其精选本《(肘后备急方》和葛洪弟子陶弘景补缺成的(《肘后百一方》流传至今。《四库全书》评《肘后备急方》曰:“其书有方无论,不用难得之药,简要易明,虽颇经后来增损,而大旨精切,犹未尽失其本意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十三》)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所著的《食鉴本草》《怪疾奇方》,马培之著述的《青囊秘传》,巢崇山的《千金珍秘方》,丁甘仁的《外科丸散验方录》等书中都能找到《肘后备急方》的痕迹。  宋代,进士出身的常州名医许叔微著有《普济本事方》(以下简称《本事方》)一书,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该书秘藏本传给高僧荆山浮屠,再传到宦官罗知悌手中,而罗知悌则是元末名医朱丹溪的老师。朱丹溪特别珍视《本事方》,其弟子整理出版的《丹溪心法》即是仿照《本事方》内容而作,也是如今医案类著作的初始形式。后来孟河的医家吩咐学生将自己的经验、医案传抄留世,与许叔微当年的做法一脉相承。  ……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作者简介

颜新,女,1956年5月生,汉族,中国江苏丹阳人氏,祖父颜亦鲁为著名中医学家,父亲为首届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曾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现任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传承模式重点研究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学员,师从颜德馨教授。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学术流派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委第四届、第五届学位评审委员会学科组委员,同济大学中医学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学位评审分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兼教务长。执教之余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进行中医临床诊疗业务,对中医内科疑难杂证具有诊治心得。多年来致力于中医学术史和疑难杂证的研究,重视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术上推崇脾胃学说和气血学说, 强调辨证论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