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08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8.6(7.0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50818
  • 条形码:9787513250818 ; 978-7-5132-5081-8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本书特色

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成果集大成之作 张伯礼院士、李振吉教授主编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中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时至今日,其在重大疾病防治与建设健康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仍具有现实意义和重大价值。中医药之所以历久弥新,根本在于其具有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中医药理论一直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着中医药学术不断地进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医药理论也在不断进步,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的总结,时机业已成熟。《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一书系统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核心成果。几易其稿而成。 主编张伯礼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一直工作在科研、临床、管理、教学一线,既具有战略意识,又有很强的科研、管理和教学能力,中医药理论学术积淀深厚,临证经验丰富,为中医药界的领军人物。整个编写队伍由我国该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实力雄厚,认真、严谨。本书的出版对进一步传承与创新中医药理论具有里程碑意义,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社会效益突出。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由张伯礼、李振吉任主编,胡镜清任执行主编,王国强、王永炎、陈可冀、邓铁涛任顾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行业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以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理论问题和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传承创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主要涉及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方剂配伍与组分中药,冠心病中医治疗,新发传染病中医药研究,针麻镇痛,经穴特异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白血病中医药治疗,中医体质学说,肾本质研究,络病理论,糖尿病中医药治疗,退行性骨病的中医药治疗等24个专题。
本书系统总结了以上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核心成果。分绪论和24章阐述。绪论介绍核心成果总体概况,揭示传承创新的特点、规律和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作用。各章则从传承创新的研究摘要、历史沿革、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标志性成果、学术影响和转化应用以及结语等方面阐述。
特点及创新性:传统与现代结合,富科学性、原创性、优选性和实用性。
重要性及意义:本书从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着眼,抢先发售系统总结,填补了该领域的出版空白。可为中医药学术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有利于中医学理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必将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二、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及特点 (一)中医药学理论内涵 (二)中医药学理论特点 三、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的实践 (一)伟大的实践必将产生创新的理论 (二)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案例 (三)国医大师学术思想 四、文化自信与标准自立 (一)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当自信 (二)将文化自信转化为自觉、自立,以国际标准引领世界 上篇 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成果 **章 青蒿素研究 一、历史沿革 (一)疟疾——自古以来的全球重大寄生虫病 (二)中外对疟疾的防治 (三)越南战争与“523”任务 二、主要内容和标志性成果 (一)青蒿抗疟活性化学部位提取的突破 (二)青蒿素的发现 (三)青蒿素抗疟的临床验证 (四)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 (五)青蒿素衍生物的开发 (六)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制剂研发 (七)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 (八)青蒿素的其他功效研究 (九)青蒿的资源培育、青蒿素的细胞工程和人工合成 三、学术影响与转化应用 (一)我国原创的划时代的新型抗疟药 (二)学术影响力和产品走向世界 (三)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四)国内外大奖激励创新正能量 四、结语 五、获奖、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第二章 针麻镇痛研究 一、历史沿革 (一)古代论述 (二)研究背景 (三)存在的问题和科研思路 二、主要内容与标志性成果 (一)确认针刺具有镇痛作用 (二)针麻镇痛机制探讨 (三)针麻镇痛临床应用 三、学术影响与转化应用 (一)学术影响 (二)转化应用 四、结语 (一)针麻的优势 (二)针麻的不足之处和克服之道 (三)展望 五、获奖、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一)获奖 (二)代表性论文 (三)代表性著作 第三章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一、历史沿革 二、主要内容与标志性成果 (一)丰富发展血瘀理论 (二)创新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 (三)规范血瘀证临床诊断 (四)创建多种血瘀证模型及实验方法 (五)深化血瘀证实质 (六)创新发展活血化瘀治法 第四章 中医肾的研究 第五章 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第六章 中西医治疗骨折研究 第七章 中风病证治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第八章 砷剂治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第九章 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第十章 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 第十一章 中医体质学说 第十二章 扶正培本治疗肿瘤应用研究 第十三章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 第十四章 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十五章 醒脑开窍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第十六章 脏器纤维化的中医药防治理论与实践 第十七章 方剂配伍与组分中药 第十八章 分子生药学 第十九章 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 第二十章 道地药材传承创新研究 下篇 国医大师学术思想撷英
展开全部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作者简介

张伯礼,生于194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专家,全国名中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大新药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几十年来,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开展血管性痴呆(VD)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完成了第1例中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三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效应配伍理论和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关键技术;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倡导中药智能制造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奖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0项,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培养毕业研究生约260余名。所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荣誉。学风严谨,富于创新,形成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的突出特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贡献突出,成绩卓著。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1)、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等荣誉称号,获何梁何利奖(2006)、吴阶平医学奖(2015)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10)等荣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