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中 图 价:¥25.9(6.5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50382
  • 条形码:9787513250382 ; 978-7-5132-503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本书特色

世园会里学中医,直播精彩伴您行,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名家带你走进世园会”系列讲座暨“悦读中医名家讲堂”6月30日(周日)中午11:20在世园会生活体验馆盛大开幕。4场高端讲座接连开讲,好戏连台,为您提供一场中医药文化的饕餮盛宴! 养生之要在明理,一草一木见中医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中医很基本的养生知识,既有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等基础理论的讲解,又有天人合一等思想精髓的介绍,同时对不同体质、时辰、节气养生的要点也做了详细讲述,还选择了几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锻炼方法,体系完备,要点突出,对各种各样希望通过养生来促进健康的人群具有较大参考价值。通过阅读此书,能对中医养生有一个大致了解,增强对各种虚假养生信息的鉴别力,选择正确的养生方式,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目录

**章 中医药基本知识/1

阴阳五行/2

阴阳/2

五行/6

五脏六腑/11

五脏/11

六腑/16

气血津液/17

气/18

血/18

津液/19

经络/20

经络的含义/20

经络系统/21

经络的生理功能/23

健康状态/25

健康状态的分类/25

健康状态表征/27

健康状态要素/27

健康状态辨识/29

中医学病因病机/30

病因/31

发病/32

病机/33

第二章 中医养生基本理念/45

中医养生思想/48

天人相应/48

形神合一/51

动静互涵/56

正气为本/59

中医养生原则/62

协调脏腑,以平为期/62

畅通经络,调息养气/63

清静养神,节欲保精/65

综合调养,持之以恒/66

第三章 体质养生/69

平和体质/71

平和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71

平和体质的调理方法/71

气虚体质/73

气虚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73

气虚体质的调理方法/73

阳虚体质/77

阳虚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77

阳虚体质的调理方法/77

阴虚体质/82

阴虚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82

阴虚体质的调理方法/82

痰湿体质/87

痰湿体质的定义及特征表现/87

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87

湿热体质/94

湿热体质定义及表现特征/94

湿热体质的调理方法/94

血瘀体质/98

血瘀体质的定义及表现特征/98

血瘀体质的调理方法/98

气郁体质/103

气郁体质的定义及表现特征/103

气郁体质的调理方法/103

特禀体质/107

特禀体质的定义及表现特征/107

特禀体质的调理方法/108

第四章 时辰养生/111

时辰养生概要/112

时辰的概念/112

时辰与健康状态相关/112

时辰与脏腑经络/113

时辰养生要点/115

子时养生要点/115

丑时养生要点/118

寅时养生要点/121

卯时养生要点/124

辰时养生要点/126

巳时养生要点/128

午时养生要点/131

未时养生要点/134

申时养生要点/136

酉时养生要点/140

戌时养生要点/143

亥时养生要点/146

第五章 节气养生/149

概述/150

二十四节气/150

节气养生/151

节气养生各论/152

立春节气养生/152

雨水节气养生/155

惊蛰节气养生/157

春分节气养生/158

清明节气养生/160

谷雨节气养生/162

立夏节气养生/163

小满节气养生/165

芒种节气养生/166

……


展开全部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节选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临床的诊断和防治,并用以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1.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如水和火;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腹和背。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等。阴代表事物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等属性的另一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等。 ……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 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的保健活动。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作“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够懂得养生之道,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 人生于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人体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1.生气通天 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同样也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 中医养生特别重视保养人体正气、增强生命活力和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能力,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1. 正气是生命之根 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正气旺盛,是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经络功能正常、卫外固密的象征,是机体健壮的根本所在。因此,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护养人体正气。人体正气得养,脏腑功能协调,使机体按一定规律生生化化,则正气旺盛,人之精力充沛,健康长寿;正气虚弱,则精神不振,多病早衰。一旦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源泉断绝, 生命运动也就停止了。因此,保养正气乃是延年益寿之根本大法。 人体正气又是抵御外邪、防病健身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根本要素,疾病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正气充沛,虽有外邪侵犯,也能抵抗,而使机体免于生病,患病后亦能较快地康复。由此可知,中医养生所指的“正气”,实际上是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它包括了人体卫外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及各种代偿功能等。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故保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务。 2. 保养正气重在脾胃 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从人体生理功能特点来看,保养精、气、神的根本,在于保养脾胃。在生理上,脾、肾二脏关系极为密切,先天生后天,后天充先天。脾气健运,必借肾阳之温煦;肾精充盈,有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补养。要想维护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养脾胃至关重要。 (1)保精护肾固先天 肾之精气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全部过程。扶正固本,多从肾入手,为此古人反复强调肾之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衰老的速度。所以,历代养生家都把保精护肾作为抗衰老的基本措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密切关系。肾虚者可导致这些方面功能紊乱,并能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从而广泛地影响机体多方面的功能,出现病理变化和早衰之象。临床大量资料报道都表明,性欲无节制,精血亏损太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引起多种疾病、过早地衰老或夭亡。这说明重视“肾”的护养,对于防病、延寿、抗衰老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调养肾精的方法,要从多方面入手,节欲保精、运动保健、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药物调养等,通过调补肾气、肾精,可以协调其他脏腑的阴阳平衡。肾的精气充沛,有利于元气运行,增强身体的适应调节能力,更好地适应自然。 (2)调养脾胃护后天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 脾胃为水谷之海,益气化生营血。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强盛,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李东垣阐述“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思想,提出了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元气不充,则正气衰弱。李东垣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正说明脾胃虚衰正是生百病的主要原因,故调理脾胃、扶正益气也是预防保健的重要法则。 调理肾元,在于培补精气、协调阴阳;顾护脾胃,在于增强运化、弥补元气,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全身形、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

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科普读本中医教你学养生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作者简介

李灿东,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高等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WHO ICD-11传统医学项目专家组成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中医诊断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首席专家,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