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南天佛国——南诏大理佛教历史与文化(精)/李东红著
¥78.4¥98.0瘟疫之王:黑死病及其后世界(精装)
¥41.9¥69.8从未央宫到洛阳宫:两汉魏晋宫禁制度考论
¥65.0¥89.0木材美学(精)
¥105.0¥150.0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28.8¥48.0
艺术史丛书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09957
- 条形码:9787301309957 ; 978-7-301-30995-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术史丛书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本书特色
身为皇帝,乾隆如何平衡国事和家事?如何处理喜怒哀乐?又如何形塑自身的圣主明君形象? 作者以图像为切入点,辅以相关的诗文和史料,深入探析隆皇帝与其父亲、母亲、后妃、子孙等核心家庭成员的互动情形,及其对所藏艺术品的态度,借此呈现出乾隆皇帝内心的隐秘世界。
艺术史丛书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内容简介
乾隆皇帝是中国帝制目前很后一位盛世之君。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在清初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宗教、艺术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关他的记载,史不绝书。但是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内心深处主要的关切又是什么?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结合艺术史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借由相关图像和史料,从人性的角度和常理心,去观察和剖析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和他对待所藏艺术品的态度。作者细腻而深入地解读乾隆皇帝在处理以上种种问题时,心中可能经历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以及他很后的抉择和表现,据此勾勒出这位历史名君个人的内心生活与价值取向。
艺术史丛书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目录
导 论
**章 雍正与乾隆二帝“汉装行乐图”的虚实与意涵
一、雍正皇帝“行乐图”
二、乾隆皇帝“汉装行乐图”
结 语
第二章 乾隆皇帝对孝圣皇太后的孝行和它所显示的意义
一、雍邸时期
二、皇家生活
三、外出巡狩
四、南巡盛况
五、大寿庆典
六、徽号尊衔
七、家事国事
结 语
第三章 《心写治平》——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和相关议题的探讨
一、《心写治平》图卷的研究回顾
二、本图卷的画家与断代的问题
三、择列妃嫔画像的原则
四、孝贤皇后
五、继后乌拉那拉氏及其他
六、本画卷的图像意涵
结 语
第四章 从四幅“岁朝图”的表现问题谈到乾隆皇帝的亲子关系
一、关于四幅“岁朝图”的一些问题
二、四幅“岁朝图”的图像表现特色、相互关系和成画年代
三、四幅“岁朝图”图像的纪实性与意涵
四、乾隆皇帝与诸皇子间的亲子关系
结 语
第五章 乾隆皇帝与《快雪时晴帖》
一、《快雪时晴帖》的流传
二、乾隆皇帝与《快雪时晴帖》的互动
结 语
结 论
注 释
引用书目
图版目录
艺术史丛书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节选
二、四幅“岁朝图”的图像表现特色、相互关系和成画年代
首先,我们依次来看这四幅图在图像上的表现特色、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个别成画的年代。
1. 《岁朝图》
《岁朝图》(中野称《岁朝图B》)(彩图8;图4.1、4.5)所描写的是御园雪后,乾隆皇帝和两名宫女及九名孩童共处一庭院,而又各自专注于自己兴趣所在的生活片刻。所有的人物都身着汉装。图中的焦点放在乾隆皇帝(图4.5:1A)身上。他出现在画幅右侧卷篷式屋顶建筑物的廊下的两个楹柱之间。他的形体较他人为大,看起来相当年轻:脸呈瓜子形,面目清秀,鼻挺正,唇红,两边短髭,无须。
乾隆皇帝头戴一金束冠,冠上饰一红缨;身穿墨绿色镂金华袍,足登朱履;左手抱一红衣幼儿(图4.5:1B);坐在一张由满布疖瘤的奇木所做成的靠背椅中。他的前方地上,有一圆形铜炭火盆,他将双脚轻顶住火盆边沿。火盆旁,有一个穿着淡红色衣袍的童子蹲在地上,正在拨弄着盆内的炭火(图4.5:1C)。乾隆皇帝的目光垂视,他的注意力完全放在怀中的幼儿身上。那幼儿年约二三岁,身着红衣裤, 足穿蓝鞋,领戴金约,头戴小金束冠,上饰一红缨,样式与乾隆皇帝所戴者相同。由这种特殊的衣冠装扮,可知他应是皇子之一。幼儿在父亲怀中极不安分地扭动四肢,为要安抚他,年轻的父亲希望借着击磬(谐音“吉庆”)来引起他的注意; 于是,他右手执一小木槌,敲击了右侧一个孩童所持的戟上所悬挂的磬(图4.5: 1D)。清脆的声音,似乎引起了幼儿的注意;于是他循声伸出小手,想抓住声音的来源。以上这群以乾隆皇帝为中心的五人布局与身体姿态(包括乾隆皇帝身后的两名宫女),共同形成了一个“S”形的视觉动线,成为全图右半边人物群组的重心。
与此相对的,是在乾隆皇帝右前方的另外七个孩童的布局,和他们各自专注的活动。首先,是站在乾隆皇帝右手边的两个年龄较大的孩童(图4.5:1D),年约七八岁左右。站在内侧者,身材较高,他身穿蓝袍,右手搭放在他旁边身材较矮的孩童身上,状似亲密。后者身穿淡紫袍,左手持“戟”,戟上悬“磬”;右手弯到胸前,手中拿一印。两人头上,戴着与乾隆皇帝和红衣幼儿相同的金束冠与红缨装饰物。由他们的位置紧贴在乾隆皇帝身侧、头戴样式相同的冠饰及手上所持的戟磬和印信等图像特色,可证这两个孩童的身份极为特殊。他们应也是乾隆皇帝的皇子。
虽然身体站在父亲身侧,但两人的目光却各有专注。穿蓝袍者,望着画幅右下方玩炭火的孩童(图4.5:1C);而穿紫袍者,则远望着庭院中另一个孩童正要燃放鞭炮的紧张动作(图4.5:1E)。那孩童身穿靛蓝袍服,一手拿着冒烟的线香,伸臂指向立在地上的一枚红色炮竹,作将要点燃之状;而他的另一手则捂着耳朵,同时缩身向着廊下方向,似乎准备一点火就逃跑的样子。这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 令另外两个胆小的孩童吓得躲在廊柱的前、后观望(图4.5:1F):站在柱前的那个,紧张得放下了手中的花灯,双手作捂耳状;而站在柱后的那个,更害怕得缩身躲在柱后,只敢探出半个身子来看究竟。与此相对的,是院中另外两个胆子较大的孩童,他们若无其事地不为所动。其中一个穿紫长袍(图4.5:1G);他抱着一堆带穗的麦秸走进来。那些麦穗,象征“岁岁平安”的意思。另一孩童穿着粉红色长袍(图4.5:1H);他双手捧着一大盘水果,正从左上方另一个院子走进这个院中;他镇静地经过燃放炮竹的孩童身后,不为所动地向乾隆皇帝所在的地方前进。
明显可见,本图左下方这一组七个孩童的布列位置,呈现一个横“Y”字形的视觉动线,它的指向又将观者的眼光引导回乾隆皇帝身上。画家兼用中、西画法,极为精细地使用线条勾画和色彩晕染,描绘了人物、树石和建筑物的外形,讲求造形的精确,强调立体感和质量感。画幅上方中间区域,由右到左,依次钤有“八征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及“太上皇帝之宝”三印。可知此图作成之后,到乾隆皇帝八十六岁(1796)退位、身为太上皇时,一直是他*珍爱的作品之一。
《岁朝图》上并无画家姓名和纪年。聂崇正认为,本幅中许多人物造形和绘画风格,都与郎世宁和丁观鹏等六位画家在乾隆三年(1738)所完成的《雪景行乐图》(中野称《岁朝图A》)极为相近,因此判断此画应该也是由同一批画家在相同时间内作成的。[5]关于这一点,笔者的看法稍有不同,从乾隆皇帝脸部的表现特色来看:他的脸呈瓜子形,眉清目秀,鼻子挺直,唇红而丰,两边短髭,无须等,近似他在《雪景行乐图》(图4.2)和《乾隆皇帝大阅图》(彩图2;图4.6a)中所见。后两者分别作于乾隆三年(1738)和乾隆四年(1739),他二十八岁和二十九岁时,因此,从图像上来看,本图应当也作于此时前后。不过,再从文献上来看,笔者认为此图很可能是作于乾隆元年(1736)年底,因为《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一条记载:“乾隆元年十一月十五日,传旨:‘着唐岱、郎世宁、陈枚商酌画《岁朝图》一幅。钦此。’”又记:“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画完。”[6]由此可证,本幅《岁朝图》极可能是唐岱、郎世宁和陈枚等三人,在乾隆元年(1736)十二月二十五日所共同完成的。那时乾隆皇帝二十六岁。
本幅在四幅作品中,所呈现的人数*少,只有八组(图4.5:1A—1H),共十二人,人物及各种物象的描画也*精致。而且,有趣的是,我们将在以下看到,这八组人物图像似乎成为基本母题,类似的孩童形象重复在其他三幅中出现。只不过在不同图中,孩童的人数时有增减;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不同时间所作的画里,相关孩童的造形,似乎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些有趣的现象,不但显示《岁朝图》是这群作品的“祖型”,而且可以看出这四幅图有如一套连环故事画般,呈现了不同年份中的乾隆皇帝与他身边一些渐渐长大的孩童,以及新添的幼童们同享新春赏雪的天伦之乐。以下我们依序再看其他三幅。
2. 《雪景行乐图》
《雪景行乐图》(中野称《岁朝图A》)(图4.2、4.7)中,除了背景之外,本幅的内容、构图和人物图像,都类似《岁朝图》(彩图8;图4.1、4.5),但人物总数增为十四人。人物组群基本上类似《岁朝图》,计有乾隆皇帝和宫女二人(图4.7:2A),但孩童增为十一人,包括原来的那九个孩童(图4.7:2B—2H),及新添的孩童两人(图4.7:2I、2J)。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特定孩童的造形和位置, 已稍加以调整,因此,和前图相较之下,他们在这里呈现了年龄增加、体型变高, 且活动力较强的有趣现象。比如,此画中,站在乾隆皇帝右手边那一对搭肩与持戟的兄弟,比在前图中的样子长大了些。在《岁朝图》中的这两人,个子原来相差不多,身高都只到父亲坐姿的颈部左右(图4.5:1D)。但在本图中,两人的身高差距相当明显,而且都较前图所见长高了许多:身高都及于父亲坐姿的头部(图4.7:2D)。更明显的是,两人脸上的表情,比起《岁朝图》中所见那种稚嫩的神态,看起来沉稳且成熟了许多。现在的他们,已非童子,而是少年的模样了。更有趣的是,在《岁朝图》中所见原来坐在乾隆皇帝怀中的红衣幼儿(图4.5:1B),在此图中不但已经长大,而且不安于位地跑到了庭院前方(图4.7:2B),正好奇地看着其他两个孩童(图4.7:2I、2J)在玩堆雪狮。此图中的这两个孩童和堆雪狮的活动,都是《岁朝图》中没有的新增母题。以上十四个人物的位置布列,在整体上形成一个大的横“C”字形。此图右下角出现了画家人名和纪年:“乾隆戊午嘉平月奉敕,臣郎世宁、唐岱、陈枚、孙祜、沈源、丁观鹏恭画。”[7] 可证本幅是作于乾隆三年(1738)嘉平月(农历十二月),那时乾隆皇帝二十八岁。 3. 《岁朝行乐图》
《岁朝行乐图》(中野称《上元图》)(图4.3、4.8)中的背景场面,扩大成为前、后两个庭院。相对地,建物和人物的比例也缩小了许多,使得整个景观与观者之间的距离拉大。值得注意的是,此图中的人物造形和布局,与前二幅有相近处, 但也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此图中,除了明显沿用了大部分《岁朝图》中的人物图像外,他们的位置也遭到调动,而且孩童人数也添加了许多。此图中的总人数为二十人,分布在前、后两个院落中。前院中的人物(图4.8:3A—3H),大部分沿用了《岁朝图》的所有祖型(图4.5:1A—1H),但位置小有调动;*重要的是,某些特定的孩童,在此图中又更显见成长的样貌。比如,站在乾隆皇帝右手边的那对兄弟(图4.8:3D),现在长得更高大了,似乎已是青少年,身高都已经超过了乾隆皇帝坐姿的头部了。而原来站在廊柱前面,双手作捂耳状的孩童,他的位置已移到庭院当中(图4.8:3Fa)。至于半躲在柱后的那个孩子,似乎移到了左边的游廊中(图4.8:3Fb);而拨炭火的孩子(图4.8:3Ca)背后,则再添加了一个站着的孩童(图4.8:3Cb)。这群包括乾隆皇帝在内的十二人,他们的布列位置与庭前的老梅树,在视觉上共同形成了一个横的椭圆形。
有趣的是,原本在《雪景行乐图》中所见堆雪狮的三个童子(图4.7:2B、2I、2J),在此图中被移到了后院中的一角,位居画幅的中心(图4.8:3I)。他们三人的位置稍有变动,原来位于狮左侧的朱衣小孩(图4.7:2B),在此图中被移到了雪狮的右边。另外,在这院落中,又增添了六个孩童,分布在雪狮左方和它上方的游廊下以及游廊前。这群为数九人的孩童,他们的布列位置和邻近松枝,在视觉上又形成了另一个横的椭圆形,与前院人物分布的椭圆形曲线互相呼应。明显可见,本图是依据《岁朝图》和《雪景行乐图》的旧稿,再加以扩充变化而成的。本幅右下角可见画家姓名,包括郎世宁、沈源、周鲲和丁观鹏等四人。至于它的成画年份, 依畏冬的查证,可能是《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所记,是乾隆十一年(1746)九月所作的。 4. 《元宵行乐图》
至于《元宵行乐图》(图4.4、4.9)的内容,与前三幅作品稍有不同,但主题明显:乾隆皇帝坐在画面右方的楼台上,面向着观众(图4.9:4A)。他表情冷静, 与院落中环绕在高高的灯架下热闹而投入地玩赏各种元宵花灯的群众,不论在位置上还是情绪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对比。此图中,只引用了两部分《岁朝图》中的人物图像:乾隆皇帝和两个宫女(图4.9:4A;图4.5:1A),以及搭肩和持戟而立的两兄弟(图4.9:4D;图4.5:1D)。值得注意的是,这对兄弟在此图中已是青年模样,再也不像前面三图中所见般(图4.5:1D;图4.7:2D;图4.8:3D)站在乾隆皇帝的身侧,而是移到了楼下的走廊内,远望着左方人群赏灯的活动。在此图中的乾隆皇帝身边,没有任何一个孩童为伴。这与其他三图中所见——他的附近聚满孩童的热闹画面比起来,显得寂寞而冷清,有种怪异的凄凉感。值得特别注意的是, 在此图中,当其他孩童都不见时,为何独留这两个年长的孩子远远地站在楼下的游廊中?这种特别的现象别具意义。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后文中进一步讨论。本幅上不见画家姓名和纪年,但依画中那两个较大的孩子的造形比其他三幅所见更为成熟这一现象来推断,本幅的成画应在上一幅《岁朝行乐图》(1746)(图4.3、4.8) 作成之后。而从图像上来看,此图中乾隆皇帝的脸部表现较《岁朝图》(图4.5: 1A)和《雪景行乐图》(图4.7:2A)中所见清瘦许多,且嘴唇也较薄小,不如前二者那般红润。这些特色,正可见于他在《万树园赐宴图》(图4.10)中的样貌。二者都呈清瘦修长的瓜子脸形,眉眼清秀,双唇紧闭,一副严肃的表情(图4.11)。由于《万树园赐宴图》是郎世宁和其他清代宫廷画家等人奉命在乾隆二十年(1755)作成的,又由于曾经共同创作上述三幅“岁朝图”的七个画家,在此时多已过世,只有郎世宁和丁观鹏还在宫廷中活动,因此可以推断本幅《元宵行乐图》大约也是由郎世宁和丁观鹏主导,加上其他院画家共同作于那个时间前后。简单地说,《元宵行乐图》的成画时间,大约是在乾隆十五年到乾隆二十年之间(1750—1755),时值乾隆皇帝四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际。
艺术史丛书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陈葆真,中国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专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画、敦煌佛教故事画、南唐历史与艺术、宋元明清绘画史、台湾近现代绘画和摄影艺术等。主要著作包括《陈淳研究》《古代画人谈略》《江兆申》《台湾故事》《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等。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4.1¥4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烟与镜
烟与镜
¥24.0¥4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资治通鉴(精装)
¥20.6¥49 -
中国兵器史
¥29.2¥88 -
中国历史的瞬间
¥12.9¥38 -
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22.7¥59.8 -
万历十五年
¥19.7¥25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中国史
¥14.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