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

作者:李慕真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06.6(7.2折) 定价  ¥1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262373
  • 条形码:9787501262373 ; 978-7-5012-623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 本书特色

★李慕真,生于1924年7月22日,中国河北省遵化县人。194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并任业务处处长。1966年随丈夫西下甘肃,任职于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1970年任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直到退休,任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李慕真和她的丈夫,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孙敬之教授一起参与了我国起初的人口学开拓和研究工作,一起编写了《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经济地理志》《中国人口丛书(中英版)》《人口科学论集》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变迁》等著作。她是我国少有的老一代女科学家。退休以后,她依然积极地参加各种人口学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担任《北京地方志》和《北京人口志》的主编。直到80岁高龄,她才住笔告退。 2017年,李慕真已经是93岁的老人,她依然思路敏捷,对往事记忆犹新。她的一生,亲眼目睹和经历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内战、救国学生运动、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三反五反”、反右倾运动、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打倒“四人帮”、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等历史阶段。就在这风风雨雨里,她也从一个乡村女孩成长为一名新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家,而且科研成果累累。她沧桑的一生,是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她十分感慨一生的风雨交加、跌宕起伏,饱含酸甜苦辣咸。现在,像李慕真这一代的老年学者已经不多了。因此她挥笔著述,记录下了这将逝去的沉重而缤纷的历史,希望能和她的儿女们,以及现在的年轻人们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她希望这历史能够重新给予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地位、尊重和荣誉,使科研领域永远后继有人。她希望年轻一代能从中记住我们中国人民过去的贫困和忍耐、痛苦和耻辱、挣扎和不屈、贡献和牺牲:重温我们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走向光明的路;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到为人做事的启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物质生活、富有和贫穷、理想和追求、成功和失败、幸福和苦恼,去看这个世界、历史和我们的人生。 ——女儿孙晓陆,2018年写于美国加州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李慕真,生于1924年7月22日,中国河北省遵化县人。194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并任业务处处长。1966年随丈夫西下甘肃,任职于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1970年任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直到退休,任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李慕真和她的丈夫,有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孙敬之教授一起参与了我国很初的人口学开拓和研究工作,一起编写了《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经济地理志》《中国人口丛书 (中英版)》《人口科学论集》和《中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 目录



第1章 我的家乡和童年(1924-1932)
(一)回忆童年:李家大院,淳朴温馨
(二)回忆故乡:迤逦燕山,富饶之乡
(三)幼年生活:兵荒马乱,颠沛流离

第2章 我的启蒙教育(1930-1936)
(一)母亲家教:初临春雨,润物无声
(二)六叔启蒙:引路之星,命中北斗
(三)老师指导:循循善诱,亦师亦父

第3章 抗日战争的磨难(1936-1939)
(一)动乱生涯:亡国之恨,刻骨铭心
(二)历史机缘:父亲舍命,绝处逢生
(三)外出读书:少女追梦,背井离乡

第4章 我的读书之路(1939-1942)
(一)读县高小:如鱼得水,初悟人生
(二)读省五中:国难当头,初明使命
(三)家事连连:乱世失亲,雪上加霜

第5章 进北平(1942-1946)
(一)一进皇城:闯古京都,考北师院
(二)北师生活:名校高师,育人育德
(三)返家探望:战乱世混,路遇惊险
(四)师专毕业:国乱家贫,自预则立
(五)历史转机:日本投降,危亡未解
(六)初为人师:大学梦危,教学为生
(七)好事多磨:三考北师,圆大学梦
……

第6章 就学北京师范大学(1946-1949)
第7章 北平和平解放(1949-1950)
第8章 遇到我的良师好友和终身伴侣——孙敬之(1949-1965)
第9章 进新中国的科学院(1953-1966)
第10章 北迁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1966)
第11章 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1966-1976)
第12章 重返家乡河北(1976-1979)
第13章 重返北京(1979-2000)
第14章 老骥伏枥(1983-2004)
第15章 篇外篇(2004-2017)

结束语
后记 回忆我的母亲李慕真
展开全部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 节选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我90年的人生历程》:  当时学校施行的是复式教育。一个老师,在同一间教室,同时教四个年级的学生,课堂上秩序井然,每节课四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收获。邢老师的驾驭能力,至今都让我十分佩服。农村学校的学生都到校比较早,八点以前,早到的学生就已经在教室各自大声朗读着课文。八点钟,老师准时到教室上课,他先用几分钟检查坐在*后面四年级学生的作业,然后布置四年级的功课,比如写作文,在黑板上写出题目。然后再检查三年级功课,留下作业,比如写小楷。再依次检查二年级教过的课文,让学生们朗读课文,然后布置学生在石板上抄写生字若干遍。*后给坐在*前面的一年级上课,教语文或算术。然后给一年级留作业,在石板上写生字或做算术。**节课就结束了。第二节给二年级上课,第三节给三年级上课,第四节给四年级上课。就这样循环往复,邢老师是运筹帷幄,有条不紊。  正式讲课前,老师都要先检查作业。如果谁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惩罚。当时有体罚,根据所犯错误的轻重,老师用教学用的藤棍打学生的左手掌一下到三下,以示教训,这就是老师的严厉。调皮的男学生左手挨了打,又红又肿,哭丧着脸,还得用右手继续抄写计算,也不敢耽误事,那狼狈的样子很可笑。我是自己想上学的,学习上非常主动自觉,总是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秩序,上课时目不斜视,非常专心。每次考试我都在前三名内,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我又是班里唯一的女生,所以从未挨过打和罚。课堂作业完成后,我还能坐在那里,听听别的班级的课程,等于预习了以后的功课,我非常适应这种学习环境。我上学时的课本,已不是千字文、百家姓了,而是白话文课本,记得**节语文课是“人、口、足、刀、尺”。学习算术也是先学阿拉伯数字,再学加减乘除,简单的四则运算,也学习珠算。学校每星期日休息一天,不放暑假,只放秋假,以便于学生们帮着家里秋收,非常适合农村的农耕作息和生活。学校的寒假和春节连在一起,比较长,每年正月十五以后才开学。由于邢老师教课认真,方法得当,课程安排得当,四年的学习为我以后继续学习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邢老师不仅传授知识,个人仪表也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老师是个瘦削的中年人,十分斯文,腰板挺直,短短的平头,脸也刮得千干净净。夏天一件竹布长衫,一双布鞋,冬天穿着灰布棉袍和蓝布长衫,虽然都很旧了,但也是干干净净、平平整整。老师的双手除了批改作业染的一点红墨水和粉笔末外,也总是很干净,指甲缝里总是白白的,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有时早上来得早了,我还看见老师在院里漱口刷牙。这些好的习惯,对学生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的孩子多不注意穿戴,有时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光脚趿拉着鞋。上学后的我,开始注意衣服的整洁,头发经常梳理,衣服破了赶紧让母亲给补上,夏天也不再光脚穿鞋了,衣服也要抻拽整齐才进教室,而且我也开始学着刷牙了,当时使用的是猪鬃作的牙刷,用盐代替牙膏、牙粉。我可不能再邋邋遢遢的像个疯丫头了,怕老师和同学们笑话,给父亲丢人。  ……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 作者简介

李慕真,生于1924年7月22日,中国河北省遵化县人。194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并任业务处处长。1966年随丈夫西下甘肃,任职于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1970年任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直到退休,任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李慕真和她的丈夫,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孙敬之教授一起参与了我国起初的人口学开拓和研究工作,一起编写了《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经济地理志》《中国人口丛书(中英版)》《人口科学论集》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变迁》等著作。她是我国少有的老一代女科学家。退休以后,她依然积极地参加各种人口学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担任《北京地方志》和《北京人口志》的主编。直到80岁高龄,她才住笔告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