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头颅记
-
>
食南之徒
-
>
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漂亮朋友
-
>
(精)我们八月见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0册:1972-1974
-
>
故事会;刀客
-
>
刀锋
无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874423
- 条形码:9787500874423 ; 978-7-5008-744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无碑 本书特色
在我看来,《无碑》很显然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一部具有突出批判品格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一方面,我清楚地知道,在当下时代,有很多人都在进行着一种自我标榜为现实主义的小说写作,但在另一方面,我却*清楚地知道,这些自我标榜的其实十分浅薄的现实主义,与那种真正地切入到了时代生活深处的现实主义之间,究竟存在着多么遥远的距离。而王十月的这部《无碑》,很显然已经深深地切入到了时代精神的
无碑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字为小人物树起一块碑, 一块关于正义、善良、爱, 关于坚守、青春与梦想, 关于苦难与苦难中人性伟大之碑, 一块肯定和弘扬正面精神价值之碑。他心性高迈、秉性纯朴, 但长相丑陋, 他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 历尽坎坷, 他只要稍稍违背良知便能过上幸福生活, 但他每次都选择了坚守, 他的遭遇是中国数亿打工者命运的浓缩, 也许, 走到大街上, 你曾与他擦肩而过, 也许, 他就是你, 是我, 是……我们, 一群人, 一个村庄, 他们的命运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另类书写。
无碑 节选
这个人很平常,很普通,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未做出过惊人之举。他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梦,但他的梦,和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和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在这时代的梦,都差不多。他生活的阶层,他认识的人,也和他相似,无大奸大恶之徒,也不干那杀人越货、伤天害理之事,有点小私心,耍耍小心眼儿,顶多如此。更何况,其间故事,也无跌宕起伏、阴谋暗算;作者叙事,更无法借傻子痴人之口,用那春秋笔法,唱时代兴衰;也没有人飞将起来,或是摇身变成虫豸,或是被人劈成两半各自生活。这样的故事,更没有流行噱头,一无法拍成言情剧供人消遣,二无法成为官场指南教人使诈,更无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供专家研究,不过是几个小人物,一些家常事,打工求职,喝酒做梦,鸡毛蒜皮,汤汤水水。自然也有男欢女爱,但那男子,无子建之才,潘安之貌,反生得丑陋不堪;女子们,也不过是普普通通,无闭月之容,羞花之貌,实不符合当今俊男靓女之标准。然,作者在外漂泊二十载,所见所闻,却多是这些人,被他们感动,亦为他们感动,便想,他们既然能感动作者,或许也能感动读者。又或者,当今中国,尚有那有闲之人,于无聊之际,会愿意去了解这一阶层真实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他们的欢乐、悲伤与梦想,又或许,未来之中国,有人在研究前人生活时,能从中窥得一鳞半爪,因此就铺排了笔墨,演绎出这样一段故事。其中人物,大抵都有原型,有些人,甚至连姓名都未更改,不过事情却未免虚构,或将张三李四王五之事,合为一人,或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各地,化为一处,因此,若有读者诸君,欲对号入座,或索隐求证,自然徒劳。此书既成,先取名为《人间词话》,盖因此书结构,暗分三部,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觉此名虽佳,毕竟从他处借来,终是不满,又拟名数种,如《一个人的中国梦》《老乌的瑶台》等等,直到修正完毕,定名为《无碑》*。 说的这人,人称老乌。他的姓名与乌没有丝毫关系,他姓李,叫保云,李保云。李保云,也就是老乌,来到瑶台村那年,二十有五岁。那时的瑶台**,尚是个典型的珠三角小渔村,其名头少为人知。瑶台村口云瑶桥两侧,各一株古榕,榕树叶子密得连阳光也筛不下,盛夏时节,烈日炎炎,芭蕉苒苒,坐在树底,亦觉两肋生风,凉意沁脾。树下,横七竖八,散落着十五块条石,可能年深月久,条石被磨得光不溜秋,乌黑里泛着青光。一个石香炉,里面积着满满一炉香灰,还有一炷香未燃尽,空气中飘浮着香火的味道,似有还无。一条机耕道,从榕树旁蜿蜒向林阴深处,机耕道的一边是河涌,一边是民居。河涌的“涌”字,在这里读作“冲”。河涌是广东本地人的叫法。在老乌家乡,这样宽不过百米的小河,一律称之为沟。老乌的家,紧邻长江,荆江河段,每到夏天,江河涨水,一眼望不到对岸。见过大江之人,眼界自然阔大,把百十米宽的河称之为沟,也很自然,见到有人把宽不过十数米的沟称之为河,总觉有几分可笑,就像生活在大海边的人,到北京看了什刹海,会觉得北京人真是敢叫,就这么一汪水,也敢叫海?老乌觉得,流经瑶台的这条河涌,充其量算得上一条大沟,可瑶台人称之为河涌,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云涌。 老乌刚到瑶台那会儿,云涌的水还是绿的,那种绿,与老乌家乡的湖泊港汊里的绿可不一样。老乌家乡的湖水,一年四季变化着不同颜色,春日湖水明静;夏天又绿得深沉;秋天湖水开始绿中带蓝,带黄,还带红;而到了冬天,湖水又变得清冷,整天泛着白光。老乌在水边长大,来到瑶台,见到云涌的水,顿觉欢喜,爱屋及乌,爱水及村,老乌于是钟意瑶台。不过那时,老乌尚未想到,他生命中往后一段漫长的时光,将离不开瑶台。当时老乌想,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此处千般好,终非吾家乡。老老实实打几年工,存点钱,回家盖三间房,娶媳妇,开小店,搞点种植养殖。这就是老乌的中国梦。*这样说,并非老乌这人胸无大志,在当时,老乌的想法,代表了一代打工人普遍的梦想。而人的梦想,会一日日变化,此庄子所谓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这是后话,先说老乌。老乌来到瑶台,看到了云涌的水,他喜欢上了云涌。如此一说,就透出一个信息,老乌这人,骨子里,颇有浪漫情怀,这也为老乌日后的遭遇种种,埋下了伏笔。 多年以后,已成为老打工的老乌,对那些初来者,很深情地讲述他**次来到瑶台时的印象,讲到那两株硕大的古榕,讲到傍晚时分落在榕树上的鸟,讲到云涌的水。老乌会陷入怀旧的情绪中,用了另外的一种语调,说:“那时的云涌可真绿,那种绿,是说不出来的。”依然是在多年后,老乌结识了租住在瑶台的画家刘泽,才明白,从前云涌的水是石绿色的。那时,老乌对刘泽讲过去的云涌,却形容不出水的颜色,就在刘泽的画册上找,一下子就找到了。老乌指着画上的一些小苔点,说:“就是这个色,那时的云涌,就是这个颜色,错不了!”“石绿色。”“这颜色叫石绿?”老乌记住了石绿色。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这种颜色了,就像他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些年来,他在瑶台认识的那些人,无论是敬他者,鄙薄他者,还是帮过他,伤过他者,他都记着人家的好。这样说,您也许会说,老乌这人莫非没心没肺?是否没心没肺,您请继续往下看。
无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十月,本名王世孝,1972年生于湖北。著有长篇小说《荒野》《米岛》《收脚印的人》《如果末日无期》等,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等。长篇小说《无碑》被《中国日报》评为2000-2009新世纪十年十五部中文佳作之一,2009年度十大好书,并出版英译本。另有作品译成英、俄、西、意、蒙等文字。 评点人 曾楚桥,广东化州人。1997年开始文学创作,1998年在《佛山文艺》连续发表一系列打工题材小说:《自然死亡》《守望真诚》《饿倒街头》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各大打工期刊发表大量打工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小说曾入选《中国文学大系2007年短篇小说》等多种文学选本。作品曾获首届鲲鹏文学报告文学一等奖、深圳“百年小平”征文奖、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广东省首届香市杯青年文学奖、第十届《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