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名人传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10.8(2.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21.5(5.5折)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名人传 版权信息

名人传 本书特色

1.青少年成长优选书目:本书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品读物,孩子们一定要读的经典作品。 2.一流翻译家打造,版本精良:本书为我国著名翻译家陈筱卿老师的翻译作品,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老一辈专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准确地将原著展现给读者,同时文笔的优美和行文的流畅性无可比拟。 3.名家导读精确讲解作品思想:本书由译者本人,根据该本名著的具体内容创作导读,全面解读本书的精神内核。 4.名师导学、导读内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读懂名著:邀请一线语文教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学习需求,归纳阅读要点、难点、知识点,以及作者的写作价值所在。内容板块如“章前导读”+“章后总结”+“提升思考”+“精彩解读”+“阅读感受”+“考点设计”等板块设计,让孩子真正做到精读,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髓。 5.精美封面+世界名画彩插提升阅读氛围:本书邀请知名设计师,装帧设计不仅仅考虑到名著作品的“经典感”,同时根据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在色彩和美观度上,更加“时尚”和“轻灵”。同时本书中加入“读名著,赏名画”的栏目,加入一定数量的彩色插图,提升本书的艺术价值。

名人传 内容简介

《名人传》20世纪初法国有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为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为此他先后写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巨人三传”被一并整理收录,形成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名人传》。 《贝多芬传》是为德国有名音乐家贝多芬而作的赞歌。贝多芬不断遭受肉体和精神的打击,却以伟人的姿态从泥潭中爬起,扼住命运的咽喉,用意志和才华为人类创作出了不朽的乐章。《米开朗琪罗传》是为意大利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琪罗所作。该传记分为上篇“斗争”,下篇“舍弃”和结束语“死亡”,讲述了米开朗琪罗跌宕不凡的一生。《托尔斯泰传》是为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作。托尔斯泰的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他为真理而进行的斗争不是为了拯救自己,而是为了拯救全人类,为人类寻求曙光。作者通过塑造伟大、坚强的形象,告诉我们:对人类的爱和对正义的信仰让伟大的人得以在身处黑暗时坚持与黑暗搏斗,与命运抗争,在精神和灵魂的世界里寻求正义。即便身陷混沌,也当追索光明。

名人传 目录

贝多芬传

002 / 序言

005 / 贝多芬传

035 / 贝多芬的遗嘱

040 / 书信集

053 / 思想集

米开朗琪罗传

058 / 序言

061 / 序篇

073 / 上篇 斗争

117 / 下篇 舍弃

160 / 结束语 死亡

165 / 这便是他那神圣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泰传

168 / 序言

169 / 托尔斯泰传

284 /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

292 /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307 /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

311 / 模拟考点

314 / 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名人传 节选

贝多芬传 序言 我在写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的时候(那是25年前的事),我并没有想搞音乐学方面的东西。那是1902年。我经历着一个苦难的时期,满是毁灭与更新的雷雨。我逃离了巴黎。 我在我童年伙伴的身边,也就是曾在人生战斗中不止一次支持过我的那个人——贝多芬——的身边,暂避了十天。我来到他在波恩的家中。我在那里又发现了他的身影以及他的老朋友们,也就是说我在科布伦兹从其孙子身上又见到了韦格勒夫妇。在美因兹,我听了由魏恩加特纳指挥的他的交响乐演奏会。随后我又与他单独在一起,在雾蒙蒙的莱茵河畔,在潮湿的四月那灰暗的日子里,我倾诉着心曲,完全被他的痛苦、他的勇气、他的欢乐、他的弗洛伊德所感染。我跪下,又被他那有力的大手扶起,他为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朵夫 洗礼,在他的祝福下,我又踏上了回巴黎的路,信心倍增,与人生重新缔约,并向神明唱着痊愈病人的感谢曲。——那支感谢曲就是这本小小的书。它先由《巴黎杂志》发表,后又由佩居伊再版。我未曾想过这本书会从一个狭小的友人圈里传出来。不过,“人各有命……” 。 我对我在此说了这么多琐碎的事深表歉意。我应该回答那些今日前来想要从这支颂歌中寻找按严格的史学方法写成的著作的人。我是个史学家,但我是在按照自己的时间写作。我在几本书中对音乐学尽了一种很大的义务,诸如在《亨德尔》以及在关于歌剧的一些研究著作中。但是,《贝多芬传》绝不是这样的研究著作,它并不是为了学术而创作的。它是唱给受伤的心灵、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它复苏了,它振作了,而且它在感谢救世主。我很清楚,这个救世主被我改头换面 ,但所有信仰的和爱情的行为全都如此。我的《贝多芬传》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 人们纷纷抢购这本小书,它可是交了好运。这是它未曾希冀的。那时候,在法国,有数百万人,属于被压迫的一代理想主义者,他们焦急地期待着一个解放的呐喊。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里听到了这种呐喊,于是,他们便跑来恳求他。从那个时代幸存下来的人谁不记得那些四重奏音乐会,它们有如做以“天主羔羊”起首的弥撒祷告时的一些教堂一样——谁不记得注视着祭献并被启示之光芒照耀着的那些痛苦不堪的面庞!今天活着的人是与昨日的人们相距甚远的(但他们将会与明日的人们靠得更近吗)。从本世纪头几年的这一代人中,身份、地位都被一扫而光:战争是个深渊,他们和他们儿子中的*优秀者都消失了。我的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保存着他们的形象。它出自一个孤独者之手,竟毫无知觉地与他们相仿,而他们已从中认出了自己。 不几天工夫,这本由一个无名小卒写的小册子,走出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书店,人手相传。于是,它就不再是属于我的了。 我刚刚重读了这本小书;尽管有所不足,但我将不做什么改动,因为它应该保留其原始特征以及伟大的一代的神圣形象。在贝多芬百年祭辰之际,我既缅怀他,同时也颂扬其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纪念那位教会我们如何生与死的人。 罗曼·罗兰 1927年3月 贝多芬传 章前导读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了苦难,从四岁开始就被酗酒的父亲用暴力逼迫练琴,但他始终保存着对童年温馨部分的回忆。后来他的耳聋又增加了他身体上的痛苦。爱情和身体的痛楚、颓丧和傲岸的交替,以及那些内心的悲剧,这些都成了他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 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 (1792年手册) 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红色的阔脸庞,只是到了年岁老时脸色才变得蜡黄、病态,特别是冬季,当他蛰居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他额头突起、宽大。头发乌黑、厚实浓密,且戗立着,好像梳子都从未能梳通过,似“墨杜萨 ”头上的蛇。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为之震慑 ,但大多数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由于两只眼睛在一张褐色悲壮的脸上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人们一般都以为他的眼睛是黑色的,其实不是黑色的,而是蓝灰色的。这两只很小而又深陷的眼珠兴奋或激愤时会突然变大,在眼眶里转动,映出它们夹带着的一种奇妙真理的全部思想,并常常朝天投去一抹忧愁。鼻头宽大短方,一张狮面脸。一张细腻的嘴,但下唇向前超出上唇。牙床十分可怕,仿佛连核桃都能咬碎。右下颏有一个深深的酒窝儿,使脸看上去很不对称。莫舍勒斯说:“他笑起来很甜,交谈时,常带着一种可爱而鼓舞人的神情。与之相反,他的笑却是不对劲儿的、粗野的、难看的,但笑声并不长。”——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他平时的表情很阴郁,似“一种无法医治的忧伤”。1825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揪心的痛苦”时,需要竭尽全力来忍住流泪。一年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小酒店里碰到他,他正坐在一个角落里,抽着一支长烟斗,双目紧闭,仿佛随着死神的临近,他越来越这样了。有个朋友跟他说话,他凄然地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谈话本,并用其聋子常有的尖声让对方把想要他做的写下来。——他的脸色经常变化,或是突然有灵感出现,有时甚至是在街上,会使行人吓一大跳,或是他正弹琴时被人撞见的时候。“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分外吓人,嘴唇发抖,一副被自己召来的魔鬼制伏的巫师的神态。”如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像李尔王。” ******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邻近科隆的波恩的一所破屋的可怜的阁楼上。他的祖籍是弗朗德勒。父亲是个既无才华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是厨师的女儿,**次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苦难的童年,缺少被家庭温馨呵护着的莫扎特那样的家庭温暖。自一开始,人生就向他显示出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他父亲想利用他的音乐天赋,把他吹得如同一个神童。四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羽管键琴前,或给他一把小提琴,把他关在房间里,压得他透不过气来。贝多芬差一点因此而永远厌恶艺术,父亲必须使用暴力才能使他学习音乐。年少时的他就得为物质生活而操心,想法子挣钱吃饭,为过早的重任而发愁。十一岁时,他进了剧院乐团;十三岁时,他当了管风琴手。1787年,他失去了他崇敬的母亲。“对我来说,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值得爱戴,我的*好的朋友!啊,当我会喊‘妈妈’这个甜蜜的称呼,而她又能听得见的时候,谁能比我更幸福呀?”她死于肺结核,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染上了这同样的病。他常常觉得不舒服,除此以外,他还有比病痛更加残酷的忧郁。十七岁时,他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弟弟的教育重任;他羞愧地被迫要求酗酒成性的父亲退休,后者已无力支撑门户:人家把父亲的养老金都交给了儿子,免得他乱花。这些悲惨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他在波恩的一户人家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托,那是他始终珍视的布勒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小他两岁。他教她音乐,并领她走向诗歌。她是他童年的伙伴,也许二人之间有了一种十分温柔的感情。埃莱奥诺雷后来嫁给了韦格勒医生,后者也是贝多芬的好友之一。直到*后,他们之间都一直保持着一种恬静友情,这可以从韦格勒和埃莱奥诺雷与忠实的老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得到印证。当一个人已垂垂老矣时,友情更加动人,而且心灵仍如从前一样年轻。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但他对童年,对童年待过的地方,始终保存着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他被迫离开波恩,前往几乎度过了其整个一生的维也纳,在大都市维也纳及其无聊的近郊,他从未忘怀过莱茵河谷以及他称之为“我们的父亲河莱茵河”的庄严的莱茵河。它的确是那么的活跃,几乎带有人性,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和力量在河里流过,没有任何地方比亲切的波恩更加美丽、更加威武、更加温柔,莱茵河以它那既温柔又汹涌的河水浸润着那浓荫掩映、鲜花遍布的堤坡。在这里,贝多芬度过了他的头二十年;在这里,他少年的心灵之梦形成了。那一片片的草地好像懒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雾气笼罩着的白杨、矮树丛、垂柳和果树,都把它们的根浸泡在平静但湍急的水流中;还有那些村庄、教堂甚至基地,也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瞰着河岸;而在远处,泛蓝的七峰山在天穹里绘出昏暗的身影,山上已成废墟的古堡矗立着,瘦削而古怪的轮廓显现出来。他的心永远地维系在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他仍梦想着再见到它,但始终未能如愿。“我的祖国,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终与我离开它时一样的美丽、一样的明亮。” ****** 革命爆发了,它开始席卷欧洲,它占据了贝多芬的心。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中心。贝多芬于1789年5月14日注册入学;他听未来的下莱茵州检察官、著名的厄洛热·施奈德教授在该校上的德国文学课。当攻克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波恩时,施奈德在课堂上朗诵了一首激情昂然的诗,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第二年,他发表了一部革命诗集。在预订者的名单中,可以看到贝多芬和布勒宁家人的名字。 1792年11月,当战争逼近时,贝多芬离开了波恩。他前往德意志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在那儿定居下来。途中,他遇到向法国挺进的黑森军队,想必他的爱国之情又油然而起了。1796年和1797年,他把弗里贝格的战斗诗篇谱成了曲:一首《出征歌》和一首合唱曲《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人民》。但他想歌颂大革命的敌人纯属枉然:大革命已征服世界,征服了贝多芬。自1798年起,尽管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紧张,但贝多芬仍同法国人、同使馆、同刚到维也纳的贝尔纳多特将军过往甚密。在交往之中,他的共和派情感弥足坚定,而且人们可以从他以后的岁月中看到,这种情感越来越强烈。 这一时期,施坦豪泽替他画的一张像,较好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形象。与贝多芬以后的画像相比较,这幅画像无异于盖兰 的波拿巴画像之于其别的画像,那是一张严峻的脸,充满着野心勃勃的烈焰。画中的贝多芬比实际年龄显得小,瘦瘦的,笔挺的高领口使他僵直,目光不屑并带着些许紧张。他知道自身的价值,他相信自己的力量。1796年,他在笔记里写道:“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二十五岁!这不已经到了吗!我二十五岁了……人必须在这一年显示出他的完整的人性来。”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克说他很傲慢,举止粗俗,阴郁,说话时带有很重的外地口音。但是,唯有几个密友了解他藏匿在这种傲然的笨拙下的善良心地。他在给韦格勒写信时,**个念头便是:“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手头拮据 ,如果我的经济能力使我无法立即接济他的话,我就只要坐到书桌前,不大一会儿,我就使他摆脱了困境……你看这有多美。”在稍远处,他又写道:“我的艺术应该为穷人们的利益做出贡献。” 苦痛已经敲响了他的门,它缠住了他,不再离去。在1796年到1800年间,重听开始严重起来。耳朵昼夜不停地嗡嗡直响;他的内脏也使他痛苦不堪。他的听力越来越下降。有好几年工夫,他都没把这事告诉任何人,连他*亲爱的朋友都没告诉。他总躲着别人,免得自己的残疾被人发现,他独自深藏着这个可怕的秘密。但是,1801年时,他无法再隐瞒了,他绝望地告诉了他的朋友中的两位——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 “我亲爱的、我善良的、我真挚的阿曼达……我多么希望你能经常待在我的身旁啊!你的贝多芬真的太不幸了。你知道,我自身的*高贵的部分——我的听力,大大地衰退了。我们常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到有点病兆了,但我一直瞒着。这之后,就越来越糟糕……我能治好吗?我当然是抱着这一幻想的,但希望渺茫,这样的一些疾病是*无法医治的。我不得不悲惨地生活着,躲开我所喜爱和对我弥足珍贵的所有一切,而这又是在一个如此悲惨、如此自私的世界里!……我得隐藏在凄惨的听天由命之中!当然,我确实是想过要战胜所有这些灾祸,但这又如何可能呢?……” 他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 “我在过着

名人传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早期从事戏剧创作,歌颂过去时代的英雄。20世纪初,他开始陆续发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这些传记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1904至1912年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的文学奖。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陈筱卿,我国著名翻译家,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翻译出版法国16、18、19、20世纪名家名著多部,达一千万字。 主要有: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伊丝》,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4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纪德的《梵蒂冈地窖》,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8部,法布尔的《昆虫记》,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第三部,雅克.洛朗的《蠢事》,莫迪亚诺的《往事如烟》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