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中国课程论发展70年

新中国课程论发展70年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6.6(7.9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中国课程论发展70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18700
  • 条形码:9787010218700 ; 978-7-01-02187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中国课程论发展70年 内容简介

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本书系统回顾我国课程论学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1949—1965年的十七年,是课程论学科在“移植”中改造的时期;1966-1977年,课程论学科在曲折中前行;1978-1985年,课程论学科在恢复中发展;1986-2000年,课程论学科在开放中发展;2001-2016年,课程论学科在创新中发展;2017年以来,课程学论学科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在这六个不同的时期,课程论学科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重点叙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给教育提出了新命题,课程论学科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命题。教育面临着新使命,课程论学科也要回应时代之需,聚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等热点问题,书写奋进之笔,彰显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继承与

新中国课程论发展70年 目录

前言 **章 课程论在“移植”中改造(1949—1965年) **节 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教育背景 三、1949一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学科背景 第二节 1949一1965年课程论在“移植”中逐步改造 一、1949一1958年期间课程论的“移植” 二、1956—1965年我国对课程论的自主研究与改造 第三节 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课程理论体系的“失语”与“重建” 二、课程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三、课程政策和管理的国家性 四、课程设计理念中强调劳动教育 五、课程理论研究力量的匮乏 第二章 课程论在曲折中前行(1966—1976年) **节 课程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课程论发展中的艰难探索 一、“复课闹革命”过程中的课程论异化发展 二、“整顿纠正”过程中的课程论颠簸发展 第三节 课程论发展的经验 一、政治社会的需要与课程论发展 二、改革的价值观与课程论发展 三、反思和纠偏与课程论发展 第三章 课程论在恢复中重建(1977—1985年) **节 课程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课程论重建的任务 一、搭建课程论学科发展的学术平台 二、初步明确课程论的学科性质 三、重新构建课程论的基本理论 四、积极关注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 五、大量引介国外课程理论和改革实际 第三节 课程论发展的特点 一、在继承与发展中开展课程论研究 二、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三、重基础理论探索而实践研究缺乏 四、注重引进吸收而本土建构较为薄弱 第四章 课程论在开放中发展(1986—2000年) **节 课程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课程论开放发展的任务 一、吸收外来课程思想,融和本土文化与需求 二、建立课程论研究专业机构和队伍,追求独立的学术地位 三、学习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经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三节 课程论发展的特点 一、课程论研究独立地位的确立 二、课程论的学科体系日臻完善 三、课程论研究方法呈现多元性 四、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交互生长 第五章 课程论在变革中创新(2001—2016年) **节 课程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知识社会的挑战 二、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新课改的实施 三、学科背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二节 课程论的创新 一、课程发展的新理念 二、课程发展的新观点 三、课程发展的新课题 第三节 课程论发展的特点 一、在变革中发展 二、在争论中繁荣 三、扎根本土的实践关怀 四、在文化自觉中塑造理论品格 第四节 课程论发展的影响 一、对课程政策的影响 二、对课程实践的影响 第六章 课程论走向新时代(2017年至今) **节 新时代课程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学科背景 第二节 新时代课程论发展的命题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 三、提升课程论发展的内涵与品质 四、弘扬民族文化,增强课程研究的民族性 五、构建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 六、拓展课程论研究新视域 七、秉持共享理念,贡献课程论发展中国方案 第三节 新时代课程论发展的特点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交融 二、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互补 三、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互动 四、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兼备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新中国课程论发展70年 作者简介

靳玉乐,1966年生,河南邓州市人,1992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教授,1997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人社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宣部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批“两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资源课程“课程与教学论”主持人,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先后发表论文280多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等奖励。 罗生全,男,1976年生,四川南充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高校骨干教师。全国课程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9-2010年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2-2013年度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重庆市高校骨干教师。在《光明日报》、《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已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篇,主持国家及省部各级课题二十余项,出版和编撰学术著作十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重庆市基础教育优秀著述二等奖一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