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绘艺术精选集
-
>
中国美术8000年
-
>
西洋镜--中国寺庙建筑与灵岩寺罗汉
-
>
和光同尘:徐家树摄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广州
-
>
(精)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八品)
-
>
银翼杀手2029
斯文在焉——陈玉圃谈艺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25735
- 条形码:9787559825735 ; 978-7-5598-257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斯文在焉——陈玉圃谈艺录 本书特色
★ 画坛大家陈玉圃谈论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zuixin力作 陈玉圃是当今中国画坛植根传统而又自出机杼的大家,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儒、释、道三家思想熔铸一身,尤其深受老庄及禅学思想影响,这使其作品画格简淡、境界迷远、简劲平实、气韵灵动、不事雕琢。本书是陈玉圃关于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中国文人画如何传承与发展,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 一份深入浅出的中国画“观看之道” 本书谈论了有关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气韵等问题,并从“传统”“笔墨”“气韵”“鉴赏”四个*根本的层面对中国画的规律问题进行了论述,条理清晰,见解独到。透过陈玉圃先生关于中国画的“观看之道”来审视我们的绘画传统,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或许便能迎刃而解。 ★ 一堂精彩绝伦的中国画经典画作赏析课 品味绘画作品,首先是内容,也可以说是意境;其次是艺术形式,诸如笔墨、色彩、构图、造型。在这本书中,你可以领略到陈玉圃带领学生对《早春图》《富春山居图》《八高僧图》等中国画经典画作鉴赏的全过程,其与学生所谈论的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学术水平。 ★ 随书附有陈玉圃绘画创作视频二维码 读者可扫描书中所附二维码,观看陈玉圃先生的绘画创作过程,以直观的方式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同时感受传统山水画的创作魅力。
斯文在焉——陈玉圃谈艺录 内容简介
本书由2013年陈玉圃与其学生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对谈记录而来。书中谈论了有关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气韵等问题, 同时结合对古代经典作品的鉴赏, 深入浅出地梳理、探讨了有关中国画*核心的问题。书稿以对谈的形式进行叙述, 条理清晰, 见解独到, 对中国传统绘画和绘画传统的特点、规律进行探讨, 并与具体的绘画实践相结合, 既适合艺术理论类读者研读, 也适合艺术实践类读者阅读。
斯文在焉——陈玉圃谈艺录 目录
传统 4
笔墨 24
气韵 52
鉴赏 78
一、《河上花图卷》 81
二、《早春图》 85
三、《富春山居图》 88
四、《维摩演教图》与《女史箴图》 93
五、《采薇图》 100
六、《八高僧图》 104
七、《罗汉图》 105
八、《具区林屋图》 109
九、《溪山清远图》 112
关于桂林山水画 116
作品 124
斯文在焉——陈玉圃谈艺录 节选
传统绘画与绘画传统(选摘) 标题系编者另拟 中国画*基本的形式语言就是笔墨,就像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汉字一样,没有汉字,也就没有汉赋、唐诗、宋词的辉煌,没有笔墨也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画。我经常说,求道要用减法,减去的是万象纷杂。老子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损”就是减少,减少到空境,那个空境蕴含所有的宇宙信息,那是万物的本源,一切从那里开始。所以,学中文必先学习汉字,学中国画必先研究笔墨。有趣的是,汉字尚有独立的含义,而笔墨则是除感情、色彩外,无任何独立含义的纯抽象的艺术形式。 笔墨始于一点一画,这一点一画是我们认识“画道”的非常重要的途径,石涛正是以“一画”论“画道”。有人说“一画”不是言道,因为“一”是有,而道不属于有,是无色无味、不可言说的空相。“一”既然是有,那它就不可能是道。然而非有则无从寻觅大道的真实存在,故空不自空,因有故空;有不自有,因空故有。大道非空非有,就像手掌和手背,是一体之两面。道既不属于空,也不属于有,同时也不离乎空、有。石涛说:“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矣。……法障不参,而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彰矣,一画了矣。”从绘画的角度看,我们不妨说此“一画”正是“画道”一体之两面的形而下的部分,以“一画”彰显“画道”,那么又何妨说,“一画”即“画道”,“画道”即“一画”? 一画(也包括一点)是笔墨的基本形式。石涛说:“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荆浩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绘画本来就是有笔和墨画成的,怎么会说有人没有笔、没有墨呢?古人对笔墨的解释往往非常玄秘。在我看来,笔就是指用线的学问,墨就是指用墨的学问。用线的学问就是针对一条线的审美和技法,用墨的学问就是针对用墨的审美和技法。实际上,用墨可以彰显笔法,用笔也可以彰显墨韵,笔和墨本来就是一回事。但为了研究方便,才把它分成笔和墨两类技法。我们用笔时恰恰是在用墨,用墨时恰恰也是在用笔。对用笔来讲,又不仅仅指用线,凡是画面的每一个点子,包括每一个墨块,都属于用笔的范畴。古人往往认为画山石的轮廓线才是用笔,而皴就是用墨,我觉得这个分法还是偏机械。其实,皴里面有笔,皴里面怎么能不讲笔法呢?比方说披麻皴就是长线,钉头皴就是一个长点,都必须符合中国画用笔的传统审美标准。比方说,我用一大片墨画荷叶,或者所谓的泼墨,这个墨块也是在用笔,它都会在宣纸上留一个清晰的印迹。尤其是生宣,我们每一笔下去都是一个印迹,想掩饰都没有办法。这个印迹如果形式不美,不符合传统中国画的审美,那么它就是没笔,也就是所谓墨中无笔。所以,用墨也绝不仅仅是水墨渲染而已。否则,作品就会像月份牌画一样,机械无美感。墨中必须见到笔法,这叫墨中有笔。 笔中有墨更易理解,因为用笔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画一条线。在用笔当中,墨会随着水的渗化,不断地呈现浓淡干湿的变化。所谓绘画高手,即在于他能准确把握这些变化, 并使之符合画家情绪及造型艺术的需要。这就叫笔中有墨。这就是中国画对笔墨这个基本艺术语言的审美要求。 那么,线究竟怎么运用才能符合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呢?古人对用笔的论述很多。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又说:“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黄宾虹先生则提出“五笔七墨”之说:平、圆、留、重、变,浓、淡、破、泼、积、焦、宿。这些都强调用笔之势。为什么强调势?我们用笔必须要有力,这个力从何来?有多种因素,*重要就是源于势,因势而得力。不管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的一切运动,都必源于势,得势即得力。飓风可以拔木拆屋、激流可以覆舟漂石,是自然之势;韩非所谓:“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 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是人世之势。绘画用笔也必须取势,得势则力充,生机勃发, 如飞如动。那么,什么是势呢?势因形而显,是形之势也。如火之炎上,水之润下, 皆因形器间有着高下、寒暖、轻重、大小等诸多不平衡势,因而依照其自然属性,由势而力及产生运动。比如说,桌子是平的,把球放在上面,在没有不平衡势和外力的情况下它不会运动。如果桌子是斜的,则具备了不平衡势,球放上去就会滚动,斜度越大速度就越快。
斯文在焉——陈玉圃谈艺录 作者简介
陈玉圃,号樗斋,七十岁后自号樗翁。1946 年生于山东济南,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玉圃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少时师从著名画家黑伯龙、陈维信先生。1980 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师从黄独峰教授。曾先后任教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从事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数十年。出版有个人画集多部,并著有《中国山水画画理》《国画写意四君子》《从传统走来——陈玉圃解析唐寅》《南田画跋解读》《樗斋诗丛》《樗斋画谭》《樗斋自选格律诗百首》等。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6.5¥28.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2.4¥40.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5¥39.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