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历史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新版)

历史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新版)

作者:乔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44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9.2(4.3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历史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新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349545
  • 条形码:9787511349545 ; 978-7-5113-495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历史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新版) 内容简介

分为历史不忍细看、重返历史现场、还原历史真相、往事新知、人物新考、韵事追踪、海外纵横、密档档案等8个部分,帮助读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挖掘历史真相,对历史真相的追寻,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臧否,我们不追求所谓“宏大的叙事”,也不追求学术探微和前沿研究,而是用轻松活泼的文字来反映点滴历史。

历史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新版) 目录

第 一 篇??历史不忍细看

腰斩酷刑:从产生到消失

受虐的“道德快感”

古来难保是晚节

汉武帝和司马迁:究竟谁阉割了谁

醉里挑灯看剑

状元的命运

“高贵”的无知

文人不要乱撒娇

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

道德丰碑下的殉葬品

宋徽宗与明崇祯帝

皇帝是不能要挟的

荒谬的帝王

中国皇帝的寿命

从“诛十族”到“瓜蔓抄”

被骂亡的明朝

明代腐败的营建制度

历史不忍细看

跟包饮场乱哄哄

破落八旗

另一种背叛

曾赵之辩:清朝能撑多久

李鸿章何以东山再起

中国近代史之细节

第 二 篇??重返历史现场

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在于比项羽更会花钱

晋王朝的奢华

宋代私家菜

席卷欧亚大陆的狂飙——蒙古西征

朱元璋的反贪运动

靖难:六百年前的一声叹息

大明朝的“金粉世家”

崇祯死前大开杀戒

年,中国的三个皇帝

清代官场图

年的世界首富

慈禧如何应对政治斗争

丁宝桢诛杀慈禧宠宦安德海

光绪三年,不堪回首的一页

火焚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清代监狱千奇百怪的敲诈勒索花样

一边借款,一边抓人——年清政府拯救股市始末

李鸿章日本议和秘闻录

甲午年湘军决战日本的檄文

盛宣怀打垮胡雪岩

时常会想念那些抗日名将

第 三 篇??还原历史真相

长平之战“坑杀”之谜

破解秦始皇生父之谜

彻底揭开秦阿房宫的神秘面纱

虞姬到底是怎么死的

皇帝为什么要杀功臣

历史谜团:赤壁之战的四大悬疑

千里走单骑是个谜

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

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

驰名三国的道德偶像为何羞愧而死

曹操缘何笼络文人又兴起“文字狱”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李白与杨贵妃到底是啥关系

“烛影斧声”赵光义登基疑案

范仲淹的改革是怎样失败的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满江红》遭质疑:是岳飞的杰作吗

风云国师刘伯温之死

朱元璋何须除去“小明王”

曹雪芹祖父竟然是康熙的密探

吴三桂缘何令儿媳痛苦一生

雍正为何诏令驱逐传教士

乾隆惩贪缘何愈惩愈贪

洪秀全为何仇视知识分子

曾国藩与“刺马案”的瓜葛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

当皇帝,还是当终身总统

从梁启超家书看王国维之死

第 四 篇??往事新知

为秦始皇平反:秦始皇焚书时留有完整备份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项羽失败的新发现

曹植《感甄赋》为谁而作

诸葛亮自荐失败,自编自演“三顾茅庐”

三国毁于关羽

天才诗人白居易的生活秘闻

千年名画竟然是“特工”的情报

流传千古的谎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豆腐渣战舰坏事——忽必烈两次出征日本失败

时势造“汉奸”

郑成功被人毒死

大清朝的仁政报告

鸦片战争武器真相

逼慈禧向全世界宣战的一份假情报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背后

光绪之死与袁世凯告密真相

第 五 篇??人物新考

夏姬与四大美女

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

“风险投资家”吕不韦

换个角度看吕后

副手中的高手

东方朔:汉朝的撒娇派教主

孔融之死乃性格悲剧

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军事失误

曹、刘、孙三家都是悲剧人物

一代明主——魏明帝曹叡

大乔和小乔

知遇之恩害了姜维

天下谁人识君

魏徵:哪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狄仁杰:唐室功臣外衣下的“官油子”

为宋仁宗画像

文字捕快沈括

秦桧:“我的秘密武器是反贪”

杨门女将:一段美丽的“假历史”

岳飞与狄青

朱熹的沉浮人生

童贯:阉割过的王爷不孤独

王阳明为何被人遗忘

海瑞奏折:让皇帝不忍杀之

李贽:明朝**思想犯

李自成:寇性难改的“山大王”

钱谦益:“水太凉了”

崇祯:一个破产的帝王

和珅是一头圈养的兽

光绪的坏脾气与国事

李鸿章:夹缝中的悲情英雄

心不在焉的革命者

第 六 篇??韵事追踪

十大美女的*后归宿

古代四大美男之死

古时男人们在青楼里都干些什么

帝王对糟糠之妻的情分

丑女不愁嫁

西施与范蠡

夏姬秘史:一个倾倒众生的人间尤物

刘备婚姻探秘

武则天三招俘获高宗心

大唐才女上官婉儿:石榴裙下的极致风流

太平公主的丧夫之痛

杨玉环与梅妃

陆游终生牵挂的女人

萧太后:铁血爱情与辽的兴盛

第 七 篇??海外纵横

历史上真实的埃及艳后

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风雪中那美丽的坚守

世界上**艘航空母舰的诞生

敦刻尔克“败而不败”奇迹之谜

丘吉尔一度想除掉戴高乐

一场电影攻陷一个国家

历史的经验不值得注意

夭折的日军“性病战术”

第 八 篇??秘密档案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

战国外交史上的杰作:秦赵渑池会的真相

一代名将蒙恬究竟死于谁手

夜郎:被世人误解两千年的古国

卫青的另一面

历史上的太上皇现象

唐朝望族不愿娶公主

杨贵妃下落之谜

杨国忠仅仅是靠杨贵妃才当上宰相吗

古人的“守宫砂”

“矫诏”为什么如此容易

大清皇帝为何接连无后


展开全部

历史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新版) 节选

第 一 篇 历史不忍细看 【腰斩酷刑:从产生到消失】 朱??飞 鲁迅说过,中国人是“*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至于坚韧挺拔的腰骨,构成了做“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向来关系着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的腰板硬得多,宁可像玉一般碎成一把绝响,也不愿求瓦全苟且偷生。统治者也许是怕这些知识分子嶙峋的风骨,就杀气腾腾祭出了“腰斩”的酷刑来,妄图断了国人的“脊梁”,教化出奴性的顺民。 一 其实腰斩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历史的进步”。因为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 到了周代,“砍斫”逐渐取代“烹饪”,成为死刑的主流。周代的死刑有车裂、斩和杀三种。其中的“斩”就是腰斩,而“杀”才是后世所谓的斩首。 *初腰斩行刑时用斧或钺,因为青铜毕竟要软些,不够锋利,必须做成斧、钺,砍下去才有力度。待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不过刀虽然锋利,却容易磨损,用起来更要求技巧,得像庖丁解牛一样,谙熟腰椎骨空隙,否则,一刀下去不能砍断,场面自然尴尬,会遭围观的人群嘲笑其手艺不精,有损刽子手的“职业操守”。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斩开始启用更顺手的铡刀,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杀人技术要求比较低。包龙图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其实并非电视上演的那种用途:把人头塞进去,刀起头落,仿佛中国式的断头台,而是腰斩时用的,把人截成两段,“手足异处”。 二 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普通人至此怕早已魂飞魄散了,但总有那么个别不畏死的“牛人”。 秦末楚汉相争,韩信离楚投汉,还是个无名小卒时,因犯军法当受腰斩。一同被处死的13个人被斩之后,轮到了韩信,他居然仰躺在砧板上直视将加诸于己身的刀刃,大呼:“刘邦那小子不是想夺天下吗?为何要斩杀壮士!”当时夏侯婴做监斩官,听闻此言,被他的勇气和豪壮折服,大呼“刀下留人”,不仅没有杀他,还将他推荐给刘邦,让他做了个管粮饷的都尉。 汉代还有一个叫张苍的人,其命运更是让人叫绝。根据《史记》记载,张苍以宾客身份随刘邦攻打南阳时,因犯法被处腰斩。他脱掉衣服,往砧板上一伏,体格高大,肥白得像葫芦瓜一样,在普遍营养不良的囚犯中显得分外出众。当时的监斩官王陵看到后,十分惊异,认为他是个美男子,就禀告刘邦,赦免了他。此人以后立了大功,还当了丞相。 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犯人的家属往往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上面一点的部位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有人想要犯人多受点罪,就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的部位动刀,甚至将被腰斩之人上半截移到一块桐油板上,使血不得出,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三 公元前208年,大秦帝国左丞相李斯被腰斩于首都咸阳。 李斯相秦,厥功甚巨。灭诸侯,成霸业,一统天下,始皇帝的千古功绩,有一半得算到李斯的头上。但位及人臣又怎样,功烁古今又怎样?他堂堂大秦丞相率领百官向阉人赵高小心赔笑,仍逃不开被指鹿为马的小人诬陷,身被五刑(黥、劓、斩左右趾、枭首、剁成肉酱),腰斩于市,夷灭三族! 李斯杀了一辈子人,这位《大秦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骊山脚下坑掉数百名儒生,连眼睛也不眨一下;如今,轮到他领教自己厘定的酷刑,在自己培养出来的刽子手的刀下,俯首就刑。 在腰斩前,李斯对着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追忆起当年领着孩子们,牵着咻咻嘶叫的猎狗,出蔡东门,在秋日衰草丛中,追逐成群狡兔的无忧岁月。“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一句痛悔交加的呼喊,是这位河南汉子对其追逐权力的一生的彻底否定和决绝。 四 骊山春暖,鲜花一般的高阳公主带着一帮随从外出游猎。她因失意而郁闷,尽管是唐太宗*宠爱的女儿,她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被作为至高的恩赐,赏给大功臣房玄龄的儿子。 房家老二房遗爱不学无术,空有一身蛮力,气愤之余,高阳公主从结婚那天起就不接纳丈夫。 在骊山的一间草庵里,她遇到了正在潜心研读佛经的年轻和尚辩机。辩机是玄奘的高足,长安城*负盛名的僧人之一。 英俊饱学的辩机,成就了浪漫热烈的高阳公主的爱情梦想,他们的纠缠延续了七八年之久,有了两个儿子。后来,一直在自我情感中四处逃避挣扎的辩机,被选去译经,没有再见到高阳公主。但他藏匿的公主赠送的玉枕,被小偷偷了出来,在销赃时被官府逮获,公主与辩机的不伦之恋也就此大白于天下。唐太宗大怒,下诏将辩机处以腰斩极刑。据说当辩机横卧在铡刀之下时,发现刀刃上一只蚂蚁在爬动。辩机无比爱怜地拈起蚂蚁,轻轻放到一边,然后从容地躺下,在市井小儿幸灾乐祸的围观中,以*污浊和*惨烈的方式终结了生命。 悲恸几至发疯的高阳公主,从辩机被腰斩的那一刻起,就发誓要报复。半年后,*疼爱她的父亲去世了,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掉,一点都不难过。她开始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荒淫无耻的生活,甚至勾结他人谋反。 “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高阳公主这么说过。辩机已死,她所有的骄傲也被腰斩了。 五 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师南下。军师道衍送至城外,在马前向他跪拜:“臣有秘事一件相托。”朱棣问他何事。道衍说:文学博士方孝孺,素有学行,城破之日,必不肯降。殿下万万不可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绝了。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朱棣也有意借用他的威信来收揽人心,所以答应下来。 当燕军攻破南京后,惠帝自焚宫中,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果然拒不投降。朱棣派人强行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至极,哭声响彻大殿。朱棣劝他辅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辅助成王一样。方孝孺厉声质问朱棣,那为何不立惠帝的儿子或弟弟为君呢?朱棣无可奈何,只好命人把笔墨摆在方孝孺面前,强迫他撰写新皇即位的诏书。方孝孺接过笔,狂草四字:“燕贼篡位。”掷笔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宁死不屈,威胁他说:“你不怕被诛九族吗?”方孝孺义无反顾地回答:“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朱棣怒不可遏,命人把方孝孺从嘴角直割到耳朵,方孝孺满脸是血,仍忍痛怒骂不绝。 明成祖一怒之下,把方孝孺的门生和朋友算作第十族,连同其九族在方孝孺面前一一诛尽,被杀者共达873人,谪戍荒者更逾数千。方孝孺始终没有屈服,被腰斩于南京聚宝门外。传说腰斩后,方孝孺还以肘撑地爬行,以手蘸血连书12个半“篡”字才断气。 六 历史上*后一次腰斩判给了清代河南学政俞鸿图。雍正年间,俞鸿图督学闽中(今福州市),科考防范颇严,操守亦称严谨。未料他的小妾与仆人串通,收取贿赂,其妾把考试材料贴在俞鸿图官服背后补褂之上,俞鸿图穿出去,仆人轻轻地揭去授给应试者,而他一点也没觉察到。 事发后,雍正皇帝将俞鸿图处以腰斩极刑。俞鸿图仓促受刑,及赴刑场方才知道身受腰斩,要求死得痛快爽利一点也来不及了。原来刽子手对于腰斩犯人,一向索取规费,得了钱则刀斧锋利快下,可令其速死,以免长受痛苦;不得钱则故意缓缓而下使其迟死,血肉之躯寸寸受割,其痛楚可想而知了。 腰斩之酷烈,连性格刚戾的雍正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遂命封刀。如果记载不误的话,从周代到雍正年间止,施行了约两千年的腰斩刑罚,算是寿终正寝了。 【受虐的“道德快感”】 吴??钩 《韩非子》中有个“卞和献玉”的故事,说的是: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天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篇》)。 每读及这个故事,心头不由暗自悚然。倒不是为楚王残暴无道、滥用大刑所惊。历代草菅人命、屠杀臣民的暴虐之君,史不绝书,何止刖人足,宫、腰斩、车裂、凌迟、诛九族之刑,又复鲜见?不足为怪。我只惊于献玉的卞和,为何对自己的两条人腿竟然毫不爱惜!本来这玉璞拾于楚山,非抢非盗,据为己有亦无可厚非,何苦要“献之厉王”?厉王不识货,刖你一足也就罢了,还不死心又“献之武王”,结果另一条腿也献出去了。两条人腿不是两根汗毛,刖掉了可不会再长出来,这点常识卞和如何不知,但他还要一再进宫献玉,找上门让人家刖其足。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卞和并不十分在乎他的双足,起码与之相比还有他认为更重要的东西。且看后来卞和“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而且“三天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哭得何其惨烈。初读还以为卞和因为双足被刖而大感悲痛呢。哪料他“非悲刖也”,悲的可是“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呜呼,原来卞和在楚山之下抱璞流涕痛哭,无非是要向新登基的文王表明心迹:我没有存心欺君啊,我可是忠贞之士啊。这“贞士”之名,在卞和看来肯定就比两条人腿值钱得多,被“名之以诳”较之被施以刖刑也更不可忍受。所谓“荃不察余之衷情兮”,所谓“虽九死其犹未悔”,对卞和而言,肉体上的受虐和痛苦非但不能打击他的道德热情,恐怕只会越发坚定他以贞士自许的道德信念,激发他决意“殉道”的悲壮感受。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