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节开场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天生疯狂/中野信子

天生疯狂/中野信子

作者:中野信子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0
中 图 价:¥24.0(5.3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天生疯狂/中野信子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160139
  • 条形码:9787201160139 ; 978-7-201-16013-9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天生疯狂/中野信子 本书特色

为什么有些人睁眼说瞎话、踩踏别人、毫无同理心? 为什么他们表面上精神健全,却有着假面下的扭曲心性? 透过脑科学精准解析,揭开面具下令人意想不到的人格阴暗面! 研究证明每100人就有1个是变态人格者! 日本亚马逊畅销榜第—名年度话题书! 销量突破280000册!

天生疯狂/中野信子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些人满嘴谎言,却毫无罪恶感? 为什么有些人表面上精神健全,却有着假面下的扭曲心性? 他们甚至极富魅力、精于投人所好,? 能轻易吸引所有人的关注。? 他们可以沉着地犯下滔天罪行,即使谎言被揭穿,也会装成自己才是受害者的样子。作者就身边一些品行不良,经常做下违反道德底线却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这类人,深入浅出的从脑科学基础到行为模式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有效识别的方法和与他们安全共处的技巧。 在书中作者将此类人的人格类型称为“变态人格”——他们经常可以沉着地犯下滔天罪行。即使谎言被揭穿,也会表现出一副自己才是受害者的样子……随着脑科学的飞速发展,变态人格者的大脑之谜也逐渐被揭开。优选进的脑科学为你揭晓,被人类进化历程和大脑构造所掩盖的关于“变态人格”的谜团! 你身边的“变态人格”者经常具备这些特点: ·外表和言辞都表现得极其富有魅力,很好自恋。 ·很难感觉到恐惧、不安或紧张,站在大舞台上也好不怯场。 ·可以淡定去做大多数人出于道德原因而感到危险的事情,看起来很有挑战的勇气。 ·能说会道,口才不错!会拉拢有权势者,也会有不少追随者。 ·习惯性撒谎,话多。特别爱表现自己,热衷博眼球,反复无常。 ·眼高手低,做事没有常性,总不能做到有始有终。 ·频繁换交往对象,分手后又会说对方的坏话。 ·能与人相处,但没有同理心,无法对他人感同身受。 这类人物喜爱兴风作浪吸眼球。 在不了解他们的情况下常有人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 有些甚至是公众人物,他们的拥护者、粉丝不在少数。 然而,他们其实有很大机率是「变态人格」者! 以下数据你不得不关注: ● 每100人就约有1位是病态人格者! ● 病态人格并不一定与残暴的变态犯罪者画上等号! ● 大企业CEO、政治人物、律师、外科医师等需要大胆决策的职业,「病态人格倾向偏高」! ● 大脑杏仁核与前额叶皮质的连结特异,无法感同身受也不易恐惧。 ● 擅长从对方眼神揣摩其情绪,藉此随心所欲操弄对方。 ● 病态人格者有「成功」「失败」之分!关键是前额叶皮质中灰质的体积差异。 ● 喜欢高风险、高报酬,对无关自身利益的事情兴致缺缺。

天生疯狂/中野信子 目录

前言 科学已经证明“变态就在你身边”

占美国总人口的4%

如何辨别变态人格

富有魅力的研究对象


第1章 变态人格者的心理与生理特征

1 变态人格者事件簿

国家负担高过抑郁症

兰迪·克拉夫特Randy Kraft(1945—)——无视他人感受、“学习”自我满足的手段

向“失败”学习,化身杀人魔

简·托潘Jane Toppan(1857—1938)——活泼开朗、爱吹牛皮的快乐杀人犯

通过杀人获得快感

“怦然心动”地剁碎

克里斯托夫·罗康库Christophe Rocquencourt(1967—)——骗局暴露仍面不改色的天生诈骗专家

“要把剩下的纸箱也打开吗?”——日本江东区公寓碎尸案


2 变态人格者的身心特征

变态人格者的典型性格

通过外表分辨变态人格的方法

心率与变态人格的相关性

忐忑不安是抑制力

变态人格者的IQ很高?

积极性高,所以感觉不到不安

擅长读取对方眼神中流露的情感

对煽动性话语的反应较小

变态人格者所重视的道德和忽视的道德

毫不关心与自己的得失无关的事物

变态人格者的烦恼和痛苦

与反社会行为相关的四个科学假设


第2章 变态人格者的大脑

1 变态人格者的大脑知觉能力和学习能力

没有“热共情”的大脑

难以感知恐惧的大脑——杏仁核活动能力低下

杏仁核同前额皮层的联结较弱

没有“良心”帮忙“踩剎车”

热衷于高风险、高回报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异常——对惨不忍睹的画面无动于衷

海马体和后扣带回的机能障碍——感情记忆缺陷

胼胝体的形状也与一般人有很大差别


2 “成功”的变态人格者与“失败”的变态人格者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前额皮层灰质体积的不同

前额皮层被破坏的男人——菲尼斯·盖奇

识别“成功”的变态人格者的方法

社会地位高的人中变态人格者很多

说谎者的前额皮层的灰质和白质

变态人格者与测谎仪的斗争


第3章 变态人格是如何被发现的?

存在已久的变态人格

革命家之中的“成功”的变态人格者

古希腊时代的变态人格

“毫无谵妄的疯狂”

“正常的假面”

精神分析失信和脑科学兴起

神经伦理学与神经犯罪学的登场和龙布罗梭再考察

反社会行为能遗传吗?

神经递质分解缓慢

合并ADHD的变态人格

变态人格与精神疾病的合并症

大量释放多巴胺的基因

随着环境改变的变态人格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完善社会制度,实施扫盲教育


第4章 变态人格与进化

变态人格使人类进化

何为“良心”的机能?

“搭便车的人”与裁可

变态人格者是“搭便车的人”吗?

被大脑“扩建”的“良心”

变态人格者容易生存的环境

变态人格者受欢迎的原因

女性在月经周期会被“渣男”吸引

对变态人格者来说,日本是一个难以生存的社会吗?


第5章 你身边的变态人格者

只有表达能力异常优越的人

履历和头衔过于华丽的人

妈妈团的首领和黑心企业的经营者

被口诛笔伐的博主

宅男团女神和社团粉碎机

她是变态人格者,还是人格障碍?

变态人格者与信徒的互补关系

被“后妻业之女”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老人

我们能和变态人格者恋爱吗?


第6章 写给可能是变态人格者的你

变态人格者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吗?

PCL-R的诊断方法

DSM-5的诊断标准

凯文·达顿的自评量表

变态人格可以治疗吗?

怎样才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城市中更容易生存

寻找适合变态人格者的工作


展开全部

天生疯狂/中野信子 节选

国家负担高过抑郁症 从历史角度来看,变态人格总是和犯罪密不可分。 但是,现实情况究竟如何呢?犯人有变态人格的概率到底是多少呢? 根据加拿大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罗伯特·黑尔的统计报告,在服刑的罪犯中,平均有20%的罪犯有着变态人格,半数以上的重大案件由他们造成。而且,变态人格者“二进宫”的再犯罪率是其他罪犯的2倍,如果只看暴力犯罪的话,这个比例能达到3倍。 关押在美国监狱内的变态人格者大约有50万人。有相关研究者推测,社会上,虽然没有犯罪但依靠巧妙利用周围人得以生存的变态人格者高达25万人。 而且起诉变态人格者并把他们送进监狱的费用,以及对受害者的赔偿金都是巨大的。根据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神经科学专家K.A.基尔的计算,2011年,美国在这方面共花费了4600亿美元,而这庞大的金额自然由国家来承担。与之相对的是,为了减少“抑郁症”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花费了440亿美元。也就是说,针对管控变态人格者的费用比对治疗抑郁症的投入还要高。 那么,典型的变态人格者究竟有着怎样的画像呢? 下面,让我介绍4位具有代表性的罪犯吧。 兰迪·克拉夫特Randy Kraft(1945—)——无视他人感受、“学习”自我满足的手段 兰迪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这个保守地区的一个中等家庭中长大。 他天资聪颖,智商高达129(日本东京大学学生的平均智商是120),在校成绩优异,取得经济学学位后,以IT顾问为职。 然而,背地里的他却是一位连续杀人犯。每到日薄西山之时,他会一边开着车,一边寻找15岁到25岁的男性为目标。他请选中的男性喝下了药的饮料,让对方丧失意识。因为兰迪有着沉迷于同性性行为的癖好,所以有时会拷问、强奸对方,再将之杀害,遗体则被他丢弃到车外。12年间,兰迪这样做过64回。他甚至为此做了一份被害者列表,仔细整理了自己的犯罪记录。 在犯案后的第二天一早,他还可以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去办公室上班。犯下连续杀人案,还可以不被任何人发觉地保持着日常生活的状态,正是由于这份异常的冷静,他才能在杀人魔和好青年之间“无缝切换”。这就是变态人格的特征之一。 向失败“学习”,化身杀人魔 那么,为什么兰迪可以在调查当局的眼皮底下屡屡逃脱呢? 真相就在于他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其实,在开始实施暴行时,兰迪曾一度被捕。当时,因为他的目标恰巧是一位卧底警官,所以他在犯罪之前就被发现并被警方当场逮捕。 然而兰迪并没有在这次被捕的教训之后金盆洗手,改过自新,而是决定避开成年男性,把目标锁定为十多岁的少年。因为这样的话,对方是卧底警察的可能性就为零了。 保释后,他只寻找十多岁的少年作为自己的目标,继续着自己的罪孽。 但是,又因为事后他将犯罪者活着放走,导致当地开始爆出有人专门对年轻男子施暴的传闻。 他再次从中“学习”,决定杀害那些被害的少年。在兰迪的意识里,没有“坏事好像要暴露了,收手吧!”,只有“杀掉的话就不会暴露了”这样的逻辑。这也是变态人格者独特的学习模式。 这里,我用了“学习”这个词,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合适。可是,要想回避危险、满足自身欲望,*合理的做法必然是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只是,变态人格者不会去思考他人会变得怎样,不会有关怀他人的想法。他们能非常富有逻辑地思考,步步为营,却不能和他者产生共鸣、同情心,也完全没有羞耻意识、犯罪意识。 变态人格者犯罪时的动机常常是“追求刺激”。而且,比起把目标特定为某个人,他们更倾向于将目标的范围扩大。也就是说,变成像兰迪这样不限定袭击目标的惯犯、杀人魔的可能性非常高。 兰迪罪行的暴露也纯属意外。1983年,他因酒后驾驶被停车检查。当时在轿车的副驾驶座位上发现了一具半裸的男尸。直到今日,兰迪仍在监狱内服刑。 简·托潘Jane Toppan(1857—1938)——活泼开朗、爱吹牛的快乐杀人犯 说到“杀人犯”,一般我们脑海中都会浮现男性的面孔吧?现实也的确如此,根据日本的《犯罪白皮书》显示,大约有75%的杀人案件由男性造成。可我们不能否认,也有女性的变态人格者存在。 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有一位叫简·托潘的护士。因为她在工作中乐观活泼的态度,被人们亲切地成为“阳光小简”。 但是,她却有着另一张面孔。1895年到1901年这六年,她在自己工作的剑桥医院给患者打入了剂量足以致死的吗啡。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没人发现的情况下悄悄进行的。打入吗啡的患者意识模糊,瞳孔收缩,陷入昏睡状态。 你觉得到此为止了吗?随后,她又给患者注入阿托品。 阿托品是生物碱的一种,有抑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还能抑制胃肠运动,加速心率,和吗啡的药效完全相反。打入阿托品的患者,瞳孔忽然放大,变缓的心跳骤急。*终,患者会全身痉挛、发汗,在病床上苦苦挣扎直到死亡。用这样的方法,她至少杀害了31个人。 1901年,简被捕了。她在被捕之后,面对“为什么做这些”的疑问,回答道:“我也没想什么。”“我也不知道这是多残酷的事。” 通过杀人获得快感 她在杀人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靡靡之乐(voluptuous delight)”(表示性方面的快感,19世纪的词汇,现在英语中常用ecstasy)。她不会有罪恶感,只有恍惚的感觉。如果目的不是金钱的话,也谈不上有什么怨恨,这只是纯粹的“快乐杀人”。类似的案件日本也有发生,如“通过杀猫获得快感”的神户、连续杀伤儿童事件的犯人、自称“酒鬼蔷薇圣斗”的元少年A等。 另一方面,因为简的性格开朗乐观,所以在逮捕她后,调查局收到了很多“她应该不是那样的恶人”等反馈。顺便说一句题外话,哪怕是专业的心理学家,在出访监狱和正在里面服刑的变态人格者们谈话后,时常也会有类似的感叹,如“从这个人的谈吐举止来看,他值得信赖啊,一定是因为误会被关进监狱的吧”。 令人诧异的是,简在被捕的第二年被判为无罪。按照当时的医学,她被诊断为“精神错乱”,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因为她有“极端冷静把人杀死”的自觉,所以,据说她自己在听到这个诊断结果时,也备感困惑。 所谓变态人格,和重度精神分裂不同,没有妄想、幻觉等症状,也不是那种无法自主做出决定的心智丧失、衰弱的状态。他们的意识是清晰的——这一点,我们现在可以确定。其他的精神病患者也会烦恼,也在痛苦。但变态人格者不一样,他们自身几乎没有任何不愉快的感觉。 变态人格,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对于这样的问题,专业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我将在第3章详细讨论这些观点。现在,先让我们看看简是在怎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吧。 上文提到的兰迪·克拉夫特在中等家庭长大,受教育程度高。与他不同的是,简·托潘出生在爱尔兰裔的移民家庭中。在当时的美国,爱尔兰裔备受歧视。因此,据说她经常撒谎自称“意大利的孤儿”。 她1岁丧母,父亲因为精神疾病没有抚养她,祖母则贫困潦倒。所以直到5岁,她都在公立的救助机构中苟且偷生。5岁后,她被人收养。但是,与其说她是成为寄人篱下的养女,倒不如说是被当作用人任意驱使、虐待。 简不光伪造了自己的出身,还是个撒谎大王。 “我的姐姐可是英国的贵族哦”“我呀,从俄国皇帝那边收到要我过去做看护的邀请哦,但是为了在这儿工作,拒绝了”这类假话,她在日常生活中对谁都说过。不只想让他人高看自己,有时也会偷别人的东西。这样看来,简不光有变态人格,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性也非常高。所谓“自恋型人格障碍”,不是单纯地爱着这样的自己,而是认为自己优秀美好,是特别伟大的存在的人格障碍。 有着这样苦恼的癖好,她却完全没有反省,而是继续在众人面前扮演着人见人爱的角色。 “怦然心动”地剁碎 关于简·托潘行凶的具体数据,*初她自曝“做了31次吧”,但之后又供述“至少杀了100个人吧”。这究竟是隐藏了真相,还是为了炫耀而夸张了事实?又或者,她只是杀了太多人,单纯地记不清具体次数了? 不管怎样,对待杀人这件事,她丝毫感受不到什么深刻的痛苦,她也没有什么情感上的暴力冲动。可以说,她几乎是在用工作的态度机械地进行犯罪。 我为什么认为她有着变态人格呢?因为她表面上表现得十分富有魅力,另一方面,却习惯性地说谎,迫使大家关注自己,却完全无视他人的痛苦,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快乐。罗伯特·黑尔的这个形容就十分吻合简·托潘的情形:“(变态人格者)像是在感恩节的晚宴上切碎火鸡一样,怦然心动地拷问、剁碎受害者。” 有着变态人格的杀人犯和没有变态人格的杀人犯,在犯罪时也有着天壤之别,就是他们是否会有计划地犯罪。 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有过这样一项研究。针对变态人格者犯罪的计划性,心理学家迈克尔·伍德沃斯和史蒂芬·波特对2002年加拿大联邦监狱收监的125名男性杀人犯做了统计。他们把杀人案件分为“冲动、无计划的激情杀人”和“为了享乐或金钱等目的,之前做好计划、有手段的预谋杀人”两种类型。其中,有48.4%的非变态人格者犯下了“预谋杀人”的罪行,而变态人格者“预谋杀人”的比例竟高达93.3%。 而且,变态人格者在犯罪的时候,除了杀戮之外,还有对受害者施加暴力的倾向。例如,不仅仅是勒死对方,他们还会把遗体弄得破破烂烂。他们钟情于拷问、殴打、分尸等虐待狂的行为。同时,迈克尔·伍德沃斯和史蒂芬·波特也研究了变态人格和奸杀的关系。他们调查了2003年因奸杀定罪的38位罪犯,其中有52.6%的非变态人格者和82.4%的变态人格者对死者做出了超出致死范围的暴力罪行。 非变态人格的罪犯们,往往都是为了不让死者被发现(就是说隐藏证据)而杀人。而变态人格者们则不仅是这样,他们还有着通过观察他人痛苦的样子而感到愉悦的倾向。 有计划地、理智地犯罪和超出杀人灭口范围的过剩暴力——这就是变态人格的特征。 克里斯托夫·罗康库 Christophe Rocquencourt(1967—)——骗局暴露仍面不改色的天生诈骗专家 不是所有的变态人格者都是杀人犯。克里斯托夫·罗康库就是一名游走在法国和美国之间的诈骗专家。 1967年,他出生于法国的翁弗勒尔。喝得烂醉的父亲和一名娼妇生下了他,之后他就被送入了公立救助机构。 他在18岁的时候成为了俄国贵族,看到女友父亲的房产时,就当成自己的房产一样,伪造了相关文件,私自把那栋房子卖掉。通过这起诈骗案件,他骗取了100万法郎。 他又通过撒谎犯下了数起案件。然而他的谎言被识破的原因,看起来有些愚蠢。 克里斯托夫·罗康库还自称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一员”,从资本家手中骗到了以百万美元为单位的投资。然而,他的坐骑暴露了这场骗局:因为他乘坐的轿车不是美国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高级轿车,而是日本的马自达。 在被逮捕后的采访中,他直言道:“我觉得自己不是罪犯,因为我只是运用头脑盗窃。”与兰迪·克拉夫特一样,我们完全看不到一丝反省的神色。 甚至他被释放后,竟然把这段经历做成了一门生意,包括开展作为诈骗专家的人生演讲等,也因为形象好,出演了电影中诈骗专家的角色。 “要把剩下的纸箱也打开吗?”——日本江东区公寓碎尸案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这起案件的罪犯极其猖狂,就是在2008年日本东京江东区发生的一起女性失踪被害案件。 一名23岁的女性在回到江东区的自家公寓时,忽然失踪了,只在她家的玄关处发现了少量的血迹。公寓出入口处的监视摄像没有拍到她再出门的身影,因此推断她确实是在公寓楼中失踪的。于是,警察开始搜索公寓楼内部,也采集了每一位居住者的指纹。 然而,尽管警方对公寓楼进行了彻底的搜查,但经过了一个月,仍然不知道犯人究竟是谁。各种解不开的谜团和不安的情绪充斥着这栋公寓。 在这之中,有一位年轻的男性居住者过于频繁地出现在各个媒体上。他接受了电视采访,说了很多诸如“(对被害者)有印象”“太可怕了”的评论。案件发生后,传闻他又给公寓的物业打电话,要求“必须有更严格的管理”“增加摄像头的数量”等。 然后一切真相大白之后,才知道这位男性就是犯人。因为他想要把那位女性“变为性奴”,从而袭击、杀人,又将遗体藏在自己家中。之后,观察警察的动向,把遗体切成小块,一部分通过下水道冲走,另一部分遗弃在便利店的垃圾箱中。 为什么他能够在警察的眼皮底下“逍遥”一段时间呢? 当然,警方的搜查员也进入了他的房间搜查。 他的房间中堆着数个纸箱,毋庸置疑的是搜查员也注意到了它们。他一脸无所谓地协助调查,并且自己率先打开了几个纸箱给搜查员看,并问道:“剩下的也要看吗?” 实际上,*后几个箱子中还有受害人的部分遗体。如果当时搜查员检查了所有的纸箱的话,就可以当场将他绳之以法。可是,他自信满满的态度,让搜查员掉以轻心。*终,还是因为留在现场的零星几个指纹,以及只有他在犯罪时间段和被害者在同一楼层这两点将他逮捕。 即便证据确凿,他在被警察传唤调查、搜索房间时,依旧摆出一副什么坏事都没有做的样子,一脸平和地编织着谎言。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位犯人很可能有着变态人格。 在这起凄惨的杀人案件被侦破后,向犯人的邻居和他周围的人了解情况时,得到了很多诸如“为什么是他啊”“完全看不出他能做出这种事”的回答。 他得到周围人这样的评价并非个例。正因为他有着变态人格,才有能力伪装成普通人,或者比普通人更加认真的“好人”。 变态人格者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非常好的。他们仪表堂堂、满腹才华,甚至天真烂漫,其特征就是能够轻易获得他人的信赖。

天生疯狂/中野信子 作者简介

中野信子,日本脑科学家。东日本国际大学特聘教授。横滨市立大学客座准教授。 生于1975年。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脑神经医学专业博士毕业,医学博士。自2008年起近10年来,就职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NeuroSpin(超高磁场MRI研究中心)。 曾以评论家的身份活跃于「信息介绍du家报导」等电视节目,并于富士电视台“平成教育委员会2013!! 日本的头脑决战SP”节目中获得优胜,赢得“日本第一金头脑”的封号。 著有《科学验证的改运法》《脑内麻药》《东大毕业的女性脑科学家教你如何换一副有钱人的脑袋》《活跃全球的人会做的事》《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祈祷”》《大脑.战争.自然法则 超越与克服近代人类观》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