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绘艺术精选集
-
>
中国美术8000年
-
>
西洋镜--中国寺庙建筑与灵岩寺罗汉
-
>
和光同尘:徐家树摄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广州
-
>
(精)如何用手机拍一部电影(八品)
-
>
银翼杀手2029
艺海问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968211
- 条形码:9787503968211 ; 978-7-5039-682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海问道 本书特色
《艺海问道》是由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推出的“艺海问道”文化论坛的实录结集,邀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传播等不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对话、笔谈、研讨等方式,围绕25个核心主题,就各艺术门类发生发展的本质规律及其现状、大众文化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文化艺术界关心关注的普遍现象和焦点话题等,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想象,从而对当下相关领域的研究、创作提供指导与参考。书中讨论的选题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的思想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原则,以及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思维方式。针对这些选题,依托报社丰富的平台资源,论坛邀集嘉宾或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或有专业的文化艺术背景,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对相关议题有高屋建瓴的独特见解,使得本书对问题的讨论具有一定的思想艺术深度、学术理论价值与实践参考意义,体现出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及相关研究者对专业、对社会的关怀和担当。
艺海问道 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是艺海问道文化论坛第1至25期的内容, 曾以整版报道的方式, 刊登于中国文化报理论版。重读这些文字, 让我们有机会思考“艺海问道”文化论坛的实效与得失。尽管再读之下感觉到理论的锐气与勇气不够, 冲击力还不强, 有些很好的话题还可以不断深入进去, 但令我们多少感到欣慰的是, 尽管作为新闻报道先天具有易碎品的属性, 但这些议题常说常新, 这些讨论随处闪现思想的火花, 至今仍具启发。
艺海问道 目录
立足传统,再造传统
中西戏剧精神与当代戏曲发展的未来走向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青年文艺工作者畅谈网络时代如何深入生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中华文化创造力如何体现
媒介变革下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及产业发展前景
文艺批评的责任与担当
呼吁构建戏曲理论新思路,为戏曲传承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弘扬抗战精神,成就艺术经典
构建当代有效的艺术评价体系
当代工笔画:融入生活的中华美学“新”风尚
孔子文化形象的当代传播
推动建立当代戏曲舞台表演风格
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活力
走向世界的中国戏曲
聚焦“十三五”时期艺术创作
中国曲艺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和前瞻
中华诗词:活的传统,活的创造
戏曲经典的永恒魅力
——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
推动新时代民族歌剧的繁荣发展
少儿舞蹈教育的聚焦与导正
聚焦现实题材戏曲创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世界意义
多元趣味时代的审美提升
新中国戏曲改革、发展、传承的实践与理论见证
——郭汉城的治学精神、学术态度和丰硕成果
艺海问道 节选
《艺海问道》: 徐涟:你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大量的阅读和感受。你刚才说的那种方法,就是因为历史空间其实都不存在,因为都是用本心来直接面对,所以你能得到灵感。一方面你进入这个传统,另一方面传统对你没有压力,是因为你没有被它束缚在这样一个一个的时间和空间当中。 叶锦添:给我有感觉的东西,我会深入研究,当我的兴趣够了,那个东西就停在那里,并不代表它静止了,所有东西其实都一直在丰富。在我心目中其实没有时间的限制,也没有时间的脉络,但是要去看它的时候,那个脉络就在那里。 怎么解决传统创新的问题?一个文化很强大的地方,必须容纳两个东西,一个是传统,另一个是创新。所谓传统的人,他应该是用尽方法把传统的东西保留,而且把它弄得越来越精。同时,每个创新都经过传统去创新,传统的东西也必须一直有新作品,从传统的路线创作新作品,但不一定要搞多媒体。另外,评论非常重要,不像国外,我们目前还没有那种建构体系的持续的评论,让观众看完评论觉得这个事情很严肃,能看到文化的根在哪里,又有什么样的创新。 徐涟:叶老师刚才谈到内在的自我和外面的世界的关系,并从自身创作的真实体会讲传统如何转化的关系,玄而又玄,却非常有意思。你讲创作思想的历程,一方面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哲学融入进去,一起变成自成体系的方法。 你刚才说成体系的评论,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化报》是文化部主管的报纸,我们想要在艺术评论上多做一点工作。“艺海问道”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努力。许多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并没有持续地关注和持续地研究,很多时候满足于一台戏出来,开个研讨会,说完了就过去了,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能够做一些进一步的工作。 刚才田青老师对台湾汉唐乐府用了“震撼”这样一个词,这个词也是我对汉唐乐府的一个基本感觉,请陈美娥老师来给我们讲讲她的美学之旅。 陈美娥:刚才田青老师和叶锦添老师两个人演讲,我一直在看着,我说他们都有着古老的灵魂,我也自命有着古老的灵魂。我想或许不单只有我们3个人,我们有13亿人口加上台湾地区的2300万人,还有海外华人的世界,拥有古老灵魂的同胞一定很多。美国人很骄傲,说他们能够指导人类的思想,但是他们有一个步骤,就是想透过文化,用文化来作为他们话语的主导权,按人口比例来说,唯一能抗衡的只有中国。所以我们应该做得更有自信,或者更有自尊,我想文化是我们*大的也是*强的,不应该说是武器,应该说是我们的资产。 汉唐乐府从30余年前,1983年成立的时候,就站在音乐的角度希望能够挽回我们在国际上,被认为传统音乐已经断代这样一个误解,希望能够把这个自信给找回来。一直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乐舞。唐代之前,诗歌乐舞是不分家的,宋元有歌舞戏,才有戏文戏剧的发展。因此1993年我要开始做转型,我想展开一扇窗,对于中国音乐的探讨,舞蹈应该是不能忽略的。南音的另外一个艺术体系,利用歌舞戏的舞蹈科步,也就这样子进入了我的心灵。我当时就想着,如何把传统的南音这些大曲和梨园的科步传统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实验性的尝试。很幸运的就是当时有了叶老师的出现。当时汉唐乐府在台湾有一个艺术中心,是台湾**个私人打造的勾栏舞台空间,叶老师为南音的音乐和我们梨园的舞蹈所震撼。从20世纪90年代有汉唐勾栏古典的剧场开始,开始了《艳歌行》首创,就这样子一不小心把它做大,受到媒体以及国外重要的艺术总监们的青睐,汉唐乐府也开始走上国际主流的表演艺术殿堂。到了21世纪初,汉唐乐府又从这种精致古典、比较中型的演出形态,开始走上大型的舞台歌舞。从2002年的《韩熙载夜宴图》,到2006年的《洛神赋》,一直到2009年的《教坊记》、2010年的《武丁妇好》,后来还有一个《盘古》。 ……
艺海问道 作者简介
徐涟,文学博士,高级记者。多次获得省部级文化新闻奖,策划组织中国文化报社重大新闻采访及深度报道,主持“艺海问道”文化论坛。担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入选科技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库;2014年起担任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2014年获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颁发的新闻行业领军人才称号。2016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