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吴晗讲明史

吴晗讲明史

作者:吴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1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1.0(5.2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吴晗讲明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382016
  • 条形码:9787511382016 ; 978-7-5113-8201-6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吴晗讲明史 本书特色

★明史大家吴晗的传世之作,内容含金量高,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吴晗三十年心血铸就,全方位解读大明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了解和欣赏明代中国社会生活图景的材料! ★作者站在中国历史阶级矛盾的浪潮中,回顾了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源,倭寇背后列强侵略,而缺乏有效顶层设计的历史局限,深度剖析大明王朝兴衰背后的历史逻辑。 ★作者站在中国历史阶级矛盾的浪潮中,以史料为基础,深度剖析大明王朝兴衰背后的历史逻辑。 ★吴晗先生评议客观公正,引用史料严谨,《明朝那些事儿》曾以他的论述作为依据和蓝本。

吴晗讲明史 内容简介

《吴晗讲明史》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详实的史料为依据,为我们真实展现了大明王朝三百年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脉络。本书不仅是一本历史知识读物,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我们精心编排后出版,一方面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提供解读明朝历史的契机,另一方面是对吴晗诚挚的纪念,纪念他为推动我国历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吴晗讲明史 目录

[吴晗讲明史]

**章 太祖建国:大明王朝登上历史舞台

元帝国的崩溃

红军之起与元之内讧

明太祖之起事与削平群雄

明太祖之建国与开国规模

国号大明

定都南京


第二章 帝国纪事:记忆里的辉煌与叹息

胡惟庸党案考

靖难之役

锦衣卫和东、西厂

迁都北京

郑和的七次航海

明成祖生母考

东林党之争

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

第三章 审视现状:博弈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北虏”、南倭问题

建州女真问题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晚明“流寇”之社会背景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第四章 制度体系:承袭传统还是寻求创新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明初卫所制度之崩溃

明代的军兵

明初的学校

元明两代之“匠户”

明代的殉葬制度

  ——“美德组成的黄金世界”之一斑

第五章 世情写真:大明王朝的社会状态

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上的国民身份证——路引

明代之粮长及其他

明代之农民

明代汉族之发展

明代的奴隶和奴变

记大明通行宝钞


第六章 人物论说:他们定格在历史的框架里

况钟和周忱

明代英雄于谦

海瑞

戚继光练兵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关于魏忠贤

爱国学者顾炎武

第七章 艺文品评:字里行间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明史》小评

读史杂记

  ——《明史》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

谈迁和《国榷》


展开全部

吴晗讲明史 节选

[吴晗讲明史] 锦衣卫和东、西厂[参见吴晗:《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锦衣卫和东、西厂,明人合称为厂卫。锦衣卫是内廷的侦察机关,东、西厂则由宦官提督,*为皇帝所亲信,即锦衣卫也在其侦察之下。 锦衣卫初设于明太祖时,是皇帝的私人卫队。其下有镇抚司,专治刑狱,可以直接取诏行事,不必经过外廷法司的审判手续。[参见王世贞:《锦衣志》。]锦衣卫的主要职务是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专替皇帝侦察不忠于帝室者和叛逆者,其权力在外廷法司之上。洪武二十年(1387年)曾一度取消锦衣卫的典诏狱权。到了成祖由庶子篡逆得位,自知人心不附,并且内外大臣都是建文帝的旧臣,深恐建文帝未死,诸臣或有复辟的企图,于是重复锦衣卫的侦察和典诏狱权,使之秘密活动,以为钳制臣民之计。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个*高侦察机关叫东厂,因为在起兵时很得了建文帝左右宦官的力量,深信宦官的忠心,便以宦官提督东厂,付以“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的职权。以后虽时革时复,名称也有时更换(如西厂、外厂、内行厂之类),但其职权及地位则愈重愈高,甚至有任意逮捕官吏平民,和任意刑讯处死的权力。 靖难兵起时,宦官狗儿、郑和等以军功得幸。成祖即位后遂加委任,有派作使臣的,如永乐元年(1403年)遣内官李兴出使暹罗[参见《明史》卷三○四,《宦官传》。]、马彬出使爪哇诸国,永乐三年(1405年)遣太监郑和出使西洋。[参见《明史》卷四,《成祖本纪》。]有派作大将的,如永乐三年(1405年)之使中官山寿率兵出云州觇敌。[参见《明史》卷四,《成祖本纪》。]又因各地镇守大将多为建文帝旧臣,特派宦官出镇和监军,使之伺察。永乐元年(1403年)命内臣出镇及监京营军[参见《明史》卷四,《成祖本纪》。],出镇的如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趾,监军的如王安之监都督谭青军。[参见《明史》卷三○四,《宦官传序》。]由是司法权和兵权都逐渐落在宦官手中。宣德以后,人主多不亲政事,不和阁臣见面,甚至深居宫内,从不上朝,国家政务多交司礼监太监批答,内阁的权力也渐渐转到司礼监去了。在外则各地镇守太监成为地方的*高监察者,干预政务,骚扰地方,积重难返,形成一种畸形的阉人政治。英宗时的王振、曹吉祥,宪宗时的汪直、梁芳,武宗时的刘瑾,神宗时的陈增、高淮,熹宗时的魏忠贤,思宗时的曹化淳、高起潜,莫不窃弄政柄,祸国殃民,举凡军事、外交、内政、财政、司法,一切国家大政,都由宦官主持,甚至阁臣之用黜,都以宦官的好恶为定。他们只图私人生活的享乐,极力搜括掊敛,榨取民众的血汗,诱导皇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祷祠。对外则好大喜功,生衅外族。驯至民穷财尽,叛乱四起。外廷的士大夫与之相抗的都被诛杀放逐,由此朝廷分为两派,一派附和宦官,希图富贵,甘为鹰犬。一派则极力攻击宦官,欲将权力夺回内阁,建设清明的政治。明代除开例外的几个时期以外(如孝宗及世宗时),阉人和士人两派势力互为消长,此仆彼兴,循环报复,一直闹到亡国。 廷杖也是祖制的一种,太祖时曾杖死工部尚书薛祥。[参见《明史》卷一三八,《薛祥传》。]鞭死永嘉候朱亮祖父子。[参见《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以后一直沿用这刑法,正德十四年(1519年)以谏止南巡廷杖舒芬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1524年)群臣争大礼,廷杖丰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内外大臣一拂宦官或皇帝之意,即时廷杖,由锦衣卫执行,杖而不死者,或遣戍边地,或降官,或仍旧衣冠办事。英宗时又创立枷之刑,英宗时国子祭酒李时勉至荷枷国子监前。[参见《明史》卷一三六,《李时勉传》。]直到熹宗时,魏忠贤杖死万爆,大学士叶向高以为言,忠贤乃罢廷杖,把所要杀的人都下镇抚司狱,因酷刑害死,算是代替了这一祖制。 锦衣卫,东、西厂和廷杖制原都是为镇压反动势力,排除异己分子,故意造成恐怖空气,使臣民慑于淫威、不敢反侧的临时设施。果然,这一套祖制,使大小臣民都惴惴苟延,不知命在何日。太祖时朝官得生还田里,便为大幸。[参见《明史》卷一三八,《杨靖传》附《严德珉传》;卷二五八,《孙贲传》。]皇帝威权,由之达于极点。这三位一体的恐怖制度使专制政体的虐焰高到无可再高,列朝的君主也明知这制度的残酷不合理,但是**为着维持个人的威权,第二因为这是祖制,所以因仍不旨废止。英宗以后的君主多高拱深宫,宦官用事,更利用这制度来树威擅权,排斥反对党,虽然经过无数次士大夫的请求废止和抗议,终归无效。一直到亡国,才自然消灭,竟和明运相终始。

吴晗讲明史 作者简介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明史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代表作品有《历史的镜子》《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