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37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2.6(4.8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716857
  • 条形码:9787544716857 ; 978-7-5447-1685-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追寻美德》对西方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提出道德体系在现代遭受了浩劫,人们已失去了道德的概念构架,只剩下一些碎片,而缺乏其取得意义的语境。 本书论证的力量与气魄,和对美德生活的强调,令人精神一振。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期的社会道德状况,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深思。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麦金太尔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出发,对西方道德观念与整个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这是一部关于伦理思想史的著作,也是一部对西方文明的基本动力与假定进行深刻批判的著作。它的论证的力量与气魄,它对美德生活的强调,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伦理学从元伦理学向实质伦理学的转变,使其不仅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转折点”,也成为近几十年来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目录


第1章 一个令人忧虑的联想
第2章 今日道德分歧的性质与情感主义的主张
第3章 情感主义:社会内容与社会语境
第4章 先前文化与论证道德合理性的启蒙筹划
第5章 论证道德合理性的启蒙筹划为什么必定失败
第6章 启蒙筹划失败的某些后果
第7章 “事实”、解释与专门知识
第8章 社会科学中普遍概括的特性及其预言力的缺乏
第9章 尼采抑或亚里士多德?
第10章 英雄社会中的诸美德
第11章 雅典的诸美德
第12章 亚里士多德对诸美德的解说
第13章 中世纪的各种观点与事件
第14章 诸美德的性质
第15章 诸美德、人生的统一性与传统概念
第16章 从诸美德到美德以及追寻美德
第17章 正义之为一种美德:变化中的各种观念
第18章 追寻美德:尼采抑或亚里士多德,托洛茨基与圣??本尼迪克特
第19章 第二版跋
参考文献
索 引
展开全部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节选

第3章 情感主义:社会内容与社会语境 任何一种道德哲学都特别地以某种社会学为前提,情感主义也不例外。因为每一种道德哲学都或隐或显地对行为者与其理由、动机、意向和行为的关系作出至少是部分的概念分析,而这种做法一般又预设这样一种要求:这些概念被具体化或至少能够被具体化在现实的社会世界中。甚至不时地将道德作用限制在内在的本体领域的康德,也在其法律、历史与政治著作中隐含了上述要求。因此,一般说来,要决定性地驳斥一种道德哲学也就是要表明它所解释的那种道德作用本身永不能体现在社会中;从而,对于任何道德哲学的主张,如果不搞清其体现于社会时的可能形态,我们就不能充分地理解它。过去的一些(或许是大多数)道德哲学家就认为这是道德哲学的使命之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无疑持这种看法,休谟与亚当·斯密也是一样;但至少从摩尔开始,那种占统治地位的狭隘的道德哲学概念却保证道德哲学家能够无视这一任务;情感主义的哲学倡导者们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在这里,我们必须为他们完成这一任务。 那么,情感主义的社会内容的关键何在?事实上,情感主义必然抹煞操纵的(manipulative)与非操纵的社会关系之间的任何真正的区别。对此,我们不妨将康德的伦理学与情感主义加以对比。对于康德以及许多早先的道德哲学家来说,不以道德为根据的人际关系与以道德为根据的人际关系之间的差异,就在于把他人首先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还是作为目的本身。把他人当做目的,也就是把自己视为以这种方式而非以他种方式行动的好理由提供给他们,而同时却让他们自己去评价这些理由。这也就是说,只以他人也断定为好的理由来影响他人;只诉诸于每一个有理性的行为者自认为有效的非个人的标准。相反,把他人当做手段,也就是通过在不同场合中施加有效的影响或考虑,力图使他人成为达到自身目标的工具。这里用来引导自己的不是合乎规范的合理性的各种标准,而是有关“劝说”的社会学、心理学的概括。 如果情感主义是真的,那么上述区分就是虚假的。因为评价性话语*终除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并转变他人的情感与态度之外,并无任何别的意义或用途。我不可能真地诉诸于非个人的标准,因为并不存在任何非个人的标准。我可能自认为是在诉诸这类标准,而别人也可能认为我是在诉诸这类标准,但这些想法始终是错误的。不同的道德话语的惟一实在性就在于一方试图使另一方的态度、情感、偏好与选择与自己的相一致。他人始终是手段,永远不能是目的。 假如用情感主义者的眼睛来看,社会的世界看似什么呢?并且,如果情感主义的真理被广泛接受,那么社会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一般形式现在清楚了,但社会的详情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社会语境的性质;它将区分,在何种环境中、服务于何种具体、特殊的旨趣,操纵的与非操纵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差别被抹煞了。威廉·伽斯指出,考察这一差别在某种特殊类型的欧洲富人生活中消除时的后果,乃是亨利·詹姆斯《一个妇人的肖像》的根本关切,换言之,小说反倒成了一种考察,用伽斯的话来讲,它成了对“作为消费人的人意味着什么,作为被人消费的人又意味着什么?”的一种考察。消费的隐喻是从社会环境获取其适当性的;詹姆斯所关心的是这样一类富有的唯美主义者,他们的兴趣就在于想方设法为他人做事,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厌腻的胃口,避免现代有闲阶级特有的烦恼。他们的那些愿望可能是仁慈的,也可能不是,然而,对于詹姆斯来说,那些以期望他人行善来自娱的人物与那些全然不顾他人好坏只求满足私欲的人物间的区别(如小说中拉尔夫·塔奇特与吉尔伯特·奥斯蒙之间的差异),不如那以道德工具主义的操纵性模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与这种模式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如《欧洲人》中描写的新英格兰)之间的区别那么重要。当然,至少在《一个妇人的肖像》中,詹姆斯只关注一个严格限定、细心识别了的社会环境,一群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特定种类的富人。不过,这丝毫无损于其考察成果的重要性。事实证明,《一个妇人的肖像》在道德评论的悠久传统中占有一关键位置,这一传统的早期成员有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和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形成这一传统的先决条件是这样一些人的状态,在他们眼里,社会世界无非是各有一套自己的态度与偏好的个人意志的交汇处、一个满足其个人欲望的竞技场,他们还把实在理解为一系列的享乐机会,并且对他们来说,厌烦是*后的敌人。年轻的拉摩、克尔凯郭尔笔下的“A”以及拉尔夫·塔奇特让这种审美态度在非常不同的环境中运作,但看得出来,态度是相同的,甚至环境也有某些共同之处。在这些环境中,享乐的问题源于闲暇的背景,大量的金钱造成了对于工作必要性的某种社会性的疏离。拉尔夫·塔奇特富有,“A”安逸,拉摩则是依附于其阔绰的保护人与主顾的寄生虫。这并不是说克尔凯郭尔所谓的审美领域局限于富人及其近邻,我们其他人也常常在幻想和渴望中具有与富人们同样的态度。这也并不是说富人全都与塔奇特、奥斯蒙或“A”一样。但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充分理解那为情感主义所必需的、消除了操纵性与非操纵性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差别的社会语境,那么我们也就应当考虑某些别的社会语境。 ……

人文与社会译丛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A.麦金太尔(1929— ),早年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先后执教于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波士顿大学与维特比德大学,美国鹿特丹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与哈克荣誉教授。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社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麦金太尔以其大量的著作,对摩尔以来的元伦理学进行了不懈的攻击。他的重要著作《追寻美德》(1981)、《谁的合理性,谁的正义》(1988)以及《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1990),在对西方现代性的根源的追溯中,促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