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6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9.5(7.0折) 定价  ¥8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042156
  • 条形码:9787214042156 ; 978-7-214-04215-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本书特色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88年开始,迄今为止,出版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名著190余种。丛书主编为刘东教授,丛书聚焦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问题,囊括了孔飞力、萧公权、费正清、魏斐德、史华兹、杜赞奇、谢和耐等海外著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内容简介

本书对这个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新疆、内蒙古、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靠前地与上述四个地区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靠前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目录

译者的话

原序

**部分 长城的历史地理

**章 中国及其周边领土

历史上的大陆及海洋时代

陆权和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文明的西化

区域与人口

中国的边疆扩展

亚洲内陆边疆的历史问题

第二章 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

第三章 黄土地区与中国社会的起源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土地带

古代中国文化与黄土地带的土壤气候之关系

从黄土地带向外的早期发展

向北方发展的弱势

中国历史的形式

贸易、矿冶与官僚

中国历史的循环

19世纪——西方的侵入

第四章 蒙古草原与草原游牧社会的特征

黄河流域与蒙古地区早期文化的差异

草原游牧社会的兴起

草原社会兴起的功能解释

草原社会经济与中国本部情形的比较

草原历史的阶段特征

游牧经济的种类以及羊的重要性

财富与移动性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治下的统一与其后的崩溃

喇嘛教的再输入[16世纪)

喇嘛教与满族势力在蒙古的兴起[17与18世纪)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固定疆界的建立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贸易的增长及其影响

19世纪末期的蒙古

20世纪的蒙古

第五章 满洲的农田、森林和草原

满洲在历史上的分裂

东北南部与中国的关系

东北地区北部及东部的环境与经济条件

清朝始祖努尔哈赤

16世纪末东北地区的政治

东北边疆上汉族统治的衰微

努尔哈赤的功业及清朝的建立

清朝开国时的军事与政治组织

清朝初期汉人在满洲的影响

对草原及森林居民的影响

19世纪的满洲

铁路的影响

日本在与东北及中国内地关系中的地位

第六章 中亚的绿洲与沙漠

中亚的辽阔地带

绿洲地理及农业

从定居发展到游牧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次级绿洲

汉族向中亚的渗透

行商路线与贸易

宗教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

新疆的回教

中亚的满族与回族

新疆的政治及经济状况[1911-1928)

中国边疆发展的高潮

苏联近期的影响

第七章 西藏高原

地理因素

西藏人的社会起源

西藏的农业与游牧业

早期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

西藏的政治统一

喇嘛教的政治作用

藏人对中国西部及新疆的占领[8世纪)

喇嘛教早期的支配地位

蒙古势力控制时期[1206-1700)

清朝统治下的达赖和班禅之地位

近代中英权益在西藏的冲突

第八章 过渡地带

边疆与边界的区别

印度西北边疆的情况及政策

亚洲内陆部落南侵的“贮存地”

第二部分 传说时代与早期历史时代

第九章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特征

新石器文化的两个区域

铜器文化的产生

“发明”铜器的社会及经济影响

汉人与少数民族的分化

第十章 农业的进化与游牧业的反复

现代学者与中国历史传统

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古代传说的地理证据

传说中的社会及文化证据

夏、商时期

周代

黄土高原及大平原居民的早期分化

文化发展与灌溉起源的关系

汉族**次向东、西两方的横向扩展

南方——中国第二中心的兴起

中国文化向西方及西北方发展的障碍

游牧经济的起源

游牧与定居人口的关系

第三部分 列国时代

第十一章 北方与南方汉族的历史

周朝的主要列国

对少数民族侵周的传统观念的修正

是汉族发展而不是蛮族入侵

汉族扩张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汉族与少数民族冲突的两个时期

周代权力中心的变化

游牧经济与汉族社会及国家的兴起

周朝列国的发展

第十二章 古代中国的列国与帝国

中国与欧洲封建制度

走出封建制度

文官、宦官、士大夫

草原部落与封建制度的关系

战国[前453-前361)

少数民族战争与长城的修建[前4世纪末)

中国封建制度及城乡“细胞”

孔子与封建制度的关系

秦与帝国制度的诞生

从封建制度到帝国秩序的转变

第十三章 中国历史上边疆形态的起源

边疆形态与过渡地区的关系

秦、赵、燕

秦的兴起

边疆地区本身的政治重要性

第四部分 帝国时代

第十四章 统一帝国与统一边疆——中国的长城

前帝国时代的长城

秦国的边疆特点

早期修筑长城的劳工的社会意义

秦国军事的过度发展

为何秦朝能统一边疆却国运不长

秦朝的灭亡及汉朝的建立[前206)

司马迁的边疆记载

匈奴与草原新式统治者的出现

从边缘游牧制度转变到完全游牧制度

边疆民族语言差异的推测

头曼的事业

冒顿的事业与草原新社会的兴起

第十五章 空间范围的意义——绿洲历史与长城历史

汉族向南发展与向亚洲内陆边疆发展的比较

固定边疆之不可能

中国与草原的政治成熟

西汉政策:防止边将变节

边疆管理的目标:保持边疆人口的中国规范

汉朝与匈奴

汉族向中亚渗透的开始

汉族向中亚发展的根本原因

汉族在草原边缘地位的困难

汉族在绿洲的地位

绿洲中的汉族及少数民族势力

边疆均势的消长

第十六章 边缘社会:征服与迁徙

中国社会与草原社会融和的失败

游牧社会的变异:机动性与战争

游牧民族统治的循环

匈奴历史:一个完整的游牧社会循环史的例证

后来的循环

第十七章 朝代及部落历史的循环

中国历史的周期性

冀朝鼎的朝代循环论

朝代循环的重复

起源于长城以外的王朝

草原边缘地带在朝代更替中的作用

中国与草原之缺乏统一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作者简介

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幼年、青年时居住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拉铁摩尔访问过延安,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遭受麦卡锡主义迫害,后移居欧洲,1989年5月在美国逝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