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卫氏朝鲜史

卫氏朝鲜史

作者:苗威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3.2(8.0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卫氏朝鲜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1715
  • 条形码:9787520331715 ; 978-7-5203-317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卫氏朝鲜史 本书特色

作为中华一方地域,东北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在东北留下了同样深浅的足迹:与中华其他地域不同的是,东北地域形成的古代方国属国,自殷商时代直到明朝末年,绵延悠长,很少间断,前仆后继,竟有18个之多。其中蒙古发展成为元朝,后金发展成为清朝,由地方政权发展为一统天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系统全面地研究这些方国属国的历史,不仅对研究东北地方史,而且对研究中国史和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史,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一东北概说 中国因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在行政区划之上,从不同的角度被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东南、中南、中原、东部、中部、西部、南方、北方等不同区域。东北作为地理与历史概念,溯其根源,当始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日幽州,其镇山日医巫闾”。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亦提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成,有肃慎氏之国”②。上古中国,核心地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称为中原。中原地区当为中国方位的核心点。作为地理概念,东北在历史上指称的方位基本相同,是指蒙古高原以东,位于中原地区东北方向的广袤地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东北的地理范围随历史变迁而有变化。在古代,东北的四至大体西邻大兴安岭,东濒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北达外兴安岭,南到渤海和黄海。及到清朝末年,由于沙俄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多万中国领土,东北缩小到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省所辖地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以来,随东北行政区划的变化,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东北仅指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所辖地区,面积为80多万平方公里;传统意义上的东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等市、盟,河北省承德市。总面积为150多万平方公里。

卫氏朝鲜史 内容简介

西汉初年,燕王卢绾反叛,燕人卫满于乱中率众向东,越过长城,来到清川汉南岸的朝鲜半岛西北部,并说服(箕子)朝鲜,得以居于其西边,于公元前195年,终结箕氏的统治,朝鲜进入“卫氏”统治时期。卫氏朝鲜是西汉的“外臣”,承担着藩屏汉朝的义务。在近90年间,朝鲜借助汉朝的支持,威服了周边的真番、临屯等小国,同时引领半岛的经济文化,使之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没有履行外臣之约,汉武帝发水陆两路大军,于公元前108年灭亡卫氏朝鲜,在其故地设置乐浪、真番、临屯以及玄菟四个郡,开启朝鲜半岛的郡县时代。

卫氏朝鲜史 目录

卷一 通史
**章 卫氏朝鲜建立的时代背景
一 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初的东亚格局
二 秦汉对东北的经营
第二章 卫氏朝鲜的建立
一 燕王卢绾及其“叛”汉
二 卫满愿作箕氏朝鲜的“藩屏”
三 卫满取代箕氏称王“朝鲜”
第三章 卫氏朝鲜与汉朝的关系(上)
一 卫氏朝鲜与汉朝的“外臣”之约
二 卫氏朝鲜成为“外臣”的原因
三 卫氏朝鲜践行外臣之约的情况
第四章 卫氏朝鲜与汉朝的关系(中)
一 彭吴经商
二 苍海郡的设置
第五章 卫氏朝鲜与汉朝的关系(下)
一 卫氏朝鲜同汉朝东北边郡的关系
二 卫氏朝鲜与汉朝关系的三个阶段
第六章 卫氏朝鲜与周邻的关系
一 卫氏朝鲜与真番的关系
二 卫氏朝鲜与临屯的关系
三 卫氏朝鲜与东沃沮(玄菟)的关系
四 卫氏朝鲜与辰国的关系
第七章 卫氏朝鲜的灭亡及汉四郡的设置
一 西汉出兵卫氏朝鲜的原因
二 西汉与卫氏朝鲜的战争过程及朝鲜的灭亡
三 卫氏朝鲜灭亡的影响
四 汉四郡的设置及其变化

卷二 典志
**章 地理志
一 疆域四至
二 地名
第二章 民族志
一 民族结构
二 真番
三 秽
四 貊
五 东沃沮
第三章 政治志
一 统治机构
二 职官
第四章 经济志
一 农业
二 牧业
三 商业

卷三 传记
**章 君王
一 卫满
二 卫右渠
第二章 王族
一 卫右渠太子
二 卫长降
第三章 文武百官
一 裨王长
二 尼谿卿、尼谿参
三 路人、*
四 韩阴
五 王映
六 成巳
第四章 其他
一 卢绾
二 涉何
三 杨仆
四 荀彘
五 卫山
六 公孙遂

卷四 考异
一 卫满族属考
二 溟水、列水考述
三 对应劭“真番朝鲜胡国”的梳理
四 卫氏朝鲜疆域考
五 秦汉辽东郡考
六 关于秽、貊或秽貊的考辨
七 辰韩的民族构成
八 苍海郡位置考
九 汉武帝设置乐浪诸郡考
十 由王险城至朝鲜县的变迁
十一 “古朝鲜”的伦理考察

卷五 图表

卷六 大事编年

卷七 主要文献书目
一 原始文献
二 研究著作

后记
展开全部

卫氏朝鲜史 节选

  《卫氏朝鲜史》:  其一,控制卫氏朝鲜的势力发展。西汉之后,国力大为发展,并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藩属关系,其中,建立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的卫氏朝鲜被纳入汉朝的“外臣”序列。尽管卫氏朝鲜与汉朝缔结了“外臣”之约,然而却并没有遵守“臣”职,而是在朝鲜半岛上威服周边,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役使周边的真番、临屯服属。到卫满的孙子右渠时代,其背叛汉朝的意图愈发明显。汉武帝为扼制卫氏朝鲜的发展,消除东部隐患,故而采取迂回政策,在卫氏朝鲜的东界设置苍海郡,给卫氏朝鲜以间接警示。  其二,加强汉朝与东亚其他民族的交往。东亚地区向来是中原政权边疆经略的一个重点区域。早在“成周之会”时,就有良夷、高夷、黑齿等前来朝周。《左传》中也有记载:“及武王克商……肃慎、燕、毫吾北土也。”①汉武帝时,为了开通与东亚诸族的商路,加强与东亚诸族的联系,在朝鲜半岛的东部置郡,并以之为据点,联络周边的民族与政权,进而扩大汉朝的影响。  其三,避免匈奴与卫氏朝鲜结盟。自汉朝以来,匈奴始终是一支令汉朝皇帝深感棘手的势力。至汉武帝初期,仍然采取怀柔之策,虽有和亲的约束,但同时也在准备力量,计划以武力解决这一北疆痼疾。然而,汉朝非常担心匈奴与卫氏朝鲜联合,于是在卫氏朝鲜的东边设置苍海郡,便于监控朝鲜的动向,进而起到牵制作用。  苍海郡的地域,主要包括彼时的东秽和南北沃沮之地。  元朔三年(前126),苍海郡在设置两年之后,由于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过多等原因,西汉撤销了这个建置。也就是说,苍海郡实际上仅仅存在了两年。尽管时间很短,但其作用和意义是应该引起关注的:一方面,苍海郡成为汉朝在东北,尤其是在较为偏远的朝鲜半岛上设置边郡的一个试点。苍海郡灭亡十八年之后,汉武帝在卫氏朝鲜的故地,设置了乐浪等四郡。另一方面,开拓了中国大陆通往朝鲜半岛的商路,促进了东亚地区古代民族的发展,并首次把整个沃沮地区正式纳入古代中国直辖疆域之内。同时,苍海郡的设立,对于北方的匈奴来说,是一个震动,可以视为“断匈奴之左臂”①战略链条上*先启动的一环。  需要指出的是,苍海郡是卫氏朝鲜东界的一部分,在卫氏朝鲜较强盛的时期,西汉取其一部分设置郡。一方面,说明岭东之地虽然属于卫氏统辖下的朝鲜,但其控制力度有限;另一方面,边疆之地或次级藩属体系之内的地域被西汉直接管辖时,卫氏朝鲜采取默认的态度。而伴随着苍海郡的设立,表明卫氏朝鲜的势力在岭东地区瓦解。  不过,苍海郡的设置本身,也是汉朝对仅仅在“名”上与中原王朝保持臣属关系,却在“实”上无任何行动的朝鲜的一场博弈。汉朝以此警告卫氏统辖下的朝鲜:取消“外臣”进而直辖是多么容易;卫氏淡然以对:虽然没有朝贡,但臣子之心未改,比如苍海郡地,臣子代为管理,天子随时可以来取,“外臣”并不置一词,忠君之心可见一斑。因而,在接下来的近二十年之中,双方相安无事,维持着和平的局面。当然,这种宁静中隐藏着巨大的裂变因子,一旦时机成熟,变局不可避免。  苍海郡仅仅存在了两年。在被废弃之后,没有迹象表明卫氏朝鲜曾恢复过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这里或许如同“秦空地”一样,一度成为汉的空地。  ……

卫氏朝鲜史 作者简介

  苗威,吉林梨树人。世界史博士,中国史博士后。山东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历史文化学院及东北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主要从事中国东北区域史、朝鲜半岛史、东亚汉籍的研究,对跨越今中朝国界的东亚古族古国的历史尤为关注。专著《乐浪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另有《古朝鲜研究》《高句丽移民研究》等;合著有《中国正史(高句丽传)详注及研究》《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史》《清代中朝日关系史》《明代抗倭援朝战争》等多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各级项目近20项。    邴正,1957年生,长春市人。现任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吉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吉林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委员,省政协常委。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长期从事哲学、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专业方向为文化哲学、发展社会学与文化社会学。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50余部。    刘信君,1962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吉林大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社会科学战线》主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兼任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理事长。先后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出版专著《刘信君文集》《毛泽东与东北解放战争》,主编、副主编《中国东北史》《吉林通史》《吉林历史与文化研究丛书》《东北文化丛书》等著作50余部。在《新华文摘》《历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11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