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作者:赵腾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8.8(6.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0975
  • 条形码:9787520360975 ; 978-7-5203-609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方法。利益分析方法从人与自然的生产关系出发,基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人的需求和实现的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和揭示人的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传统的功利思想加以正确的批判、辨析、扬弃和吸收,紧密结合历史和时代的实践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深入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利益政治学的重要维度。本书分三阶段介绍了两宋功利思想。其中,北宋前中期阶段主要介绍了李觏、王安石及“皇祐三先生”尤其是王开祖的功利思想;北宋后期阶段主要介绍了“永嘉九先生”中的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的功利思想;南宁阶段主要介绍了永嘉学派中郑伯熊、薛季宣、叶适、陈傅良的功利思想以及永康学派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两宋功利思想可以看成儒家思想内生的“现代性”因素,无疑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经过深入研究和阐述,通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思想无疑可以通达于现代哲学,对于古老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发挥独特意义和作用。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目录

利益政治研究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绪论
一 两宋功利思想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二 两宋功利思想的发展线索
三 两宋功利政治哲学的基本特点
四 两宋功利思想的理论基础
五 关于本书的体例

上篇 北宋前中期
儒家的复兴
李觏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二 正视功利的伦理观
三 以功利为视角解释政治与道德的“易”论
四 以功利为导向的治理原则
王安石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道不离器
二 经世的利益思想——义不离利
三 王道与霸道的问题
四 新政的改革措施
永嘉学派的先声——王开祖的功利思想
一 道德之乐
二 善恶混之性与心统性情
三 折中的王霸论
四 事功导向的治理主张

中篇 北宋后期
“永嘉九先生”与其代表周、许、大刘、小刘
周行己的事功思想
一 “道不离器”的思想
二 性善论与相对的善恶
三 “道”、“理”的去价值化与朱熹的批评
四 “理”不离“事”
许景衡的功利思想
一道德与功利之间的两难
二 实用中相互转化的利、害思想
三 实践、经验中的“理”
刘安节 的事功思想
一 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二 发展的人性论与功利的教化
三 刘安节 的政治思想
刘安上的事功思想
一道理不离事物
二 重视下情与民利为先
三 用人以实、以长

下篇 南宋
南宋永嘉学派与永康学派诸君子
郑伯熊的事功思想
一 德与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二 朱熹与郑伯熊关于“轻刑”问题的讨论
三 郑伯熊的利益与理财思想
薛季宣的功利思想
一“道无本末”论
二 利与害相辅相成的思想
三 薛季宣的政治思想
四 薛季宣与朱熹的交流
叶适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二 道德相对主义的倾向
三 注重“实德”的王霸统一论
四 叶适的治理思想
陈傅良的事功思想
一 义不离利且义高于利的伦理思想
二 务实的政治思想
三 评点“义利王霸之辩”
陈亮的“义利王霸之辩”
一 “气一元二面向”的唯物观点
二 “气一元二面向”下尚义的功利思想之特色
三 “义利王霸之辩”
四 陈亮的政治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节选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李觏在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相关人性论基础上论述的现实功利思想,体现在其关于治理天下与经济政策的很多论述中:  **,李觏将帝王后官的秩序也视为重要的政治利益,以此暗示统治者,其自身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符合礼的规范,即具有公共利益的特征。“今数口之家,犹以妇倾,……况乎后妃……故内宰‘以阴礼教六宫’。”哪怕是仅有几口人的老百姓的家庭,也会因为妇人而倾家荡产,更何况后妃呢?李觏显然是女祸论的支持者。他认为,妇女的天性是不理性的,所以对大多数皇帝而言,后妃经常会干扰正常的政治秩序。为了杜绝后官乱政的恶果,李觏认为应当采取的措施有二:**,请大臣介入后宫事务的管理与建议。他例举了西汉初年,汉高祖原配吕后残酷迫害戚夫人的故事,主张统治者应当依靠大臣的力量来管理和制衡后宫,以防患于未然。显然,汉高祖后宫一大势力是吕后以及其子太子(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另一个是其宠妃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在立嗣问题上,汉高祖显然优柔寡断,既没有下定决心废除太子立刘如意,也没有授权大臣以有效制约吕后的权力。等到高祖死后,吕后便掌握了*高大权,一方面残酷杀害戚夫人母子,另一方面也树立后族的权威,大封吕姓诸王(这直接违背了高祖生前订立的“非刘姓不得为王”的规矩),为日后汉朝统治者的内乱埋下了伏笔。显然,李觏此论不一定专指后妃,还包括后妃代表的外戚、皇帝身边的宦官、佞臣等腐朽势力。他主张的借助外朝大臣的力量来制衡宫中事务,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此外,李觏还主张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礼”来规范后宫等事务,即“君子不苟于色,有妇德者充之,无则阙。……故无德以色亲,……谓邪色之乘阳也”。“礼”的要求,就是对后妃的选拔,要以德为先,若无有道德品质的后妃,则宁缺毋滥。  第二,基于其公共利益为先的“礼”论,李觏提出了近于公共财政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自秦建立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制度以来,皇帝富有四海,其自身的财富与天下的财富不分,换言之,天下不过是皇帝的私产。而中国传统专制政治体制之下,经常的情况是,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滥用国家财产满足自身骄奢淫逸需求。针对这种弊端,李觏认为“盖王者无外,以天下为家,……财物之在海内,如在橐中,况于贡赋之人,何彼我之云哉?历观书传,自禹贡以来,未闻天子有私财者。……故虽天子器用,……属于大府,则日有成,月有要,岁有会。”皇帝作为天下的统治者,是不分公产与私产的,如果说天下都是皇帝的私产,那就意味着公共利益毁灭。所以,既然君主富有天下,同时又不能将天下的财产都归于皇帝一人,那就应该强调皇帝的财产也是一种公共财产,不能有“彼我”之分。这样一来,即便是天子自身的用度开销,也要列入国家财政。李觏的这些思想,实质上是强调两个问题:**,皇帝作为天下的统治者,其个人财产就是公共财产,不允许有其“私产”存在;第二,既然皇帝的财富都是公共财产,那么其花销用度也必须被有效制约、管理,不能滥用滥支。  作为表率的皇帝自身财产的使用得到规范之后,接下来,就是经理天下的公共财富。李觏认为财用是国家的根本,理财是国家治理的必要内容,反对“正统”儒生们空谈误国的论调:“愚窃观儒者之论,鲜不贵义而贱利,其言非道德教化则不出诸口矣。(洪范一食二货;孑L子足食足兵)……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所谓富国者,非日巧筹算,析毫末,厚取于民以媒怨也,在乎强本节用,下无不足而上则有余也。”  ……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王浦劬,男,江苏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政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首批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与治理。编写出版《政治学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新时代的政治与治政》等。    赵滕,男,辽宁人。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助理教授。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士学位、经济学专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及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博士后。有金融、行政工作经历,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注会专业阶段合格证。学术方向:政治哲学、思想史。在《文史哲》《学术界》《河南社会科学》《中州学刊》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