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39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3.1(5.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305697
  • 条形码:9787519305697 ; 978-7-5193-056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内容简介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的作者遵循原则,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巩固和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收集了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访谈录、传承人传记等稿件,为苗、侗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目录

理论探讨
传承的力量
——纪念侗族大歌申遗成功10周年吴定国
论苗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傅安辉
浅谈非遗的多样性和非遗保护手段的多样性
——以黔东南州为例吴俭新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报告周忠良雷秀武曾祥慧傅安辉吴俭新
文化产业视阈下黔东南侗戏的传承发展路径唐永蓉
贵州黔东南酸汤饮食品牌的传播路径探析杨秋蕾

保护实践
从林业三大技艺看其非遗价值傅安辉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实践与策略
——以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为例粟周榕
苗族二月二祭桥习俗的教化功能研究龚露
试论旅游环境下车江侗族祭萨仪式的变化吴永谊
用微信传授苗族古歌的刻道歌王潘世仁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背景下《仰阿莎》的文化价值与品牌打造龙再成

传承人与设计师
试论民间手工技艺复兴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价值龙耀宏
生活化、艺术化、时尚化是民族传统工艺品传承与创新的定位
——谈谈侗族传统纯棉手工布艺品的传承与创新龙初凡
浅谈贵州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
——以苗族刺绣为例李佳
试析侗族传统工艺振兴的路径选择向同明

名录解读
国家级非遗名录:苗族贾理黔东南州文化研究所
国家级非遗名录:《仰阿莎》黔东南州文化研究所

专访对话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对话陈华文教授向同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本土经验
——对话潘年英教授向同明
……

文化漫谈
展开全部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节选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一、侗族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的简单回顾  侗族的传统村落与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特别是贵州、广西、湖南三省交界的黎平、榕江、从江、三江、龙胜、通道等传统村落,密集而独具民族特色,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大、内容*丰富、文化价值*高、保护状态*好、文化活态传承*自然的农耕文化家园。特别是这里的以木结构为主题、加上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传统村落,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特有的村落类型,它的保护传承具有世界文化价值,它的发展利用具有世界实践意义。  丰富多彩的传统村落是侗族多彩文化遗存的基础,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的根基。近年来,侗族地区各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地推进相关工作,通过深入挖掘侗族的农业产业资源和民俗风情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开发了特色文化、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农事活动体验、农家客栈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趣味内涵,形成“吃在侗家、住在侗家、娱在侗家”的旅游模式,使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侗族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侗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乡村振兴,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二、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在各地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侗族地区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相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的保护理念走在全国的前列,如“侗寨申遗”。但传统村落保护仍存在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弱化、传统村落保护等同于保护民居与文物性建筑、村落民俗文化流失严重、公众参与缺乏、中外可借鉴的村落保护经验有限及特色危机等困难。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侗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力不济,这导致我们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淡漠,再加上这些年来,为了改善生活,为了生计,大量的青年人外出务工谋生,以致传统村落“老龄化、空巢化”,传统的乡土建筑任其“自然性颓废”,这种趋势大有蔓延之势。同时一部分富裕起来的村民又急于改善生活条件,但又缺乏文化自信,缺乏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对传统民居拆旧建新洋房,使传统村落风貌面目全非。  第二,*近这几年在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中,政府严格实行“旧房宅基不拆、新房地基不批”的用地政策,加之农村发展建设规划无序,以及村民为改变居住条件,无序地“拆旧建新”等原因,造成传统村落格局风貌的“自主自建性破坏”难以遏制。  第三,一些地方领导对建设“美丽乡村”的误读,对传统村落进行简单统一的“穿衣戴帽”,致使传统村落变得“千村一貌”“百户一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一些地方在加快城镇化、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中对“旧村改造”决策上的失误,再加上急功近利追求政绩,不仅出现了一些“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还导致传统村落在改造过程中的“大拆大建”。这种“建设开发性破坏”仍在延续。  第四,由于财力不济,侗族地区“重申报、轻保护”“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商业化的过度开发中出现的“拆旧建新”“保护性拆除”“拆真造假”现象一度严重,导致传统村落不断遭受“旅游性开发破坏”。  第五,侗族地区村落保护的法规、制度、政策相对滞后,地区协调性较差,就政府层面而言,传统村落长期以来存在“多头管理”的弊端,新农村建设中“鼓励新建”(按投入补贴)的政策缺陷,农村乡土建筑产权不清等,这些都是给传统村落的保护带来问题和困难的原因。  第六,侗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广,乡土建筑多,维修规模大、费用高,财政投入普遍不足,还有保护资金及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等,都是制约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现实困境。  ……

苗侗文坛非遗选集 作者简介

吴佺新 1964年生,侗族。又名吴老生,笔名吴辛、黔薪等。贵州从江人。 1982年毕业于黔东南高等师专。从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侗族文学学会会员。1980年开始创作,1982年开始进行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和文艺理论研究。发表文艺作品有诗歌《月亮》、《祖母梦》等;散文《我的家乡》、《占里风情录》等;合作电影剧本《换花草》等。搜集发表民间文学有歌谣、故事、笑话等。部分收入《中国民间文艺集成》贵州歌谣卷和谚语卷上,文艺理论研究有《侗族当代文学南北比较研究》、《古歌所反映的图腾崇拜与图腾反叛》等均被《贵州年鉴》作为成果介绍。《论侗族戏剧之路》收入论文集《侗族文化新论》,《重新认识民间文学的文化基础》收入《比较文学论集》等。另外还运用新兴学科进行文艺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