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董天华访谈录

董天华访谈录

作者:杜志红著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25cm 页数: 18,249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70.6(7.2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董天华访谈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225992
  • 条形码:9787567225992 ; 978-7-5672-259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董天华访谈录 内容简介

  《董天华访谈录/东吴名家名医系列》访谈,记录,叙述了苏州市骨科医学的奠基人之一,现年92岁高龄的骨科医学专家董天华先生从医70多年的人生经历,医学成就,科研探索,人才培养以及杏林佳话。通过对董天华先生的访谈,可以洞悉苏州骨科医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曲折经历,骨科医学专家们的医德品质,拼搏的科研精神,以及骨科知识体系逐步构建的历史线索。《董天华访谈录/东吴名家名医系列》既有人物故事的可读性,又有严谨的科学史料性,是对苏州骨科医学财富和专家风采的一次深入挖掘和及时抢救。

董天华访谈录 节选

  《董天华访谈录/东吴名家名医系列》:  大医精诚  存接受果访董老的任务时,我曾有个顾虑,就是他92岁的高龄。这个年纪在我以前的想象中,一定是会有诸多交流障碍的,比如他能否听瞳我说什么;我能否听瞳他说什么;或者他有没有精力、体力跟我长时间说话;等等。  但是,当我拨通了董老的手机号码,听到“喂”的一声后,我所有的担心就全放下卜那声音响亮浑厚,透着坚实的底气,根本不像一位耄耋老人的声音。  跟董老的**次见面,更是让我感到惊奇。房门打开后,站在我而前的董老精神矍铄,腰杆挺得笔直,完全没有老年人常有的弓腰驼背的迹象;红光满面的脸上,长长的眉毛虽然全部染白,但是眼神中充满和善与坚毅。  “我还在琢厝这个病”  **次见面,我本来只是准备先跟董老认识—下,并没有准备进行正式的采访;跟我一同去的摄录小组的两位同学,也没有准备进行拍摄。但是当我们刚在沙发上落座,还没把此次来访的目的说完,董老就直接开始跟我讲了起来,他说:“我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是关于股骨头坏死的,这个课题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有15年了吧。我一直存追踪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怎么治它。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激素的使用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一个重要原冈……”  我虽然不懂医学,但是董老这几句通俗易懂的开场白立即吸引了我。因为有家人是医生的缘故,我多少听说过一些关于用激素治疗某些疾病的事例,然而使用激素能造成股骨头坏死,我还是**次听说。这让我立刻来了兴趣,我拿出了录音笔和采访本,同时示意一起来的学生架起脚架和机器。我对董老说,您慢点儿讲,我们要记下来。  然后,董老说:  “*近几年激素可以治疗很多病,过去不能治的病现在都能治了,可是这种药*大的副作用就是股骨头坏死,过去有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得了这个病就不行了,不能走路,要换关节,而且年纪都很轻,平均年龄存40岁,关节年龄越轻,就会导致做了以后还要做第二次。所以我就想办法让坏死的部分自己好。坏死有一个自然的修复功能,但是修复的速度太慢了又跟不上坏死的程度,所以百分之八十的病人都没办法治愈……”  这一番话彻底让我听进去了,原来我印象中的医学知识,其术语那么专业,病理那么复杂,表达那么神秘,但是经董老这么一说,才知道医学知识原来是可以让我这个门外汉听得懂的。于是我赶紧追问:那怎么办啊?您发现什么办法了吗? 董老继续说:  “我在国外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道:骨折以后有一部分病人长得慢,我们叫延迟愈合,就是延长了骨折愈合时间;还有一部分病人不愈合,它长不起来,没有生长能力,就用一种药,这种药相当于生长因子,能促使残余的细胞生长起来,是治疗骨折长不好,我们叫骨不连的疾病。那么我也希望骨头长得快一点,因为骨头坏死以后还有修复能力的,但是它跟不上坏死的速度,所以我就用这个药来治疗股骨头坏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010年,我在《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了这个研究成果,然后全国各地来这里的病人逐渐增多,包括新疆、北京、天津等地方来的,到现存为止有800多个病人了,去年我们又进行了总结,很快会在《中华医学杂志》(国内*权威的杂志)发表。这个是我退休以后*主要的成果。”  我接着问:什么药这么神奇?  董老接着说:“这个药叫美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帕金森也是由缺乏生长冈子导致的,国外用它来治疗骨不连,我受这个肩发,用它治疗骨坏死,把它们连起来,结果很满意,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用手术,本来百分之八十要手术的……”  我又接着问,那您这个新发现,经过临床验证过了吗?  他说:“我们一直在验证。从2002年到现在,我们一直追踪病人的治疗情况,我退休后一直坚持坐专科门诊,直到2015年,我的右眼视力不太好了,我才停止去医院坐诊,由我的学生带的研究生继续坐诊随访病人。所以,我现在唯一的工作,就是持续观察每星期三他在门诊看的病人的结果怎么样,老的病人3个月复查一次,新的病人的病因是什么,都让学生传到我电脑上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病。”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跟董老的**次见面,竟是这样没有任何障碍地交流着。跟他交谈,你可以不必在意什么礼节,也不必在意自己懂不懂医学专业知识,因为坐存对面的董老,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中的发现,让他兴趣盎然,也让他精神振奋,这或许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境界吧?而这种境界刷新了我过往对于一个医生的印象—如果是个普通的医生,退休就意味着颐养天年、开始享受生活,他可能会选择含饴弄孙、休闲养生,或者周游天下、寄情山水。但是董老没有,他放不下那些痛苦的病人,他想弄清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会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患上股骨头坏死病。他想找到一种治疗方法,让这些病人不用手术就能被治好,他要不断地寻找和发现,也要不断地追踪和验证。  从这个意义上说,董老是一位科学家一样的医生,或者是一位医生中的科学家。冈此,他不会停下关注病人、潜心研究的脚步——尽管这脚步他已经走了70多年。  三位重要的引路人  董天华1926年出生于苏州,1949年从国立上海医学院毕业,进入苏州博习医院(现苏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用董老的话说,到今天,他学医、行医、传医已经70多年了。而存他成长为一名骨科医生的过程中,有三位引路人对他*为重要。  **位引路人是他的伯父董承琅。文献资料显示,董承琅(1899—1992)是“中国医学家、心脏病学专家、中国心脏病学奠基人、心电图学的奠基者、我国心血管病的一代宗师”,也是中国**代领导人的保健医师。至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还屹立着董承琅的铜像……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