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中医基础理论
-
>
高校军事课教程
-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
>
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五版
-
>
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高山嵩草草甸-牦牛放牧生态系统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39561
- 条形码:9787030639561 ; 978-7-03-06395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山嵩草草甸-牦牛放牧生态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总结了高山嵩草草甸-牦牛放牧生态系统中放牧制度 (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 和放牧强度对“土壤-草地-家畜”3个界面的生态功能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 ; 初步探讨了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 全面阐述了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 ; 详细论述了牦牛放牧行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高山嵩草草甸-牦牛放牧生态系统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高山嵩草草甸生态系统
1.1.1 高山嵩草个体和种群特征
1.1.2 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特征
1.2 牦牛概述
1.2.1 牦牛的起源和驯化
1.2.2 牦牛的分类地位
1.2.3 牦牛的生物学特性
1.2.4 牦牛的生境与分布
1.2.5 野牦牛的分布及现状
1.2.6 藏族社会与牦牛文化
1.2.7 我国家养牦牛的主要生态类型与地方品种分类
1.2.8 牦牛的发展现状
1.3 草地放牧系统
1.3.1 放牧对动物的影响
1.3.2 放牧对植物的影响
1.3.3 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1.4 高寒草甸-牦牛放牧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气候特征
2.1.2 植被状况
2.1.3 土壤类型
2.2 放牧试验设计
2.2.1 试验样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主要研究内容
2.2.4 指标的测定
2.2.5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6 计算公式的选用
2.2.7 数据分析
3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的影响
3.1 放牧强度对暖季草场土壤养分和含水量的影响
3.1.1 放牧强度对不同土壤层养分因子含量的影响
3.1.2 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因子平均含量的影响
3.1.3 放牧强度与各土壤层养分因子含量之间的关系
3.1.4 放牧强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5 小结
3.2 放牧强度对冷季草场土壤养分和含水量的影响
3.2.1 放牧强度对不同土壤层养分因子含量的影响
3.2.2 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因子平均含量的影响
3.2.3 放牧强度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
3.2.4 放牧强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5 小结
3.3 讨论与结论
4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结构的影响
4.1 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盖度及地上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4.1.1 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影响
4.1.2 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4.1.3 放牧强度与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现存生物量和盖度的关系
4.1.4 小结
4.2 放牧强度对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4.2.1 放牧强度对暖季草场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4.2.2 放牧强度对冷季草场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4.2.3 小结
4.3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
4.3.1 暖季草场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
4.3.2 冷季草场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
4.3.3 放牧强度与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关系
4.3.4 小结
4.4 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4.1 暖季草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4.4.2 冷季草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4.4.3 小结
4.5 放牧强度与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4.6 讨论与结论
5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主要植物生态位的影响
5.1 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及其生态位重叠
5.1.1 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优势度的变化
5.1.2 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5.1.3 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
5.1.4 小结
5.2 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及其生态位重叠
5.2.1 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优势度的变化
5.2.2 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5.2.3 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
5.2.4 小结
5.3 讨论与结论
6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性生产力的影响
6.1 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6.1.1 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6~9月)和年度动态变化
6.1.2 不同植物功能群地上平均生物量及其年度变化
6.1.3 不同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的组成及其年度变化
6.1.4 小结
6.2 放牧强度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6.2.1 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在各土层间的分布
6.2.2 小结
6.3 放牧强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6.3.1 放牧强度与各季草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6.3.2 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6.3.3 小结
6.4 放牧强度对牧草生长率和补偿生长的影响
6.4.1 群落地上总生物量生长率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差异
6.4.2 禾本科牧草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差异
6.4.3 莎草科牧草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差异
6.4.4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差异
6.4.5 小结
6.5 讨论与结论
7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7.1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盖度及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7.1.1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盖度的影响
7.1.2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植物地上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7.1.3 小结
7.2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7.3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7.4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养分的影响
7.5 讨论与结论
8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第二性生产力的影响
8.1 放牧强度对牦牛增重的影响
8.1.1 牦牛体重及总增重的变化
8.1.2 牦牛日增重的变化
8.1.3 小结
8.2 牦牛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
8.2.1 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
8.21 2单位面积牦牛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
8.2.3 小结
8.3 两季草场的*佳放牧强度及其*佳配置
8.3.1 两季草场的*佳放牧强度
8.3.2 两季草场的*佳配置
8.3.3 小结
8.4 高寒草甸草场不退化的*大放牧强度
8.4.1 放牧强度与优良牧草比例及牦牛个体增重之间的关系
8.4.2 优良牧草比例与牦牛个体增重之间的关系
8.4.3 优良牧草组成及草地质量指数的变化
8.4.4 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变化
8.4.5 植被状态的度量指标
8.4.6 小结
8.5 *大经济效益下的放牧强度
8.5.1 *大经济效益下的放牧强度及效益值模型
8.5.2 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回归方程
8.5.3 短期放牧下*大经济效益的放牧强度及效益值核算
8.5.4 长期放牧下*大经济效益的放牧强度及效益值核算
8.5.5 生态*佳放牧强度与*大经济效益的放牧强度对比分析
8.5.6 小结
8.6 讨论与结论
9 牦牛牧食行为
9.1 家畜牧食行为及测定方法
9.1.1 家畜牧食行为
9.1.2 家畜采食行为
9.1.3 家畜牧食行为的测定方法
9.2 基于人工观测记录法的牦牛昼间牧食行为研究
9.2.1 研究区域概况
9.2.2 牦牛昼间牧食行为
9.2.3 小结
9.3 基于IGER行为记录仪法的牦牛24h牧食行为研究
9.3.1 牦牛24h牧食行为
9.3.2 小结
9.4 基于GPS和GIS的牦牛牧食行为规律研究
9.4.1 研究区域概况
9.4.2 放牧家畜空间移动及牧食行为研究——以玛沁县为例
9.4.3 放牧家畜空间移动及牧食行为研究——以贵南县为例
9.4.4 小结
9.5 讨论与结论
10 放牧系统优化
10.1 高寒天然草地放牧强度调控
10.1.1 高寒天然草地放牧系统草畜平衡
10.1.2 轮牧制度优化
10.1.3 放牧率与家畜生产力关系的线性模型
10.2 调整饲草供给模式及转变饲养管理模式
10.2.1 人工草地的建植及饲草生产
10.2.2 人工草地割草及饲草产品储备
10.2.3 农区饲草料补充——完善牧区和农区生产“互补”机制
10.2.4 适时补饲或舍饲
10.3 混合放牧
10.4 优化放牧畜群结构,提高家畜出栏
10.4.1 放牧牦牛系统畜群结构现状
10.4.2 牦牛*佳出栏年龄研究及冷季错峰出栏
10.5 优化牧场管理模型,开展数字化智能草地畜牧业
10.5.1 国外主要的草畜互作牧场管理模型
10.5.2 国内牧场管理模型研究
10.5.3 草地放牧系统管理的*优控制模型
10.5.4 开展数字化智能草地畜牧业的意义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植物物种名录
附录2 动物物种名录
附录3 高寒草甸牦牛放牧利用技术规程
1.1 高山嵩草草甸生态系统
1.1.1 高山嵩草个体和种群特征
1.1.2 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特征
1.2 牦牛概述
1.2.1 牦牛的起源和驯化
1.2.2 牦牛的分类地位
1.2.3 牦牛的生物学特性
1.2.4 牦牛的生境与分布
1.2.5 野牦牛的分布及现状
1.2.6 藏族社会与牦牛文化
1.2.7 我国家养牦牛的主要生态类型与地方品种分类
1.2.8 牦牛的发展现状
1.3 草地放牧系统
1.3.1 放牧对动物的影响
1.3.2 放牧对植物的影响
1.3.3 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1.4 高寒草甸-牦牛放牧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气候特征
2.1.2 植被状况
2.1.3 土壤类型
2.2 放牧试验设计
2.2.1 试验样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主要研究内容
2.2.4 指标的测定
2.2.5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6 计算公式的选用
2.2.7 数据分析
3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的影响
3.1 放牧强度对暖季草场土壤养分和含水量的影响
3.1.1 放牧强度对不同土壤层养分因子含量的影响
3.1.2 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因子平均含量的影响
3.1.3 放牧强度与各土壤层养分因子含量之间的关系
3.1.4 放牧强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5 小结
3.2 放牧强度对冷季草场土壤养分和含水量的影响
3.2.1 放牧强度对不同土壤层养分因子含量的影响
3.2.2 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因子平均含量的影响
3.2.3 放牧强度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
3.2.4 放牧强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5 小结
3.3 讨论与结论
4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结构的影响
4.1 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盖度及地上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4.1.1 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影响
4.1.2 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4.1.3 放牧强度与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现存生物量和盖度的关系
4.1.4 小结
4.2 放牧强度对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4.2.1 放牧强度对暖季草场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4.2.2 放牧强度对冷季草场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4.2.3 小结
4.3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
4.3.1 暖季草场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
4.3.2 冷季草场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
4.3.3 放牧强度与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关系
4.3.4 小结
4.4 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4.1 暖季草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4.4.2 冷季草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4.4.3 小结
4.5 放牧强度与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4.6 讨论与结论
5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主要植物生态位的影响
5.1 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及其生态位重叠
5.1.1 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优势度的变化
5.1.2 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5.1.3 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
5.1.4 小结
5.2 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及其生态位重叠
5.2.1 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优势度的变化
5.2.2 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5.2.3 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
5.2.4 小结
5.3 讨论与结论
6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性生产力的影响
6.1 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6.1.1 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6~9月)和年度动态变化
6.1.2 不同植物功能群地上平均生物量及其年度变化
6.1.3 不同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的组成及其年度变化
6.1.4 小结
6.2 放牧强度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6.2.1 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在各土层间的分布
6.2.2 小结
6.3 放牧强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6.3.1 放牧强度与各季草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6.3.2 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6.3.3 小结
6.4 放牧强度对牧草生长率和补偿生长的影响
6.4.1 群落地上总生物量生长率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差异
6.4.2 禾本科牧草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差异
6.4.3 莎草科牧草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差异
6.4.4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差异
6.4.5 小结
6.5 讨论与结论
7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7.1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盖度及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7.1.1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盖度的影响
7.1.2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植物地上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7.1.3 小结
7.2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影响
7.3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7.4 放牧后续效应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养分的影响
7.5 讨论与结论
8 放牧对高山嵩草草甸第二性生产力的影响
8.1 放牧强度对牦牛增重的影响
8.1.1 牦牛体重及总增重的变化
8.1.2 牦牛日增重的变化
8.1.3 小结
8.2 牦牛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
8.2.1 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
8.21 2单位面积牦牛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
8.2.3 小结
8.3 两季草场的*佳放牧强度及其*佳配置
8.3.1 两季草场的*佳放牧强度
8.3.2 两季草场的*佳配置
8.3.3 小结
8.4 高寒草甸草场不退化的*大放牧强度
8.4.1 放牧强度与优良牧草比例及牦牛个体增重之间的关系
8.4.2 优良牧草比例与牦牛个体增重之间的关系
8.4.3 优良牧草组成及草地质量指数的变化
8.4.4 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变化
8.4.5 植被状态的度量指标
8.4.6 小结
8.5 *大经济效益下的放牧强度
8.5.1 *大经济效益下的放牧强度及效益值模型
8.5.2 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回归方程
8.5.3 短期放牧下*大经济效益的放牧强度及效益值核算
8.5.4 长期放牧下*大经济效益的放牧强度及效益值核算
8.5.5 生态*佳放牧强度与*大经济效益的放牧强度对比分析
8.5.6 小结
8.6 讨论与结论
9 牦牛牧食行为
9.1 家畜牧食行为及测定方法
9.1.1 家畜牧食行为
9.1.2 家畜采食行为
9.1.3 家畜牧食行为的测定方法
9.2 基于人工观测记录法的牦牛昼间牧食行为研究
9.2.1 研究区域概况
9.2.2 牦牛昼间牧食行为
9.2.3 小结
9.3 基于IGER行为记录仪法的牦牛24h牧食行为研究
9.3.1 牦牛24h牧食行为
9.3.2 小结
9.4 基于GPS和GIS的牦牛牧食行为规律研究
9.4.1 研究区域概况
9.4.2 放牧家畜空间移动及牧食行为研究——以玛沁县为例
9.4.3 放牧家畜空间移动及牧食行为研究——以贵南县为例
9.4.4 小结
9.5 讨论与结论
10 放牧系统优化
10.1 高寒天然草地放牧强度调控
10.1.1 高寒天然草地放牧系统草畜平衡
10.1.2 轮牧制度优化
10.1.3 放牧率与家畜生产力关系的线性模型
10.2 调整饲草供给模式及转变饲养管理模式
10.2.1 人工草地的建植及饲草生产
10.2.2 人工草地割草及饲草产品储备
10.2.3 农区饲草料补充——完善牧区和农区生产“互补”机制
10.2.4 适时补饲或舍饲
10.3 混合放牧
10.4 优化放牧畜群结构,提高家畜出栏
10.4.1 放牧牦牛系统畜群结构现状
10.4.2 牦牛*佳出栏年龄研究及冷季错峰出栏
10.5 优化牧场管理模型,开展数字化智能草地畜牧业
10.5.1 国外主要的草畜互作牧场管理模型
10.5.2 国内牧场管理模型研究
10.5.3 草地放牧系统管理的*优控制模型
10.5.4 开展数字化智能草地畜牧业的意义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植物物种名录
附录2 动物物种名录
附录3 高寒草甸牦牛放牧利用技术规程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5.8¥16.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本类畅销
-
食品添加剂
¥33.5¥45 -
VB语言程序设计
¥29.9¥39.8 -
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与实验指导
¥9.1¥18 -
地下建筑结构-(第三版)-(赠课件)
¥49.4¥55 -
模具制图
¥37.8¥49 -
工程机械结构认知
¥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