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性别差异与大学生初次就业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762753
- 条形码:9787508762753 ; 978-7-5087-627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性别差异与大学生初次就业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实际, 构建了一个分析大学生初次就业性别差异的“机会—质量”二维框架。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样本, 从毕业生就业搜寻、专业匹配和就业起薪 (行业、单位、岗位) 三个视角, 深入考察了大学生初次就业的性别差异及原因。
性别差异与大学生初次就业 目录
**章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
**节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新特征
一、大学生就业的新需求和新要求
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就业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挑战
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内部环境
二、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外部环境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新使命
一、信息社会就业研究范式的危机与重构
二、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多维研究视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就业性别差异:概念、理论与分析框架
**节 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就业与初次就业
二、性另0差异与性别不平等
第二节 理论研究中的就业性别差异
一、就业结果差异的三重理论视角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三、就业性别差异的衡量
第三节 基于“机会一质量”的二维分析框架
一、就业过程的研究视角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与机会:工作搜寻的性别差异分析
**节 大学生就业的指标演进与政策变迁
一、大学生就业的指标演进
二、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变迁
第二节 工作搜寻性别差异的理论依据
一、工作搜寻时间及其性别差异分析
二、工作搜寻成果及其性别差异分析
第三节 工作搜寻时间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
二、结果分析
第四节 工作搜寻成果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
二、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隐秘的歧视:就业结果的性别差异分析
**节 就业结果性别差异的理论依据
一、初次就业起薪性别差异分析
二、初次就业国有部门进入性别差异分析
三、初次就业专业匹配性别差异分析
第二节 起薪的性别差异分析
一、统计描述分析
二、计量模型
三、结果分析
四、进一步讨论
第三节 不同部门进入的性别差异分析
一、计量模型与统计描述
二、结果分析
第四节 专业匹配的性别差异分析
一、专业匹配现状
二、计量模型_
三、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追根溯源:大学生初次就业性别公平的障碍
**节 传统观念演进下的现代认知变化
一、传统就业观念及其表现
二、就业观念的演进路径
三、认知畸变:就业观念的时代适应性
第二节 公平就业保障系统的制度性障碍
一、公平就业保障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二、就业性别保护法制的缺失
三、就业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供需关系视角下的高校培养能力保障
一、学生能力培养的结构性困境
二、就业服务的信息与能力危机
三、与其他主体间的协调性障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他山之石: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境外比较
**节 英美
一、英国
二、美国
第二节 日韩
一、日本
二、韩国
第三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
一、中国香港
二、中国澳门
三、中国台湾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平等之路:大学生初次就业保障体系构建
**节 消除性别歧视:保障体系的多要素之维
一、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分散化影响因素
二、保障体系的理论构建:性别要素与体系结构
第二节 体现性别差异:保障体系的建构重点
一、六大主体的保障功能与性别意识
二、四大机制的过程保障与性别公平
第三节 凸显就业公平:保障体系的系统协助
一、全程培养提升就业能力
二、多方协同对接就业需求
三、精准服务增加就业机会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1大学生初次就业情况调查
附录2国务院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颁发就业政策文本后置性
特征描述(1990-2018)
参考文献
后记
性别差异与大学生初次就业 节选
三 是自主性与导向性的协同。从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角度,要充分重视劳动者在工作中的主观劳动感受,注重主观感知对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评判,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的核心。本研究中的高质量就业,也强调了毕业生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概念描述.也是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本质的出发点,是积极的、正向的,也是具有建构意义的。 但对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研究,不能脱离国情,也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国家办大学的宗旨,必须紧密围绕促进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这个根本目标。因此,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还应当强调“社会贡献度”这个层次,是一个具有导向价值的概念,在充分考虑毕业生主观工作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上,也要彰显工作的“社会贡献”价值维度,倡导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并重,从而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体现“高质量就业”的根本意义。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挑战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将其置于内外部环境中进行科学分析。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内部环境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内部的各相关要素及其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理念、程序和方式方法等方方面面,在此仅从教育理念与价值观和实践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育理念与价值观 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特别是作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本身就具有十分强烈的价值取向(谢维和,2000:101)。“学而优则仕”作为教育价值取向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尤其高等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价值判断对于教育内外部环境均产生直接影响。“学而优则仕”尽管在当下越来越被就业现状和社会需求所打破,但并不意味着此教育价值观就此消失或退出舞台,而是说在当下并非唯此教育价值观。然而,一直以来,社会上不少人甚至部分教师认为,狠抓就业工作是搞“数字工程”,是高校领导干部在“抓政绩”,这与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是相背离的,据此认为就业或者创业本身与高等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这是一种值得重视并亟须尽快扭转的错误观念。相反。我们认为应当在当前的教育系统内部,将就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规范的正规教育系列之中,也需要家庭教育辅之,因为父母对子女的职业期待、对就业的期望等价值判断对于子女的就业行为都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二)实践环境 就业教育不仅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教育的提升,更需要以实践为平台的创新教育。就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应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就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就业,教育学生学会自我发展,关键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谢志远、应云进,2003:104)。所以,就业教育不仅仅指涉就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更应该包括技能训练以及模拟运行或经营、管理的实践学习。诚然,这种实践环境的建立不仅仅取决于大学有没有经济等资源,更取决于大学愿不愿意为此付出,取决于此项行为是否是大学价值所在。换句话说,大学建立就业实践环境不仅是可不可行的问题.更是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的问题。 ……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1¥10.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2¥42.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3¥42.0
-
山樵邑梦录
¥17.7¥49 -
乡土中国
¥17¥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修订版)(套装共2册)(无书盒)
¥16.4¥48 -
乡土中国
¥14.2¥26 -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32.9¥78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九品)
¥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