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四千年农夫 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
-
>
线辣椒优质高产栽培
-
>
生命的艺术:动物解剖学的神秘历史之旅
-
>
正确使用农药知识问答
-
>
迷你花园:打造你的玻璃生态瓶
-
>
花史左编
-
>
海水抗风浪网箱工程技术
2017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国家报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904345
- 条形码:9787521904345 ; 978-7-5219-0434-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17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国家报告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评价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提高了人们对退耕还林的认知度,为已有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书主要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连续监测的结果分析,以掌握工程所带来的效益并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2017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国家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连续监测的结果分析, 以掌握工程所带来的效益并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包括: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体系、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的空间格局等。
2017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国家报告 目录
前言
上篇 生态效益监测
**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体系
1.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野外观测连清体系
1.1.1 生态功能监测与评估区划布局
1.1.2 观测站点建设
1.1.3 观测标准体系
1.1.4 观测数据采集传输
1.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分布式测算评估体系
l.2.1 分布式测算方法
1.2.2 测算评估指标体系
1.2.3 数据源耦合集成
1.2.4 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集
1.2.5 贴现率
1.2.6 评估公式与模型包
第二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的空间格局
2.1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模式恢复的空间格局
2.2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恢复的空间格局
第三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总结果
3.2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2.1 退耕地还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2.2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2.3 封山育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3 三种林种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3.1 生态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3.2 经济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3.3 灌木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第四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总结果
4.2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2.1 退耕地还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2.2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2.3 封山育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3 三种林种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3.1 生态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3.2 经济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3.3 灌木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第五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特征及其存在问题与建议
5.1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特征
5.2 净化大气环境生态效益特征
5.3 固碳释氧生态效益特征
5.4 三种林种生态效益特征
参考文献
附录I
下篇 社会经济效益监测
第六章 监测背景
第七章 监测目标和方法
7.1 监测目标
7.2 调查方法
7.2.1 调查内容
7.2.2 调查对象
7.2.3 数据收集
7.3 监测管理
7.3.1 开展独立调查
7.3.2 调查质量控制
7.4 调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基本情况
7.4.1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三成农户
7.4.2 三成投资为完善政策补助
7.4.3 林地草地面积大幅增长
第八章 监测结果
8.1 社会效益
8.1.1 促进了精准扶贫
8.1.2 促进了农民就业
8.1.3 促进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
8.1.4 增进了农村公平
8.1.5 改变了农户生产生活方式
8.2 经济效益
8.2.1 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8.2.2 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8.2.3 培育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8.2.4 激发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8.2.5 促进了农户家庭增收致富
第九章 主要问题
9.1 应退未退耕地仍然比较多
9.2 一些地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下降
9.3 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9.4 工程到期后农户以林增收能力堪忧
第十章 对策建议
10.1 尽快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
10.2 建立巩固成果长效机制
10.3 坚持发展产业带动,鼓励规模经营
10.4 增强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10.5 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
附录Ⅱ:监测指标体系
上篇 生态效益监测
**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体系
1.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野外观测连清体系
1.1.1 生态功能监测与评估区划布局
1.1.2 观测站点建设
1.1.3 观测标准体系
1.1.4 观测数据采集传输
1.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分布式测算评估体系
l.2.1 分布式测算方法
1.2.2 测算评估指标体系
1.2.3 数据源耦合集成
1.2.4 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集
1.2.5 贴现率
1.2.6 评估公式与模型包
第二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的空间格局
2.1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模式恢复的空间格局
2.2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恢复的空间格局
第三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总结果
3.2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2.1 退耕地还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2.2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2.3 封山育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3 三种林种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3.1 生态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3.2 经济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3.3.3 灌木林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
第四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总结果
4.2 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2.1 退耕地还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2.2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2.3 封山育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3 三种林种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3.1 生态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3.2 经济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4.3.3 灌木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第五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特征及其存在问题与建议
5.1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特征
5.2 净化大气环境生态效益特征
5.3 固碳释氧生态效益特征
5.4 三种林种生态效益特征
参考文献
附录I
下篇 社会经济效益监测
第六章 监测背景
第七章 监测目标和方法
7.1 监测目标
7.2 调查方法
7.2.1 调查内容
7.2.2 调查对象
7.2.3 数据收集
7.3 监测管理
7.3.1 开展独立调查
7.3.2 调查质量控制
7.4 调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基本情况
7.4.1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三成农户
7.4.2 三成投资为完善政策补助
7.4.3 林地草地面积大幅增长
第八章 监测结果
8.1 社会效益
8.1.1 促进了精准扶贫
8.1.2 促进了农民就业
8.1.3 促进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
8.1.4 增进了农村公平
8.1.5 改变了农户生产生活方式
8.2 经济效益
8.2.1 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8.2.2 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8.2.3 培育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8.2.4 激发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8.2.5 促进了农户家庭增收致富
第九章 主要问题
9.1 应退未退耕地仍然比较多
9.2 一些地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下降
9.3 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9.4 工程到期后农户以林增收能力堪忧
第十章 对策建议
10.1 尽快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
10.2 建立巩固成果长效机制
10.3 坚持发展产业带动,鼓励规模经营
10.4 增强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10.5 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
附录Ⅱ:监测指标体系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本类畅销
-
三角梅品种栽培养护应用图鉴
¥36.1¥48 -
红叶石楠繁育与推广
¥39¥69 -
林果吊瓶输注液节水节肥增产新技术
¥7.4¥15 -
林业碳汇知识读本
¥17¥50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