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1148139
- 条形码:9787551148139 ; 978-7-5511-481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本书特色
中华人文传统复兴者、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讲解兵学经典“武经七书”之《吴起兵法》《太公兵法》,了解古代用兵、治国之道,汲取经典兵学思想精髓,习得经世致用智慧。 1.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之世人,尤需自兵法中汲取致世智慧——古人向来重视兵法,兵家智慧不仅包含用兵机权之术,更有治国安邦大智慧。兵家特重解决现实问题,于今日之世界仍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毓老师特重子学,尤重兵法,治国安邦,安顿人心,需有谋略,有智慧,需自兵学中找寻。《吴起兵法》与《太公兵法》是古代兵法著作中的翘楚,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在宋代即被列入“武经七书”。听毓老师讲解兵法经典,了解古人用兵之谋略,治国之智慧,亦裨益于自己于世间行为处事之大发展。 2.《吴起太公兵法》解读人: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跨世纪*后一位经学宗师、中国*后一位皇族名儒——在秩序颠覆、个性崛起、日新月异的当代潮流变化中,利用古老的兵家智慧帮助我们应对变化,需要一位好的引路人。他是隐士,传授的却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他是满族人,发扬的却是华夏奥旨;他自幼成长于钟鸣鼎食之家,中年后却对清苦生涯安之若素;他曾活跃于历史政治舞台,惊天动地,去台湾后却旋即隐于民间,默默传授中国学问,前后长达六十余年。这就是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毓老自幼受宫廷教育,潜心治学一百年,书院讲学六十载,以一座山的精神推广民间书院教育,复兴逐渐凋零的中华人文传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窥见生命的真相。 3.毓老讲授的不是考据、训诂的国学,而是充满救世情怀、人生智慧的活泼泼的国学——毓老师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教育工作,他一直坚持以古人智慧,启发我们自己的智慧。古老的中华智慧是活泼泼的,是亘古常新的。毓老师讲兵法,是要告诉我们要避免战争,停止战争,争取全人类的和平。毓老师讲课特重结合现实,析理精当,气势磅礴,振聋发聩,为拨乱反正,时而品评人物,指陈时弊;时而对弟子鸣鼓攻过,令其反躬自省。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也是人人皆可拥有的智慧,可以为自己、为家人谋得幸福的人生。 毓师是真正影响并改变我一生的人。毓师遁居台湾一甲子,贯彻“长白又一村”的壮志,潜心华夏经典,多所创造发明,教授弟子无数,影响宏大深远。有关穷究华夏经典的方法论,毓师拈出“依经解经”“一字一义”的要诀,以及“学而时习”“果行育德”的实践程序,可称为“观行会通的时实论”。 ——刘君祖我*爱听老师大笑,声音洪亮如钟,没有琐碎杂音,干净浑厚,使我想到魏晋人在山里的“啸”,或许比魏晋人的“啸”更没有委屈,朗朗乾坤,这样正色之音,仿佛可以使一座山都为他让路。 ——蒋 勋他声如洪钟,抑扬顿挫之间唤出一个文明古国,朝代更迭,兴亡一瞬,尽在那时而高亢时而低回的声音里。他有着神奇的力量,镇住了满室年轻毛躁的心,言谈间,让人慨然有了澄清天下之志;他就像一块烙铁,给了每个坐进书院的学子一个君子印记。 ——简媜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内容简介
本书所讲吴起和太公兵法, 根据毓老1992年讲授内容整理而成。讲述《吴子兵法》六篇, 而《六韬》仅讲述《文韬》《武韬》二篇。《吴子兵法》六篇, 与《孙子兵法》十三篇各有千秋。《六韬》虽非太公手书, 但也是先秦重要兵典之一。毓老强调, 读古人兵法并非为了打仗, 而是要懂得变局, 知晓为人处世之道 ; 要有智慧, 遇事要以智取, 那么人人皆可用智慧, 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目录
上篇:吴起兵法
吴子本传
图国**
料敌第二
治兵第三
论将第四
应变第五
励士第六
下篇:太公兵法
太公与《六韬》
太公本传
文韬
文师**
盈虚第二
国务第三
大礼第四
明传第五
六守第六
守土第七
守国第八
上贤第九
举贤第十
赏罚第十一
兵道第十二
武韬
发启**
文启第二
文伐第三
顺启第四
三疑第五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节选
图国** 夏振翼注(下从略):《吴子》六篇,皆兵家机权、法制之说。 “机”,枢纽。“权”,权变,权衡轻重,引申为是非、好坏、善恶之标准。然每人各有其标准,欲达此一标准,必变个方法,中间所用的手段即权。权变、权衡、权术。 做任何事,皆有目的,必识“机”。机一碰,即动。权,即做事必把持枢纽,使之进行无碍。 立法容易,然依法行事难。所以什么方法皆有,但生作用者少,“制”之难在此。如立法能生作用,且使之无流弊,才称得上法制社会。应以实际事研究之。 人如能知自己智慧有所不足就好,一般人皆自以为智慧为超级品。“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不要自以为是智慧的超级品,遇事应多问、多加考察,研究左右环境的反应。采择别人的智慧,不要主观决定一事,否则小者危己身,大者危害国家民族,造孽莫过于此。 然其图国以“和”,教民以“礼”,治兵以“信”,庶几(差不多接近)汤武仁义之师,较之《孙子》十三篇纯用机智,不伦矣。故高氏曰:“起之言几于正,武之书一于奇。” “不伦”,《吴子》与《孙子》不一类。 《吴子》言“几于正”,吴起为儒家论兵。 《孙子》“一于奇”,“一”为动词,完全在于奇。 书主在“悟”,人手一本《孙子》,装样而已! 盖起尝学于曾子,故其言多道德之贵意欤? 吴起是曾子的学生,其论兵以“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为主,故“几于正”。 吴子入魏,启以文武之道,即动以不得用之势。立身兼文武,则“治己”有全才;立国兼文武,则“治人”有全术。 吴子初见文侯,数语抉其隐衷,且即其日所加意者惕之;苟不得其人而轻试战攻,覆亡立至,令之心胆俱寒,随以国是委之,卒建大功。吴子诚战国之“人杰”也,学者毋以急于自售而少之。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 “吴起儒服”,吴子着儒服,乃儒家论兵,因其为曾子弟子。 “兵机”,乃用兵之机。 文侯曰:“寡人不好(喜好)军旅之事。” 吴起与魏文侯,一个貌不惊人,一个不深刻了解。 “正颜色,出辞气”,此为高深的修养,“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语·泰伯》),谈吐举止,使人一见面,即不敢小瞧你,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合乎标准。辞气,即声音的抑扬顿挫。 小孩自小即必须训练其行住坐卧,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现代人早上手拧袋豆浆,如同从医院打点滴出来的,焉有美感可言?如此习以为常,坏!“性相近,习相远”,习气影响人甚大。就是有野望,也得加上功夫,要严格训练自己。 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 施子美曰:观人之迹,可以知人之心;观人之已为,可以知人之所未为。见者,迹也;隐者,心也;往者,已为也;来者,未为也。 “以见占隐”,拿实境占人心理的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引《诗经》)。 “以往察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先举证,再批评,使对方无话可说。 “今君四时使斩离(开剥)皮革,掩(涂饰)以朱漆,画(图绘)以丹青,烁(光闪)以犀象。冬日衣(yì,穿)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 施子美曰:此乃《周官》卢人为卢器之制也。 “烁以犀象”,犀、象,二猛兽。人少以人像,而是以兽像装饰自己的威武。 皇宫一进门,即摆一排铜兽,东西方皆然。自此分析人的心理。 “为长戟(有枝的兵器)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重车)奄(覆盖)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 施子美曰:甲之为用,以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车戟之用,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此乃攻战之具。有其具,而曰不好其事,果安用此哉? “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施子美曰:无善棋,有善奕;无胜兵,有胜将。兵而无将,是以其卒予敌也……吴起此言,欲文侯以己为将也。 谈话之术,渐入主题。 孟子谈话之术高,但有时并不合乎逻辑。打烂仗与讲学理,有所不同。应学会如何推销自己。 “昔承桑氏(出自少昊穷桑氏,子孙以桑为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家;有扈氏(启的庶兄,不服启“家天下”,大战于甘,为启所灭)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及)于义也;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也。” 吴子初见文侯,内外仁义之论,言简而确,气壮而正,盖由曾子“大勇教”中理会来。 盖军旅重任,非得能用之人,虽有备具,亦终必亡耳。 以“当敌不进”四语为戒,方是兵机。味“当敌不进”四语,单指“治武”与前“兵机”二字照应。 施子美曰:天下之事,未有偏而无弊者……刚猛相济而政和,况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其可偏废乎……明主鉴兹,故内则修文德,外则治武备,示不偏胜也……爱人者,圣人之本心,而治兵者,御敌之一术,二者其可偏废乎? “内修文德”,“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使民知孝悌忠信,以抚绥百姓;“外治武备”,三军进退有方,节制严明,整治武备以防之。“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兼资,国之所以常以常治也。 “当敌而不进”,有敌人,不敢与之正面较量;“无及于义”,义者,宜也,不宜于立国之道。 “僵尸而哀之”,李华《吊古战场文》云:“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 行冷战之术,每天都得主动。吹牛不必多,但要中肯。吹牛三句,叫打瞌睡者都得听完。骗人的话,几句就行,何必占半版报纸?几个字的作用就大。有时做官反而是造孽。 孔子有智,但想扭转一个时都不易!圣人不能生时,然“时至而不失之”,换言之,时来就抓住之。 现在必识时,还必懂得用智,才知道今是什么时。知属于什么时了,就应知道要怎么做,否则即为违时。但每个人各有其时,时、位均不同。 时,有先时、治时、因时、违时四个境界。先时,先于时,治国领袖人物没有不能先看几招的。棋圣几段,也就是说下棋之前,至少必看三招,才能达段数。至少也必治时,还要能控制时。因时,是马后课。违时,更不能谈了! 大盗盗国,代代有之。中国史中,土匪时代*久,王者、霸者少有之。故《大易》(《易经》)赞“革命”,曰“革之时大矣哉!” “必临敌而敬”,先时,先来一招,革你的命。《孙子兵法》“先着者也”。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铺设坐席),夫人捧(执)觞(shāng,酒器),醮(jiào,进酒)吴起于庙(太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均解(不分胜负)。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施子美曰:有非常之礼,而后可以待非常之才;有非常之才,而后可以立非常之功。 此段分四个层次:王、霸、失时、逢时。 “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可看出夫人之识机。 “守西河”,有守就有权。吴起有练兵、实战经验,且为常胜将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两者合作,就写下辉煌的历史。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教之亲之,俱在平日言,味“必先”二字,可见。 施子美曰:盖百官者,教文所自出,故以“教”言。万民则欲从其上之教,故以“亲”言。 《尚书·尧典》曰“平(辨)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wū)变时雍”,“百姓”,百官族姓;“黎民”,一般大众,万民。“教百姓,亲万民”,有层次。 “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春秋》重民,“战攻侵伐,虽数百起,必一二书,伤其害所重也”(《春秋繁露·竹林》)。 “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阵);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后造大事。 不过教民之不和者,以归于和,然后可用耳。 施子美曰:此军之所以贵和也,和于国而后可以出军。 “有道”,做事有方法、步骤。 “先和而后造大事”,和,发而皆中节,“协和万邦”。和合,齐心协力,然后可以图大事。 无病不死人,国民党抓来的兵能够和合、造大事?专以兵起家者,训练士兵如同训练老虎。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外界都尊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的百岁人生堪称传奇,他是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自幼受宫廷教育,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师曾、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郑孝胥等国学大家,私淑熊十力,终成一代大儒。1947年来台后,在台宣扬中华文化,先后创天德黉舍、奉元书院,私人讲学一甲子,主张“达德光宇宙,生命壮自然”“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受教弟子万余人,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著名的弟子有徐泓、辛意云、林义正、陈明哲、刘君祖、孙中兴、黄忠天、陈明德、蒋勋、严定暹、张辉诚、简媜、吕世浩等学界名家,以及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孟旦、甘慕白等美国汉学家。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的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一百零六岁。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5.9¥49.8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2.7¥39.8
活动策划与执行大全(第3版)
¥4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