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15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0(8.3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288916
  • 条形码:9787562288916 ; 978-7-5622-889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内容简介

  创新创业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思维、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求出发,贯彻《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编写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以“认知理论、创新思维、实践实训”为主线,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务操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讲解。本教材广泛引用省内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丰富创新创业体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创新创业素质。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各知识点和技能着重进行了阐述,内容充实,精细精准,结构严谨,衔接有序,理论与实践兼备。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目录

**章 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节 创造与创造教育
一、创造及其特点
二、创造的影响因素及过程
三、创造教育
第二节 创新与创新教育
一、创新的概述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
第三节 创业意向与创业教育
一、创业意向及影响因素
二、创业的类型
三、创业教育
第四节 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关系
一、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
二、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内涵的共性
三、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的区别

第二章 创新意识、创业与生涯发展
**节 创新意识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界定
二、创新原理
第二节 创业、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一、创业及创业意识
二、创业精神
三、创业的要素与类型
四、创业者**的能力
五、大学生如何做好创业准备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创业
一、经济转型的升级与创业热潮的兴起
二、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活动的功能
三、经济社会新时代赋予创业的意义
四、知识经济新时代赋予创业的意义
第四节 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一、创业的内涵
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创业能力与职业生涯发展

第三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节 创业者及创业动机
一、创业者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二、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
三、创业动机
第二节 创业团队
一、创业团队的定义和特征
二、创业团队的构成与组建
三、创业团队的沟通与管理策略
四、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

第四章 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节 创业机会
一、创意与机会
二、创业机会与商业机会
三、创业机会的概念与特征
四、创业机会的分类
五、创业机会的来源
第二节 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
一、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
二、识别创业机会的方法
三、有价值的创业机会的基本特征
四、个人与创业机会的匹配
五、创业机会评价的特殊性
六、创业机会评价的方法
七、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机会
第三节 商业模式开发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本质
二、商业模式和商业战略的关系
三、商业模式因果关系链条的分解
四、设计商业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五、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与方法
……
第五章 创业资源
第六章 创业启动
附录:政策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节选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一、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  (一)创造教育的理论内涵20世纪以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与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30年代,创造学在美国诞生,创造学以创造发明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类创造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总结创造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创造发明的方法,研究创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创造发明的环境,开发新的创造功能。20世纪40年代,创造教育学在美国诞生,主要研究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即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高校创造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实行优化教育,发展学生的优秀本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教育强化了教育的社会职能,任务是培养创造型人才,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目标是培养千百万具有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体现出群体性、多样性、突破性和层出不穷性等特点。  (二)创新教育的理论内涵创新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及人格个性的培养。  1.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价值诉求和精神意向。  2.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一切实践活动的起点,思维使人理性,理性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心理过程,其源于生活实践中的挫折、失败经历。理性产生方法,方法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方法产生路径,即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创新性的思维又以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为标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也就是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其次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也就是能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后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或新颖性,引导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设想。  3.培养创新能力  能力是创造之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奠定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学生创新的知识结构;需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取得新成果。  4.培养创新情感及人格个性  学生的创新过程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而学生在创新过程中求知的动力、思维的积极性、实践的毅力则来源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感意志活动。以情感意志为特征的非智力因素能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独立的见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求新求奇的思想情趣和丰富的人间情怀等。  (三)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以人的创造精神的培育和创造力的开发为核心,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培训竞赛的方式提高人的创造品质,改进思维技巧,训练人们掌握发明创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增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开创自己的新事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当然,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所有受教育的学生都去创建企业,而是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培育为宗旨,通过传授创业知识与技巧,使学生了解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关键问题,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帮助学生理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路径。  一、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内涵的共性  (一)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关系的哲学解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花蕾、花朵和果实曾经作过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他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在黑格尔看来,出现哲学的自我批判,本质上是由于哲学的时代性所决定的。用黑格尔对花蕾、花朵和果实比喻的这一哲学寓意,来解释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的关系,可以体悟到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是辩证否定的过程。即创新教育不是对创造教育的简单否定,创业教育也不是对创新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创新教育对于创造教育、创业教育对于创新教育,都“以新的形式与内容肯定了先前的存在”,在此过程中,创新教育作为中介而存在,即自身处于生生不已的流变之中,并不断地获得了愈来愈充实的内容。现在,将不同时代产生的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放在同一时空范围内来考量,仍需认清三者在求同存异时被隐去的时代痕迹。这样来认识有助于科学理解创新创业教育。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