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作者:魏娜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24cm 页数: 255页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62.4(7.9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版权信息

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和杜威经验主义哲学中一元论角度出发, 对于公共空间进行本体概念的重新定义。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 辨析出公共空间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特点, 即公共空间具有社会介质的属性特征。运用演绎法, 定义公共空间作为社会介质的三个属性特征。

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目录

绪论 1 同一公共空间对不同人的意义 2 设计现状的不合理 3 城市公共空间属性的再诠释 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章 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特征 1.1 公共空间社会关系特征 1.2 公共空间的新时代“公共”内涵 1.3 新时代背景公共空间的研究问题 1.4 城市公共空间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公共空间的公共性 2.1 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本意 2.2 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模型 2.3 公共空间的新时代“公共”内涵 2.4 小结 第三章 公共空间的社会介质属性研究 3.1 社会介质的定义 3.2 作为社会介质的公共空间“联系对象” 3.3 作为社会介质的公共空间的属性 3.4 作为社会介质的公共空间的要素 3.5 结论 第四章 作为社会介质的公共空间构成要素 4.1 物质基础 4.2 连接类型与参与方式 4.3 意义的可能性 4.4 意义的可能性如何反作用于物质基础、连接类型和参与方式 4.5 公共空间构成要素模型:MCEM模型 4.6 小结 第五章 关于MCEM模型的实例分析 5.1 MCEM模型实例选择的原则 5.2 物质基础与连接类型和参与方式的关系实例 5.3 连接类型与参与方式的关系实例 5.4 连接类型和参与方式对意义的可能性的影响实例 5.5 意义的可能性对于物质基础、连接类型和参与方式的反作用实例 5.6 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案例 5.7 小结 第六章 MCEM模型应用有效性分析 6.1 MCEM模型有效性验证 6.2 MCEM模型应用情况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MCEM模型应用实例分析 7.1 采摘记忆——无锡市朝阳农贸市场改造 7.2 生生田居——参与性生态社区改造 7.3 “拾光”——传承记忆的社区改造设计 7.4 “嘉渝磁韵”——磁器口清水门广场公共空间文化复兴设计 7.5 小结 结语 附录1 工作坊设计作品 附录2 原始评分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作者简介

魏娜,2006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师,博士研究生学历,师从辛向阳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设计哲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4至2015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DAAP学院访问研究一年。 出版教材《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参与出版的教材和著作有《室内设计》、《中国设计全集》古代卷及现代卷等,在国内外重点刊物上发表中英文个人学术论文8篇。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江苏省精品课程项目;多次荣获省部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