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2020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2020年版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26cm 页数: 16,778页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77.9(6.0折) 定价  ¥1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2020年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5525833
  • 条形码:9787115525833 ; 978-7-115-52583-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2020年版 本书特色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会计人员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条件。为了帮助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学好、用好会计准则,我们集众多专家学者与会计实务界人士的学识、经验与智慧编写了本书。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 2020年版》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1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进行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解读。以逻辑结构图的形式阐述了具体准则的逻辑节点与逻辑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规定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指导,从而全面提升读者的会计实务操作水平。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 2020年版》是一本全景式讲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学准则、用准则的案头工具书。既可以帮助会计从业人员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的各种疑难与困惑,也可作为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掌握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具体规定的参考用书。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2020年版 内容简介

1.逻辑结构图 一个具体会计准则而言,内容繁多,逻辑关系复杂,理清其逻辑链条是整体掌握该具体准则的必经之路,也是非常困难的一步。对每个具体准则均绘制了逻辑节后图,指明了准则的关键逻辑结点,可以帮助读者开门见山,迅速理解准则的逻辑关系。书中的逻辑结构图在同类图书中也属于首-创。 2.精彩案例 由于先天的限制,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而通过案例的形式,可以把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化的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3.深入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实务应用”为己任,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准则,准确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2020年版 目录

第 1章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1.1 总则 1

1.1.1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1

1.1.2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1

1.1.3 会计基本假设 1

1.1.4 会计基础 3

1.1.5 会计要素 4

1.1.6 记账方法 4

1.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

1.2.1 可靠性 4

1.2.2 相关性 5

1.2.3 可理解性 5

1.2.4 可比性 5

1.2.5 实质重于形式 6

1.2.6 重要性 6

1.2.7 谨慎性 6

1.2.8 及时性 6

1.3 资产 6

1.3.1 资产的定义 6

1.3.2 资产的确认条件 7

1.3.3 资产的列报 7

1.4 负债 7

1.4.1 负债的定义 7

1.4.2 负债的确认条件 7

1.4.3 负债的列报 8

1.5 所有者权益 8

1.5.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8

1.5.2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8

1.5.3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9

1.5.4 所有者权益的列报 9

1.6 收入 9

1.6.1 收入的定义 9

1.6.2 收入的确认条件 9

1.6.3 收入的列报 9

1.7 费用 10

1.7.1 费用的定义 10

1.7.2 费用的确认条件 10

1.7.3 费用的列报 10

1.8 利润 10

1.8.1 利润的定义 10

1.8.2 利润的确认条件 10

1.8.3 利润的构成与列报 11

1.9 会计计量 11

1.9.1 会计计量属性 11

1.9.2 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12

1.10 财务会计报告 12

1.10.1 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 12

1.10.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12

第 2章 存 货

2.1 存货的确认 15

2.1.1 存货的定义 15

2.1.2 存货的范围 15

2.1.3 存货的确认条件 15

2.2 取得存货时的计量 15

2.2.1 存货的计量原则 15

2.2.2 存货的采购成本 16

2.2.3 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16

2.2.4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17

2.2.5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18

2.3 发出存货的计量 18

2.3.1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18

2.3.2 已售存货成本的结转 19

2.3.3 周转材料的处理 19

2.4 期末存货的计量 20

2.4.1 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 20

2.4.2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21

2.4.3 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22

2.4.4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22

2.4.5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23

2.4.6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24

2.5 披露 24

第3章

长期股权投资

3.1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25

3.2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26

3.2.1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26

3.2.2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29

3.2.3 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30

3.3 后续计量之成本法 32

3.3.1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32

3.3.2 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 33

3.4 后续计量之权益法 34

3.4.1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34

3.4.2 权益法的核算 35

3.5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43

3.5.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43

3.5.2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47

3.6 披露 48

3.6.1 准则规定 48

3.6.2 准则解释 48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

4.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50

4.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 50

4.1.2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 52

4.2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52

4.2.1 初始计量 52

4.2.2 后续支出计量 53

4.2.3 后续计量 55

4.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58

4.3.1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解释 58

4.3.2 房地产转换的基本准则 58

4.3.3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具体应用 59

4.4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63

4.4.1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遵循的基本准则 63

4.4.2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应用 63

4.5 披露 64

第5章 固定资产

5.1 固定资产概述 66

5.1.1 固定资产的定义 66

5.1.2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67

5.1.3 单项固定资产 67

5.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67

5.2.1 外购固定资产 67

5.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69

5.2.3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69

5.2.4 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 69

5.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70

5.3.1 固定资产折旧 70

5.3.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73

5.4 固定资产的处置 74

5.4.1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74

5.4.2 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75

5.5 披露 75

第6章 生物资产

6.1 生物资产概述 76

6.1.1 生物资产概念 76

6.1.2 生物资产的特征 77

6.1.3 关于非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 78

6.2 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78

6.2.1 确认的基本原则 78

6.2.2 初始计量原则 79

6.2.3 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 84

6.3 后续计量 85

6.3.1 折旧 85

6.3.2 计提减值 86

6.4 收获与处置 88

6.4.1 基本原则 88

6.4.2 具体运用 88

6.5 披露 95

第7章 无形资产

7.1 无形资产概述 96

7.1.1 无形资产的定义 96

7.1.2 无形资产的确认 97

7.1.3 无形资产的特征 97

7.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98

7.2.1 无形资产的分类 98

7.2.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99

7.3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06

7.3.1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107

7.3.2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108

7.4 无形资产的处置 110

7.4.1 出售 110

7.4.2 对外出租 111

7.4.3 对外捐赠 111

7.4.4 报废 113

7.5 披露 113

第8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114

8.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115

8.2.1 确认和计量原则 115

8.2.2 商业实质 119

8.2.3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120

8.3 披露 125

第9章 资产减值

9.1 资产减值基础 126

9.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127

9.2.1 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 127

9.2.2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127

9.3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129

9.3.1 基本原则及方法 129

9.3.2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应考虑的因素 129

9.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133

9.4.1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原则 133

9.4.2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会计处理 133

9.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134

9.5.1 资产组的概念 134

9.5.2 资产组的认定 134

9.5.3 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 136

9.6 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141

9.6.1 资产减值测试 141

9.6.2 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142

9.7 披露 143

第 10章 职工薪酬

10.1 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 145

10.1.1 职工薪酬的概念 145

10.1.2 职工薪酬的分类 146

10.1.3 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148

10.2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148

10.2.1 货币性短期薪酬 148

10.2.2 带薪缺勤 151

10.2.3 短期利润共享计划 153

10.3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54

10.3.1 设定提存计划 155

10.3.2 设定受益计划的相关规定与对应解读 156

10.4 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58

10.4.1 辞退福利的规定与解读 158

10.4.2 辞退福利的应用举例 160

10.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61

10.5.1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 162

10.5.2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 163

10.6 披露 164

10.7 衔接规定 165

第 11章 企业年金基金

11.1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 166

11.1.1 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 166

11.1.2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 167

11.1.3 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168

11.2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 169

11.2.1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 169

11.2.2 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时的账务处理 170

11.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 171

11.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和范围 171

11.3.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 172

11.4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 175

11.4.1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 175

11.4.2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 175

11.5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 176

11.5.1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 176

11.5.2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 177

11.6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 179

11.6.1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 179

11.6.2 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 180

第 12章 股份支付

12.1 股份支付的适用范围及相关概念 182

12.1.1 股份支付的适用范围 182

12.1.2 相关概念 183

12.2 可行权条件 183

12.2.1 可行权条件的概念及分类 183

12.2.2 可行权条件的修改 184

12.3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85

12.3.1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85

12.3.2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86

12.3.3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认原则 186

12.4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87

12.5 披露 192

第 13章 债务重组

13.1 债务重组概述 193

13.1.1 债务重组概念 193

13.1.2 债务重组的方式 194

13.1.3 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 194

13.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95

13.2.1 债务人的处理 195

13.2.2 债权人的处理 195

13.3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具体应用 196

13.3.1 以资产清偿债务 196

13.3.2 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200

13.3.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201

13.3.4 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 203

13.4 披露 204

第 14章 或有事项

14.1 或有事项概述 205

14.1.1 或有事项的定义 205

14.1.2 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 205

14.2 确认和计量 206

14.2.1 或有事项的确认 206

14.2.2 预计负债的计量 207

14.2.3 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209

14.2.4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210

14.3 披露 210

第 15章 收 入

15.1 收入的定义及核算范围 211

15.1.1 收入的定义 211

15.1.2 收入的核算范围 211

15.1.3 收入的确认标准与流程 212

15.2 收入的确认 213

15.2.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13

15.2.2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217

15.2.3 确定交易价格 219

15.2.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226

15.2.5 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29

15.3 合同成本 232

15.3.1 合同履约成本 232

15.3.2 合同取得成本 233

15.3.3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摊销 234

15.3.4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234

15.4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234

15.4.1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234

15.4.2 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236

15.4.3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237

15.4.4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238

15.4.5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240

15.4.6 售后回购 243

15.4.7 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244

15.4.8 无需退回的初始费 245

第 16章 政府补助

16.1 政府补助概述 246

16.1.1 政府补助的定义 246

16.1.2 政府补助的特征 246

16.1.3 政府补助的分类 247

16.2 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248

16.2.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248

16.2.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50

16.2.3 政府补助的退回 252

16.2.4 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254

16.3 政府补助的列报 258

16.3.1 列报项目 258

16.3.2 披露信息 258

第 17章 借款费用

17.1 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 259

17.1.1 定义 259

17.1.2 范畴 259

17.2 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260

17.2.1 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 260

17.2.2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262

17.2.3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 272

17.3 披露 273

第 18章 所得税会计

18.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274

18.1.1 资产的计税基础 274

18.1.2 负债的计税基础 279

18.1.3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 281

18.2 暂时性差异 282

18.2.1 暂时性差异 282

18.2.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82

18.3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283

18.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83

18.3.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84

18.4 所得税费用 284

18.5 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286

18.6 所得税的列报 287

第 19章 外币折算

19.1 记账本位币 288

19.1.1 外币交易的定义 288

19.1.2 记账本位币的定义 288

19.1.3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89

19.1.4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89

19.1.5 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290

19.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290

19.2.1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 290

19.2.2 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290

19.2.3 分账制记账方法 292

19.3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292

19.3.1 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 292

19.3.2 恶性通货膨胀下境外经营报表折算 293

19.3.3 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核算 293

19.4 披露 293

第 20章 企业合并

20.1 企业合并概述 294

20.1.1 企业合并的界定 294

20.1.2 企业合并的方式 294

20.1.3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295

20.1.4 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295

20.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96

20.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96

20.2.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96

20.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98

20.3.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98

20.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98

20.4 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 302

20.4.1 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302

20.4.2 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 303

20.5 披露 303

20.5.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303

20.5.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304

20.6 业务合并 304

第 21章 租 赁

21.1 租赁基础 305

21.2 租赁的分类 308

21.2.1 分类 308

21.2.2 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区别 310

21.3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311

21.3.1 确认和初始计量 311

21.3.2 后续计量 314

21.3.3 短期租赁和低价值租赁的会计处理 317

21.3.4 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317

21.3.5 其他有关事项的会计处理 318

21.3.6 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319

21.4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19

21.4.1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319

21.4.2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323

21.4.3 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25

21.5 售后回租交易的会计处理 326

21.6 租赁的列报和披露 329

21.6.1 承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329

21.6.2 出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330

第 22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 金融工具概述 332

22.2 金融工具的确认与终止确认 334

22.2.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 334

22.2.2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335

22.2.3 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336

22.3 金融工具的分类 337

22.3.1 金融资产的分类 337

22.3.2 金融负债的分类 344

22.4 嵌入衍生工具 345

22.4.1 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 345

22.4.2 混合合同 346

22.5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347

22.5.1 金融工具重分类的定义 347

22.5.2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348

22.6 金融工具的计量 349

22.6.1 初始计量 349

22.6.2 后续计量 351

22.6.3 合同变化 368

22.6.4 与权益投资相关的合同 368

22.7 金融工具减值 369

22.7.1 计提金融工具减值准备 369

22.7.2 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 369

22.7.3 预期信用损失 377

22.7.4 信用损失 388

22.7.5 损失准备确认方法 388

22.7.6 判断事项 390

22.7.7 其他规定 391

22.8 利得和损失 391

22.8.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391

22.8.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 391

22.8.3 其他规定 392

22.8.4 股利收入 392

第 23章 金融资产转移

23.1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394

23.1.1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 394

23.1.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394

23.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 394

23.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406

23.3.1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 406

23.3.2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 409

23.3.3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 410

23.3.4 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 417

第 24章 套期会计

24.1 套期会计概述 419

24.1.1 套期的定义 419

24.1.2 套期的分类 419

24.1.3 套期会计方法 420

24.2 套期工具 420

24.2.1 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 420

24.2.2 指定套期工具 421

24.3 被套期项目 422

24.3.1 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 422

24.3.2 确定被套期项目的注意事项 423

24.3.3 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423

24.3.4 汇总风险敞口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425

24.3.5 项目组成部分与项目总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425

24.3.6 被套期项目的组合 426

24.4 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 427

24.4.1 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 427

24.4.2 套期有效性的定义与要求 427

24.4.3 套期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427

24.4.4 套期关系再平衡 428

24.4.5 套期关系的终止 429

24.5 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 430

24.5.1 公允价值套期 430

24.5.2 现金流量套期 431

24.5.3 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433

24.5.4 套期关系再平衡 435

24.5.5 一组项目套期 436

24.5.6 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 438

24.6 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442

24.6.1 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 442

24.6.2 相关会计处理 442

第 25章 原保险合同

25.1 原保险合同概述 444

25.1.1 保险合同的定义 444

25.1.2 原保险合同的定义 445

25.1.3 不适用原保险合同的情形 446

25.1.4 原保险合同的分类 446

25.2 原保险合同收入 446

25.2.1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 446

25.2.2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计量 447

25.2.3 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 449

25.3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450

25.3.1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内容 450

25.3.2 保险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 452

25.4 原保险合同成本 453

25.4.1 原保险合同成本的定义 453

25.4.2 计入当期损益的情形 453

25.4.3 损余物资 453

25.4.4 代位追偿款 453

25.5 列报 454

25.5.1 资产负债表列示项目 454

25.5.2 利润表列示项目 454

25.5.3 附注中披露项目 454

第 26章 再保险合同

26.1 再保险合同概述 455

26.2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456

26.2.1 基本规定 456

26.2.2 应收分保准备金 456

26.2.3 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 457

26.2.4 赔付成本 457

26.2.5 存入分保保证金 458

26.2.6 纯益手续费 458

26.3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458

26.3.1 分保费收入的确认 458

26.3.2 分保费用 459

26.3.3 分保赔付成本 461

26.3.4 存出分保保证金 461

26.4 列报 461

26.4.1 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事项 461

26.4.2 在附注中披露事项 462

第 27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

27.1 石油天然气开采概述 463

27.1.1 核算范围 463

27.1.2 油气资产概述 464

27.2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464

27.2.1 初始计量 464

27.2.2 矿区权益的折耗 465

27.2.3 矿区权益的减值 465

27.2.4 矿区权益的处置 465

27.3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469

27.3.1 基本原则 469

27.3.2 会计处理 469

27.4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471

27.5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471

27.5.1 定义及核算范围 471

27.5.2 井及相关设备的折耗计提 471

27.5.3 其他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适用准则 472

27.6 油气资产的确认及计量 472

27.6.1 油气资产的相关定义 472

27.6.2 油气资产的折耗方法 472

27.6.3 油气资产减值处理 473

27.7 弃置义务 473

27.8 披露 474

第 28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8.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475

28.1.1 会计政策概述 475

28.1.2 会计政策变更 476

28.1.3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477

28.1.4 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481

28.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481

28.2.1 会计估计与会计估计变更 481

28.2.2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482

28.2.3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483

28.2.4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484

28.3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484

28.3.1 前期差错概述 484

28.3.2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485

28.3.3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487

第 29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9.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489

29.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489

29.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490

29.1.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 490

29.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491

29.2.1 基本处理原则 491

29.2.2 具体会计处理 492

29.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498

29.4 披露 499

第30章 财务报表列报

30.1 财务报表概览 500

30.1.1 财务报表的定义及分类 500

30.1.2 财务报表的分类 500

30.1.3 适用范围 501

30.2 财务报列报的基本要求 501

30.2.1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 501

30.2.2 以持续经营为列报基础 501

30.2.3 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 502

30.2.4 遵循重要性原则 502

30.2.5 保证列报的一致性 503

30.2.6 保证披露金额准确 503

30.2.7 遵循可比性原则 503

30.2.8 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要求 504

30.2.9 报告期间 504

30.3 资产负债表列报 504

30.3.1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及内容 504

30.3.2 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分类 505

30.3.3 资产负债表列报格式 507

30.4 利润表列报 516

30.4.1 利润表的定义及项目列报原则和具体适用 516

30.4.2 利润表列报总要求 518

30.4.3 利润表项目列报 518

30.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 523

30.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定义 523

30.5.2 所有者权益表列报的基本原则 523

30.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格式及说明 524

30.6 附注 526

30.6.1 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 526

30.6.2 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及顺序 527

30.6.3 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格式 528

第31章 现金流量表

31.1 现金流量表概述 550

31.1.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550

31.1.2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与结构 550

31.1.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 553

31.2 现金流量表编制 555

31.3 披露 563

第32章 中期财务报告

32.1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 564

32.1.1 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 564

32.1.2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564

32.2 确认和计量 565

32.2.1 会计政策 565

32.2.2 会计估计 565

32.2.3 重要性 566

32.2.4 会计计量 566

32.2.5 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67

32.2.6 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568

32.3 合并财务报表 569

32.4 比较财务报表 570

32.5 附注 571

第33章 合并财务报表

33.1 合并财务报表基础 574

33.1.1 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及解释 574

33.1.2 合并范围的确定 575

33.1.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582

33.1.4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583

33.1.5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584

33.1.6 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 585

33.2 合并日财务报表的编制 586

33.2.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586

33.2.2 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586

33.3 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593

33.3.1 合并资产负债表 593

33.3.2 合并利润表 601

33.3.3 合并现金流量表 605

33.3.4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608

33.3.5 案例分析 609

33.4 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627

33.4.1 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627

33.4.2 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629

33.4.3 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 630

33.4.4 其他特殊交易 631

第34章 每股收益

34.1 基本每股收益 633

34.1.1 分子的确定 633

34.1.2 分母的确定 633

34.2 稀释每股收益 634

34.2.1 基本计算原则 634

34.2.2 可转换公司债券 635

34.2.3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636

34.2.4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637

34.2.5 多项潜在普通股 638

34.2.6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640

34.3 每股收益的列报 641

34.3.1 重新计算 641

34.3.2 列报 642

第35章 分部报告

35.1 分部报告概述 644

35.1.1 分部报告的定义 644

35.1.2 编制分部报告的意义 644

35.2 报告分部的确定 645

35.2.1 业务分部 645

35.2.2 地区分部 647

35.2.3 分部合并的条件 648

35.2.4 报告分部的确定 649

35.3 分部信息的披露 651

35.3.1 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651

35.3.2 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652

35.3.3 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 653

35.3.4 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654

35.3.5 其他披露要求 654

第36章 关联方披露

36.1 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规定 656

36.1.1 关联方的认定 656

36.1.2 相关概念 657

36.2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657

36.2.1 关联方关系认定的一般原则 657

36.2.2 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 660

36.3 关联方交易 661

36.3.1 关联方交易的定义 661

36.3.2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661

36.4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662

第37章 金融工具列报

37.1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 664

37.1.1 金融工具列报的含义 664

37.1.2 金融工具列报的目的 664

37.1.3 金融工具列报准则的适用范围 664

37.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666

37.2.1 金融工具的分类 666

37.2.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666

37.2.3 金融工具的列示 679

37.3 特殊金融工具 679

37.3.1 可回售工具 679

37.3.2 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 681

37.3.3 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条件 681

37.3.4 特殊金融工具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682

37.4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682

37.5 收益和库存股 682

37.5.1 发行方对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682

37.5.2 库存股 683

37.5.3 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683

37.6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抵销列示 684

37.6.1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抵销列示的条件 684

37.6.2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不得抵销的情形 684

37.6.3 总互抵协议 685

37.7 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685

37.7.1 一般性规定 685

37.7.2 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686

37.7.3 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690

37.7.4 套期会计相关披露 691

37.7.5 公允价值披露 694

37.8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695

37.8.1 定性和定量信息 695

37.8.2 信用风险披露 699

37.8.3 流动性风险披露 717

37.8.4 市场风险披露 719

37.9 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 721

37.9.1 金融资产转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 721

37.9.2 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723

37.9.3 已整体终止确认但转出方继续涉入已转移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724

第38章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8.1 首次执行会计准则概述 726

38.2 首次执行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726

38.2.1 首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 726

38.2.2 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有关项目 727

38.2.3 首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有关项目 730

38.3 首次执行日会计列报 731

38.3.1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 732

38.3.2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附注 732

第39章 公允价值计量

39.1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733

39.2 资产或负债 733

39.2.1 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733

39.2.2 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733

39.3 有序交易和市场 734

39.3.1 有序交易 734

39.3.2 主要市场和*有利市场 734

39.4 市场参与者 735

39.4.1 公允价值计量条件 735

39.4.2 市场参与者定义 735

39.5 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736

39.5.1 初始计量 736

39.5.2 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不相等的情况 736

39.5.3 相关资产或负债且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时的利得损失处理 737

39.6 估值技术 737

39.6.1 估值技术 737

39.6.2 估值技术方法 737

39.6.3 变更估值技术的情况 738

39.7 公允价值层次 738

39.8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738

39.8.1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 738

39.8.2 非金融资产*佳用途的影响因素 738

39.8.3 估值前提的确定 739

39.9 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739

39.10 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740

39.11 公允价值披露 740

39.11.1 公允价值披露要求 740

39.11.2 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 741

39.11.3 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 741

第40章 合营安排

40.1 合营安排的概述 743

40.1.1 合营安排的定义 743

40.1.2 合营安排参与方 743

40.2 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 743

40.2.1 合营安排的认定 743

40.2.2 合营安排的分类 744

40.3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745

40.3.1 共同经营合营方利益份额的确定 745

40.3.2 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损益的确认 745

40.3.3 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确认 745

40.3.4 对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损益的确认 745

40.4 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745

第41章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1.1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 746

41.2 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 746

41.3 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 747

41.3.1 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一般

要求 747

41.3.2 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存在重大限制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747

41.3.3 存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748

41.3.4 对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份额发生变化时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748

41.3.5 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报表的投资企业的一般披露要求 748

41.3.6 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报表的投资企业的风险披露要求 748

41.4 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 749

41.4.1 存在重要的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的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 749

41.4.2 重要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补充信息披露 749

41.4.3 企业在单个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中的权益不重要时的信息披露 749

41.4.4 限制性信息披露 750

41.4.5 超额亏损的份额确认 750

41.4.6 未确认承诺及或有负债的披露 750

41.5 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750

41.5.1 对于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信息的披露 750

41.5.2 披露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提供财务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图 750

41.5.3 企业是投资性主体的,对受其控制但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处理 751

第42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2.1 概述 752

42.2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定义与分类 753

42.2.1 持有待售类别的定义 753

42.2.2 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 754

42.3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759

42.3.1 取得日的计量 759

42.3.2 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760

42.3.3 减值准备的转回 769

42.3.4 不再满足划分条件时的处理 770

42.4 终止经营 770

42.5 列报 772

42.5.1 资产负债表列报 772

42.5.2 利润表列报 775

42.5.3 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777
展开全部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2020年版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会 唐斯圆(清华大学) 刘秀婷(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晏 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张 琳(中-央财经大学) 向晶薪(中-央财经大学) 张时涵(中-央财经大学) 莫孝伟(中-央财经大学) 汪华亮(南京财经大学) 姚 宇(陕西师范大学) 方文彬(兰州商学院) 邢铭强(兰州商学院) 孙蕾蕾(烟台大学) 徐东方(河北金融学院) 计东亚(绍兴文理学院)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书挺厚实的,全新的,里面关于金融方便的知识很有用!

    2021/2/28 9:39:16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