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0-01
开本: 25cm 页数: 107页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7.4(7.9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573025
  • 条形码:9787030573025 ; 978-7-03-057302-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本书特色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关于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的基础理论研究著作,以云南白龙潭,贵州织金、金沙、清镇、习水、遵义、开阳、镇远、天柱、铜仁,江西上饶,浙江江山,江苏南京等地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及同步辐射XAFS等实验方法和手段,探讨该区含磷岩系的沉积及环境特征,并构建了沉积模式图;以各相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在洋流上升背景下,分析了深海-浅海区常量、稀土、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成磷密切相关的P2O5、CaO、SiO2、REE、V、Mo、Ni、Cu、Pb、Zn、Ba等在各环境的分异性;查明了贵州织金磷矿床中Y的赋存状态。《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图文并茂,有利于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在综合国内外的磷块岩成因、磷块岩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云南白龙潭,贵州织金、金沙、习水、遵义、天柱、铜仁,江西上饶,浙江江山,江苏南京等地含磷岩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相学、沉积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同步辐射XAFS实验技术等实验方法和手段,探讨了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的沉积特征,并构建了沉积模式图;以各相带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为基础,分析磷质物质从深海区到浅海区P2O5的变化规律,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布情况,了解在洋流上升的背景下,元素的分异过程,特别是与含磷层密切相关的P2O5、CaO、SiO2、REE、V、Mo、Ni、Cu、Pb、Zn、Ba等常量、稀土及微量元素在洋流上升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我国磷矿资源分布 1
1.2 国内外对含磷岩系的研究进展 2
1.3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尚需解决的难题 4
1.4 研究意义 4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5
1.5.1 研究内容 5
1.5.2 技术路线 6
1.6 研究特色及创新 7
1.7 小结 7
第2章 磷块岩成因研究进展 8
2.1 磷块岩的沉积特征研究 8
2.1.1 磷块岩分类 8
2.1.2 磷块岩结构构造特征 9
2.1.3 沉积层序特征及生物化石特征 9
2.2 含磷岩系成因研究 9
2.3 磷块岩形成控制因素分析研究 11
2.4 成磷带与构造关系研究 13
2.5 小结 13
第3章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特征 14
3.1 区域地质概况 14
3.2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地质特征 15
3.2.1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剖面特征 21
3.2.2 含磷岩系地层沉积特征及地层对比 34
3.3 小结 36
第4章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39
4.1 沉积环境及沉积相 40
4.1.1 浅滩-淹没台地相 40
4.1.2 陆棚相 42
4.1.3 沉积相展布格局和古地理特征 43
4.2 沉积模式 44
4.2.1 沉积背景 44
4.2.2 沉积模式特征 45
4.3 小结 47
第5章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8
5.1 样品特征 48
5.2 分析测试方法 51
5.2.1 主元素 51
5.2.2 稀土、微量元素 51
5.3 分析测试结果 51
5.3.1 常量元素 51
5.3.2 稀土元素 53
5.3.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2
5.4 小结 66
第6章 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中元素的分异特征 67
6.1 成磷过程中元素分异机理 67
6.1.1 洋流上升 67
6.1.2 介质pH值影响 76
6.2 沉积环境控制因素分析 77
6.3 成磷过程与元素的分异模式探讨 77
6.4 小结 78
第7章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中钇的赋存状态研究 80
7.1 研究意义及现状 82
7.2 研究方法及手段 83
7.2.1 扫描电镜分析研究 83
7.2.2 电子探针分析 85
7.2.3 化学物相分析 85
7.2.4 同步辐射XAFS与荧光分析 87
7.3 小结 89
第8章 结论 90
参考文献 93
图版Ⅰ(野外采样照片) 101
图版Ⅱ(手标本) 104
图版Ⅲ(岩石薄片显微镜照片) 106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