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1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1.1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新发展 11.1.2 国内城镇化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 31.1.3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系统的脆弱性 41.1.4 传统“限制型”保护方式的弊端 71.2 研究目的 91.3 研究意义 101.4 概念界定 111.4.1 概念梳理 111.4.2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范围的界定 151.4.3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价值的界定 181.4.4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界定 201.5 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及活化研究进展 211.5.1 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构成及评估研究 211.5.2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理念研究 271.5.3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研究 291.5.4 研究述评 34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351.6.1 研究思路 351.6.2 研究方法 38第2章 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分析与遗产活化 402.1 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属性及其识别 412.1.1 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属性 412.1.2 国外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识别历程 422.1.3 国内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识别及其变迁 482.1.4 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的动态演变规律 512.2 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的特殊性 532.2.1 价值维度的多样性 532.2.2 价值要素的内隐性 542.2.3 价值需求的阶段性 542.2.4 价值利用的共享性 562.3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内涵及意义 572.3.1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产生及沿革 572.3.2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内涵 602.3.3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意义 632.3.4 我国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环境的特殊性 652.4 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与遗产活化的关系定位 682.4.1 价值分析作为遗产活化的起点 692.4.2 价值利用作为遗产活化的目的 692.4.3 遗产活化促进内隐价值的外显 702.4.4 遗产活化实现价值利用的公平 712.5 本章小结 73第3章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保护的困境及活化的现实需求 743.1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保护的困境 743.1.1 保护观念“限制化” 743.1.2 资源形态“凋敝化” 773.1.3 资源价值“忽视化” 793.1.4 利用方式“商业化” 793.1.5 空间环境“割裂化” 843.2 问题的剖析 853.2.1 根深蒂固的静态保护观念 853.2.2 对资源价值缺乏全面认识 863.2.3 对遗址区资源利用不充分 873.2.4 对社会力量缺乏有效利用 873.2.5 遗址服务社会的能力受限 883.3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现实需求 893.3.1 活化创新保护观念 903.3.2 活化改善资源形态 913.3.3 活化提升资源价值 923.3.4 活化完善利用方式 933.3.5 活化助力区域协调 943.4 本章小结 95第4章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构成及价值评估 974.1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认定原则 974.1.1 真实性原则 974.1.2 完整性原则 994.1.3 突出性原则 1014.1.4 普遍性原则 1014.2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构成 1024.2.1 历史价值 1054.2.2 艺术价值 1064.2.3 科学价值 1074.2.4 文化价值 1074.2.5 功能价值 1084.3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 1114.3.1 体系构建原则 1114.3.2 体系框架结构 1114.3.3 评价指标选取 1144.3.4 指标权重确立 1194.3.5 评分标准划分 1204.4 实证研究: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存量梳理及价值评估 1224.4.1 实证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1224.4.2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存量梳理 1224.4.3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 1244.4.4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 1394.5 本章小结 152第5章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1545.1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机理研究 1545.1.1 熵理论及其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应用 1545.1.2 熵理论对活化机理研究的适用性 1555.1.3 基于熵理论的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机理 1565.2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模式研究 1595.2.1 承袭式活化 1595.2.2 修复式活化 1605.2.3 还原式活化 1625.2.4 适应式活化 1625.2.5 再生式活化 1635.2.6 创意式活化 1645.3 实证研究: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活化机理与模式 1645.3.1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活化机理 1645.3.2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活化模式 1685.4 本章小结 172第6章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实践及经验 1736.1 国外典型实践及经验 1736.1.1 意大利庞贝古城 1736.1.2 法国肖维-蓬达尔克洞穴 1746.1.3 德国卡泽尔古战场遗址 1756.1.4 以色列马萨达遗址 1766.1.5 日本平城京遗址 1766.1.6 韩国庆州历史地区 1776.2 国内典型实践及经验 1786.2.1 殷墟 1786.2.2 隋唐洛阳城遗址 1816.2.3 金沙遗址 1836.2.4 楚纪南故城 1846.3 总结与启示 1866.4 本章小结 187第7章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策略研究 1897.1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策略目标 1897.1.1 传承文化基因 1897.1.2 促进价值提升 1917.1.3 创新保护模式 1927.1.4 延伸当代功能 1947.1.5 助力区域发展 1957.2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活化的策略体系 1967.2.1 物质形态活化 1987.2.2 行为体验活化 2047.2.3 功能业态活化 2077.2.4 文化空间活化 2087.2.5 区域共生活化 2117.3 实证研究: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活化策略 2127.3.1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物质形态活化 2137.3.2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行为体验活化 2177.3.3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功能业态活化 2187.3.4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文化空间活化 2197.3.5 汉长安城遗址区文化资源的区域共生活化 2207.4 本章小结 221第8章 结论与展望 2238.1 结论及创新 2238.1.1 结论 2238.1.2 创新 2278.2 特色及不足 2288.3 趋势及展望 229参考文献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