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人民教育家车向忱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3109228
- 条形码:9787203109228 ; 978-7-203-1092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民教育家车向忱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序, 向读者呈现出车向忱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少年时的忧国忧民、立志改造社会, 到办平民教育、反对日本侵略, 再到办抗大式学校、建设民主昌盛新东北, 作者徐徐道来, 真实再现车向忱先生的教育生涯。
人民教育家车向忱 目录
**节 刻苦勤学
第二节 一颗争当英雄的童心
第三节 “谨怀饥溺”
第二章 立志改造社会
**节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节 《打破迷信》一书的问世
第三节 一次破除迷信的宣传
第四节 创办中国大学平民学校
第三章 兴办平民教育
**节 为创办平民学校而奔走
第二节 掀起拒日临江设领斗争
第三节 组织奉天学生平民服务团
第四节 建立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
第五节 显著的成绩与潜在的危机
第四章 反对日本侵略
**节 成立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
第二节 “我们决不放弃工作”
第三节 拒毒禁烟,焚烧鸦片
第四节 破坏日本军事侵略的部署
第五节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第六节 别了,故乡
第五章 抗日复土斗争
**节 组织学生军,成立“救国会”
第二节 出关联络义勇军
第三节 慰问李杜、马占山将军
第四节 大同疗养院与敌后抗日活动
第五节 慰劳长城、张北抗战将士
第六节 第三次潜回东北
第七节 开始新的斗争
第六章 西安事变前后
**节 “不该与北上抗日的红军作战”
第二节 两块钱办起的东北竞存小学
第三节 抗日救亡战线上的一支劲旅
第四节 主持东北民众救亡会
第五节 掀起援绥抗战的高潮
第六节 西安事变旗帜上的碧血
第七节 “打回老家去,有希望了”
第八节 周恩来副主席到来之后
第九节 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
第十节 在风云突变的日子里
第七章 在斗争中求生存
**节 坚持在西安办学
第二节 东北竞存中学诞生了
第三节 同国民党特务的破坏作斗争
第四节 被捕入狱
第五节 “把东北竞存的旗帜举得更高”
第六节 参观安吴堡和七贤庄
第七节 东北竞存农业中学的建立
第八节 “投八路去,我赞成”
第九节 在共产党的支持下,把学校办得更好
第十节 准备迁校凤翔县
第八章 办“抗大”式的学校
**节 居住在破庙,饮食在露天
第二节 团结、创造、耐苦、奋斗
第三节 学习纺纱、缝纫生产
第四节 开荒种地与竞存造纸工厂
第五节 “我听共产党的”
第六节 做好进山打游击的准备
第九章 坚持就是胜利
**节 感谢共产党的关怀、支持
第二节 齐心共建“众志斋”
第三节 搜捕与反搜捕的殊死斗争
第四节 同舟共济渡难关
第五节 支持师生走革命道路
第六节 再一次的重庆之行
第七节 敌特阴谋败露与大搜捕
第八节 “要把学校维持下去”
第九节 筹建东北竞存职业高中
第十节 “组织上会帮忙的”
第十章 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节 “去陕北,上延安”
第二节 巧渡封锁线,进入解放区
第三节 “啊!延安”
第四节 幸福难忘的会见
第五节 “这种新教育制度是真理”
第六节 乘飞机,回东北
第十一章 建设民主昌盛的新东北
**节 回到久别的家乡
第二节 为和平民主而斗争
第三节 建设人民的乐土
第四节 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民主教育
第五节 充实提高,培养各方面人才
第六节 勤工俭学,自力更生
第七节 清贫、温暖的家庭
第八节 推动全东北的教育建设
第九节 创办东北实验学校
第十节 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
第十一节 “健康**”,全面发展
第十二节 要团结更多的同志
第十三节 怎样教育新的一代
第十四节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作风
第十五节 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车向忱重要年表
人民教育家车向忱 节选
《人民教育家车向忱》: **节 刻苦勤学 在我国辽宁省辽河平原西部,有一片群山环抱,荒草遍野的肥沃土地。清代中期,由于连年的水旱灾害,从关内逃难来了许多农民。他们在这里垦荒造田,伐木造屋,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园。相传,*早仅有八户人家,人们叫它八户门,后来,转音为法库门。直到民国初年,法库门发展成具有三万多户的法库县。1898年5月7日,车向忱(原名车庆和)就诞生在法库县一个名叫顾家房身的小村子里。 车向忱的曾祖父兄弟三人,是从山东挑着八股绳,携老带少,来这里逃荒闯关东的。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了庄稼,养活着全家的男女老少。父亲车文笏是位读书人,为人诚恳、耿直,热心公益事业,办事慷慨、认真。母亲杨氏,性情温和,非常重视子女的抚养和教育。 幼年的车向忱身体瘦弱,喜独居,能吃苦,爱劳动。农忙时,经常给家里看地,兼做零活。他上有兄长(名庆升,后来管理家务),下有胞弟(名庆士,后为中医),还有两个叔伯弟弟。大家相处得很和睦,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车向忱从小不爱交游,好独立思考。邻居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车家的“二姑娘”。 车向忱9岁时,入本村的私塾读书。正如各地的私塾一样,老先生都是从《三字经》开始教起的。**课教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四句。老先生口授一遍后,便是领读,背诵,学生只好囫囵吞枣,十分紧张、苦恼地学习着。有些同学会背了,可是,车向忱仅仅只能背出前边两句,后边两句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挨了老先生的板子。 但是,车向忱并不灰心,更不服人,自己仍然默默地努力学习,下决心要赶上别的同学。可是,不知怎的,效果总是不明显。 有一天,他主动问父亲:“爸爸!我背书怎么老不如别的同学呢?” 父亲想了一下,轻轻地抚摩着他的头,非常耐心地解释说:“学习就好比射箭,并不是每个人射出的箭都能穿透箭靶子的,因为各人的气力大小不同啊!” 他又继续问道:“那么,我还能不能赶上别的同学呢?” 父亲微笑着,明确地说:“当然可以。《中庸》上说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说,别人学一遍会了,自己学一百遍;别人学十遍会了,自己学一千遍。如果真能根据这个道理勤奋地做下去,愚笨的也能聪明了,柔弱的也能坚强了。当然,这就要比别人用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刻苦学习。《三字经》上说‘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就是讲的汉朝朱买臣一面打柴,一面抽空在树林里读书;隋朝的李密替人家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骑在牛背上读书。他们的家庭都很贫困,可是,由于这样刻苦勤学,后来都成了很有名的人。” 这时,父亲又指了指墙上贴着的一副对联,继续解释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就是这个道理。下联写的‘否极从今泰必来’是说只要坚持努力下去,自己比较差的地方也会变好的。” 听过父亲的这番讲解,他内心高兴极了,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父亲要把这副对联贴在屋里。 从此以后,无论白天黑夜,一本薄薄的《三字经》课本,他总是反复地诵读、临摹,有时还请父亲讲解。书角摸薄了,不易掀起,母亲便用烙铁烫化了蜡油,涂在书角上,并将书角熨平。书上的字迹模糊了,不易辨认,自己便用毛笔描写清楚。晚上,为了计算诵读的时间,燃起一炷香;熄灭了,再点燃一炷。每每读书至深夜,直到炉内缭绕的青烟完全消散。经过这样不断顽强地刻苦勤学,原来不能背诵的,能够背诵了;不能背写的,能够背写了。从此,《中庸》上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成了鞭策他发奋努力、刻苦勤学的座右铭。正像他自己后来所说:“这也是启蒙时代对我影响*大的一种力量。” ……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5¥39.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19.1¥45 -
钱杨摭拾:钱锺书、杨绛及其他
¥14.5¥39 -
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15.5¥29 -
耙粪者自述
¥13.8¥36.8 -
陈寅恪论稿
¥32.9¥58 -
1873-1898-梁启超传-(增订版)
¥13.2¥35